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擅畫蘭竹,自嘲詩:“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還愁口說無憑據(jù),暗里藏私遍魯東。”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著稱于世,系“揚州八怪”之一。
下海怪
鄭板橋中年得中進士,任過知縣。在遇到災(zāi)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糊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因為幫助受災(zāi)貧民訴說及賑濟而得罪上司,干脆辭官不做,應(yīng)了:“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下?;氐綋P州以賣畫為生。
廣告怪
他在賣畫的廳堂里,大書一篇“筆榜小卷”,也可以說是他賣畫的商業(yè)性廣告:“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送現(xiàn)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五益語言也。”告示之末又附詩一首:“畫竹多于賣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這幅長達百余字的“廣告”,滿紙言錢。不曉得的人還以為鄭板橋是個貪利之人。誰知道他的苦衷?他是正面文章反面做,此廣告借以諷刺兩種人:一種是假名士,口中不言錢,心中想厚酬,索取重禮;另一種是打秋風,利用手中權(quán)勢來強取豪奪。鄭板橋看透人世,敢說真話,打破舊習禮儀,公開自己的想法,使那些偽君子啞口無言,哭笑不得。
嗜好怪
話說揚州城有一個大鹽商叫甑小泉,此人假充斯文,想求購板橋的字畫,屢次遭到拒絕。于是,他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從別人手里搞到幾幅板橋的真跡,可惜沒有上款,掛起這種沒有上款的畫,總覺得不是滋味兒。
有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原來,鄭板橋有個嗜好---喜歡吃狗肉。有一天,鄭板橋散步到一個竹林中,遠遠傳來悠揚的琴聲。他循聲來到一個館閣,見雅靜的閣中,香煙環(huán)繞,一老者正在撫琴。見鄭板橋來,老者起身讓座,寒暄一番,說話甚是投機。正談得有趣,隔壁飄來一陣陣狗肉香味。老者問:“敢問先生也吃犬肉否?”鄭板橋說:“倒是嗜吃”。老者熱情相請,于是,鄭板橋也就毫不客氣地大啖其狗肉。吃完,見四面白壁空空如也,于是,相問道:“老丈,室內(nèi)何不掛些字畫?”老者渭然嘆道:“俗畫不想掛,板橋字畫雖佳,卻難購到,所以讓他空著。”鄭板橋說:“鄙人鄭板橋,有負重望,不敢,不敢。”老者愈加喜歡,擺出早已準備好的文房四寶。鄭板橋欣然命筆,畫完問老者:“敢問老丈尊姓大名?”老者說:“甑小泉”。鄭板橋一驚,說:“怎么,和大鹽商同名同姓?”老者說:“什么大鹽商?老丈取名字時,鹽商只怕還未出世呢!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關(guān)鹽商的事。”板橋想想也有道理,世上同名同姓者多,再說又吃了人家的狗肉,只好落了甑小泉的上款,告辭而去。
過了不久,鹽商甑小泉大宴賓客,中堂掛起了有上款的板橋字畫。消息傳開后,板橋不信,也擠在人群中去看,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傻了眼,可不是嗎?正是自己的手筆哩。再一細看,原來正是在竹林中吃狗肉后畫的,方知中計。再一想臉就紅了,誰叫你中了人家的狗肉計呢?鄭板橋吃了啞巴虧,對此事只好心照不宣了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軟。
題詩怪
鄭板橋最愛畫竹,他畫的竹枝少而瘦。只要看看他在畫間題詩,就明白他的畫外之意,他是以竹喻人,以竹喻己。
他在山東當縣官時,送過一幅瘦竹圖給巡憲,題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后來,他因為開倉賑貸受災(zāi)難民而得罪上司,辭官歸田時,畫瘦竹贈濰縣紳士,題詩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支清瘦竹,秋日江上作漁桿。”從這兩幅竹,兩首詩看出,板橋無論做官或辭官,都比較面對現(xiàn)實,知道民間疾苦,他沒有過多的閑情雅致來吟風頌月,只畫幾桿瘦竹,以寫胸中悶氣。鄭板橋回鄉(xiāng)后,以畫竹為生計度過了他貧寒而有氣節(jié)的一生。
書法怪
鄭板橋書法雜用篆、隸、行、楷并以隸為主,兼有畫意的美感,獨創(chuàng)一體,自稱為“六分半書”,世人稱之謂“亂石鋪街”體,其書法“難得糊涂”和“吃虧是福”流傳至今,受到各行各業(yè)人們的喜愛,廣泛用于賓館、辦公室、家庭等場所。
畫竹怪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jié)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吻合。他的畫一般只有幾竿竹、一塊石、幾筆蘭,構(gòu)圖極其簡單,但構(gòu)思布局卻十分巧妙,用墨濃淡襯出立體感。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一種,但卻讓人感到蘭竹的勃勃生氣。他畫的竹都少許,沒有超過四支的。這些看來簡單的竹,他可嘔心瀝血,勤于觀察,他晨看竹、黃昏也看竹、月夜看竹、雨中也看竹、風里也聽竹,胸中有竹。所以,他說:“四十年來畫竹枝,白日揮筆夜里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竹,畫到生時是熟時。”因此,板橋畫竹,是把個人的品格、見地、抱負、愛憎都融合在筆墨之中。
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推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觀點,主張師法自然,不拘泥古法。其藝術(shù)特色對當時及后世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編輯:陳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