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剪輯 楊化軍 采訪 易小燕)
當代藝術界,尚揚作品中的求變意識無疑是最為明顯的,無論是早年的“黃土系列”、具有轉型意義的“大風景”系列、還是近期的“董其昌計劃”, 他總能以開放的心態(tài)讓創(chuàng)作跟上中國社會的動態(tài)節(jié)拍,與彼時彼刻發(fā)生關系;他曾是新潮美術的鼓吹者,在推動新藝術的過程中,亦“在想辦法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屬于個人的藝術樣式”。走過了那么多年,縱觀藝術家的作品,它們所傳達的思辨意味與批判視角,無疑串通了尚揚整個藝術脈絡,形成一種自足的本土邏輯。
尚揚近些年的創(chuàng)作主要以“董其昌”冠名。最新作品《董其昌計劃-33》將在9月中旬亮相于“景像2012——中國新藝術”展。在其位于酒廠藝術區(qū)的工作室提前目睹了這張“為上海美術館那面墻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間工作室很大,自2007年搬過來之后,他便偏重于大尺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前逼仄的小畫室所遺留的“藝術空間”讓其繼續(xù)“董其昌計劃”, 雖然這一名字與“董其昌”的本意沒什么關系了。值得關注的是,“董其昌計劃”已進入到第10個年頭,這一圖式是怎樣形成的?這一系列還會持續(xù)多久?在后工業(yè)社會的景觀中,尚揚的藝術始終堅持的是什么呢……99藝術網走進了尚揚的工作室,以上為視頻訪談第一部分。
【相關鏈接】
【編輯: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