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薄”繪畫展開幕式現(xiàn)場藝術家及嘉賓合影
2012年10月30日下午3時,“虛薄”繪畫展——首屆莊子國際會議平行展于北京元典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南京青和當代美術館主辦,展出了從70多歲到30歲不同年齡段藝術家的作品,都自覺利用了中國水墨傳統(tǒng)對虛薄的獨特原理,展現(xiàn)了虛薄的豐富皺褶,帶來了一種新的中國式繪畫,夏可君、何乏筆(F.Heubel)、李雪濤等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哲學主持,譚力新(臺灣)、趙野、梁克剛等為策展人,展覽將持續(xù)到1月15日。
此次展覽作為首屆莊子國際會議的平行展集繪畫,音樂,詩歌與哲學為一體,展覽形式比較新穎,在展覽現(xiàn)場,策展人在展覽開幕之后安排了歌唱藝術家龔琳娜的演出,同時還有與會專家學者的詩歌朗誦,現(xiàn)場的藝術氛圍非常的濃厚。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的夏可君為此次展覽的哲學主持,同時也是此次展覽主題“虛-薄”(infra-mince)的提出者和研究者,在他看來現(xiàn)在很多的藝術問題都是從杜尚那里來的,杜尚作為西方藝術是的節(jié)點人物,他的藝術實踐和理念,對現(xiàn)在的藝術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虛-薄”就是這樣一個概念,在現(xiàn)場接受采訪時他指出:“虛-薄”(infra-mince),是1937年杜尚思考現(xiàn)存品與藝術可能性而提出的一個隱秘概念,試圖打開自身通往他者的微妙通道,杜尚以此冥思一種新藝術的可能性,即如何從任一物開始打開通往第四維度的通道。但因為現(xiàn)存品打破了所有事物區(qū)分的邊界,導致藝術品失去了自身的規(guī)定,也導致藝術自身終結的危機。因此,一些當代西方藝術史家開始深入討論這個概念,以此擴展繪畫與藝術的關系。而在東西方跨文化的視野下,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平淡美學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訴求下,尤其對莊子 “唯道集虛”的心齋以及“物化”生成觀的重新激活,杜尚的夢想或許可以得到新的擴展與實現(xiàn),而這在西方文化是異常困難的。同時,打開第四維,也是中國文化現(xiàn)代性轉化的條件,因為第四維是由想象力所打開的自由空間。通過重新打開現(xiàn)存品一般與繪畫特殊之間的關系,也是打開第四維度的無限性與繪畫之二維平面之間的張力關系。中國傳統(tǒng)藝術第四維的時間性體現(xiàn)在空白的余留下,但如何重新打開新的空白,并且與自由的敞開相通,成為新的挑戰(zhàn)。”
此次展出的作品具體而言,邱世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虛白的虛薄”,尚揚則在畫面上形成了“時間之虛薄的包漿”,梁銓以抽象畫的滿幅多層次拼貼激活了傳統(tǒng)山水畫“空白余韻的虛薄”,張羽則以清水點觸的指印余留了畫面微妙凸凹起伏的虛薄,沈勤的水墨繪畫打開了有著古典韻味而且?guī)в锌侦`恬靜夢幻的虛薄,蘇新平的大風景則在亡靈回眸般的凝視中發(fā)現(xiàn)了虛薄之為世界的剩余物,劉國夫的異景則形成了最為富有張力的“光氣融合的虛薄”厚度,姜吉安焚燒絹面后以剩余物畫出了物性之“靈魂之虛薄氣息”的痕跡,陳光武則以其獨有的書寫性激活了整個書法傳統(tǒng)并帶來呵氣如蘭又雄強剛健的“陰陽滲染的虛薄”,關晶晶則以反復撕裂畫面的抽象形式以及中國瓷器月青一般的顏色帶來了秀雅的虛薄。
“虛薄”是兩者之間的一種可能性,它打開一個自由的間隙空間,也是在自身與他者之間,一個文化向著另一個文化的過渡之間,打開一個無限可能的轉換通道,只有藝術可以讓這個過渡變得最為微妙與豐富,并以物化帶來的活化形式,塑造一種新的現(xiàn)代性。
“虛薄”繪畫展展覽現(xiàn)場音樂家龔琳娜在表演節(jié)目
“虛薄”繪畫展現(xiàn)場一位德國漢學家在朗誦詩歌
“虛薄”繪畫展展覽現(xiàn)場中國與會專家代表在朗誦詩歌
“虛薄”繪畫展活動現(xiàn)場
“虛薄”繪畫展活動現(xiàn)場
“虛薄”繪畫展活動現(xiàn)場
“虛薄”繪畫展活動現(xiàn)場
“虛薄”繪畫展藝術家展出作品
“虛薄”繪畫展藝術家展出作品
“虛薄”繪畫展藝術家展出作品
【編輯:陳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