呂岱如
2013“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展覽以公開征件方式征求展覽提案,由呂岱如獲選出任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參展藝術家包括許家維、白伯爾尼(Bernd Behr)與凱特里娜·色達(Kate?ina Šedá)。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總共征得六件提案參與評選,評審團由臺灣策展人林平、王嘉驥、徐文瑞、張芳薇與斯洛維尼亞盧比亞那當代藝術館館長仁卡·帕朵維尼克(Zdenka Badovinac, Moderna galerij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Ljubljana)組成。獲選提案對臺灣館提出了新的省思與想象,其中勾勒當代藝術擺蕩于想象力與批判力之間的行動關系,積極啟動互為主體性的實踐可能。該案并敏銳地考察臺灣館于威尼斯雙年展的整體效力,最后獲得評審團之青睞獲選。
據擔綱本屆策展工作的呂岱如表示:“這個展覽計劃從臺灣館在威尼斯雙年展的歷史處境與現況出發(fā),作為策展所積極響應的脈絡與舞臺背景,從策展人與藝術家的敘事與創(chuàng)作,構建多層平行對主體化問題的穿透與探索。這次策展計劃將不只把臺灣館視為展覽空間場域,而是一個在時間軸在線不斷推演的概念,以此呼應我對探究自身文化主體性的觀照與實踐。”展覽的核心概念軸線從敘事的解構、歷史書寫、主體身分認同展開,聚焦于想象力的作用與藝術于現實生活的能動性。相對也呼應了此屆大會策展主題“百科殿堂” (The Encyclopedic Palace)中對想象力的召喚與實踐。
呂岱如簡介:
獨立策展人。近來嘗試發(fā)展對於藝術展示與溝通的不同策展策略與模式,以實驗多元策展的研究與實踐來延伸脈絡型策展的議題,并探討策展實踐的表演性,回應她對社會政經環(huán)境體制與文化藝術發(fā)展之間交互影響的關注。
最近策展的活動包括:《好流氓》(臺北市立美術館,2008)、《大家族企業(yè)》(伊斯坦堡IMÇ,2007)、《斯德哥爾摩音腸表演》(Konsthall C,2007)、《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該拿自己怎麼辦》放映會(AK28,2006)等。2008年赴紐約參與ISCP駐村,策劃《Poll of Push and Pull》、《Tea Time in Open Studio》等。
【編輯: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