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當代水墨專場”方興未艾的背后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江村 2012-06-29

徐樂樂《閬苑千葩通景十二屏》以897萬元成交

 

“當代水墨”這四個字自5月以來在上海藝術界幾成熱門詞匯,從上海美術館、朱屺瞻藝術館、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證大空間等美術館舉辦的一系列水墨畫家個展與聯(lián)展,到關于當代水墨的國際學術研討會,而在藝術拍賣界,“當代水墨專場”也正呈方興未艾之勢。

 

畫家徐樂樂費時兩年完成的國畫《閬苑千葩通景十二屏》上周在榮寶齋(上海)2012春拍拍出897萬元,作為榮寶齋(上海)拍賣公司首次舉辦的“當代中國水墨”專場,共收入當代畫壇的中堅及新銳畫家作品99幅,除徐樂樂作品價格創(chuàng)出其個人作品的最高紀錄外,趙緒成的《墨積彩 》、田黎明的《裸女》以及劉文西、李延時的水墨作品均以高于估價甚多的價格成交。事實上,在今年的春拍中,嘉德與保利兩大公司均大張旗鼓地力推“當代水墨”專場,其中,嘉德首次推出的新水墨專場“水墨新世界”總成交1380萬元,成交率超過90%,徐累《夜中晝》以149.5萬元成交。

 

比較幾大拍賣公司共同推出的“當代水墨”專場,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相異之處,如嘉德公司兼顧具傳統(tǒng)功力的畫家與當代水墨畫家,保利更注重“當代”二字,藝術家陣容涵蓋了谷文達、仇德樹、杜大愷、徐累等,甚至包括方力鈞、岳敏君等。而在榮寶齋(上海)當代水墨專場的藝術家陣容中,則更多的是有著相當傳統(tǒng)功力的畫家,如徐樂樂,是比較公認的受傳統(tǒng)影響極大的畫家,尤其對陳老蓮得力尤深。

 

對于與嘉德、保利等的不同,榮寶齋(上海)總經(jīng)理助理許娟對《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說:“榮寶齋是中國書畫界的老字號,一直注重畫家的傳統(tǒng)功力,所以我們的畫家陣容確實是在當代水墨里比較傳統(tǒng)的畫家,但我們所要求的畫作不僅要受傳統(tǒng)影響很大,也必須要有個人面貌。”以徐樂樂而言,歷時兩年、數(shù)易其稿方告完成的《閬苑千葩通景十二屏》是其在當代水墨實驗和探索的代表作。此作中,作為審美對象的各種意象,如女仙、山石、花樹、祥云等,無不或深或淺、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帶有當時某種實驗性水墨的造型異化、變形,人物的畫法,也已經(jīng)貼上了徐樂樂獨特的標簽。

 

事實上,早在2003年榮寶齋就在北京推出當代中國畫的專場拍賣。許娟坦言,當時的背景是當代中國畫行情不是很好,很多人都盯著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等名家的作品,而在創(chuàng)作界,其實當代水墨已經(jīng)很火熱了。現(xiàn)在看,推出當代中國畫不僅是一種責任,與榮寶齋的定位也有很大關系。“任何名家從出道到成名都有一個過程,關鍵是如何發(fā)現(xiàn),比如齊白石剛到北京時,最初也不是太知名,現(xiàn)在也有一些藝術家與齊白石剛到北京時差不多年紀,而具體到榮寶齋,正好有這方面的優(yōu)勢。”她認為,現(xiàn)在畫家很多,收藏家群體也很多,但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多齊白石、傅抱石的作品可以買,而且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藏家買得起。在當代中國畫方面而言,通過專業(yè)性眼光的發(fā)現(xiàn)正可以在這方面做不少工作,而且相比較而言,當代畫家的真?zhèn)舞b定也容易多了。

 

事實上,相比較近現(xiàn)代書畫與古代書畫,當代水墨因其價格仍處于相對低位,鑒定容易,適合表達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神等優(yōu)勢而為不少收藏家所青睞。嘉德近現(xiàn)代及當代書畫部總經(jīng)理郭彤此前說:“以我們的觀察,之前關注當代的買家仍然在選擇當代,每個時代都會有相應成功的藝術家,美術史或者市場都是由藝術家組成的,大家都在努力尋找未來的齊白石,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的藝術家或者說藝術流派,都具備收藏或者說投資的可能性。”

 

嘉德的“水墨新世界”專場中,分為水墨格調(diào)、技藝造境、觀念主義、向古美術致敬、圖像的釋義、移花接木、時代的邀約七個板塊。嘉德方面此前表示,在挑選作品的同時,試圖呈現(xiàn)的是新水墨的全貌,并且是有藝術傳承的面貌,除谷文達、仇德樹等,還包括了武藝、李津、徐累等藝術家。郭彤坦言:“之所以做這個專場,一是處在市場調(diào)整期,市場和藏家都期待新的內(nèi)容和面孔;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水墨藝術家的展覽和活動開始多起來,切入這個領域,還是希望每個部分都有相對成熟的藝術家和新人。1960-80年代的水墨畫家,似乎錯失了當代藝術熱潮的機會,處于比較安靜、自我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同時受市場關注度小,反而成就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在這個時候推出水墨新世界的專場實際上是順理成章的事。”

 

盡管不少藝術投資人士認為新水墨今后在市場上被接受程度會越來越高,低估的藝術家也不在少數(shù),但不可忽視的是,當代水墨畫家中同樣魚龍混雜,如一些以“當代藝術家”名世者,部分作品在水墨方面幾乎看不出功底所在,卻也被拍出不菲的價格,包括部分漲幅過快的藝術家的作品背后,仍清晰可見資本操縱之手,從這一角度而言,投資與收藏當代水墨,面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判別真贗那么簡單。

 


【編輯:徐婉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