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無中生有—王劼音個展”于華府藝術空間拉開帷幕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12-03-14

展覽現場

 

由上海華府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主辦的“無中生有—王劼音個展”已于3月10日下午在莫干山路50號4號樓217室的華府藝術空間開幕,據悉,展期至4月15日。

 

這位前上海美協(xié)副主席被稱為美術界的謙謙君子,一派與世無爭的作風,但是他在創(chuàng)作上從來“我行我素”、不拘成規(guī)。這次最近年來最大規(guī)模薈萃其水墨、油畫類近作的展覽,各界同行聞訊云集于開幕式,熱鬧非常。當天蒞臨現場的不僅有眾多的著名當代藝術家和新聞媒體,還有仰慕先生風采的外籍嘉賓、藝術愛好者等。隨著先生的到來,熙熙攘攘的人群交錯聚攏過來,先生應接不暇地被興奮的人群所簇擁。

 

該展覽題曰:無中生有,一聽便知是先生自己取的標題,洗練、簡樸,卻又大有深意、韻味綿長。先生虛懷若谷,想用“無中生有”表達一點謙遜的意思,可這謙遜的背后,依然不折不扣地在不經意間道出他的深厚學養(yǎng)與文化追求。

 

《老子》云:“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關于天地大道,始終在“有”和“無”的內在循環(huán)中獲得平衡。世事變幻,古人的智慧常如天上星辰閃爍,而在這個浮躁的都會里,有多少人能有夜觀星辰的奢侈閑情?當人們在追求各種“有”中撲騰的時候,也有人,在喧囂中全身而退,回歸到“無”。如是,一方畫室,即便身處鬧市,也能 “心遠地自偏”,因其主人的清靜與透徹。

 

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王劼音先生沉浸到對藝術文脈的探尋中。先生的創(chuàng)作媒材比較多樣,從版畫到油畫和近年的水墨畫,繪畫主題也具有非常典型的文人特征,以花卉與山水居多。在油畫作品中,他一方面堅持對繪畫性的追求,并用意象化的方式將花卉、山水轉化成個體內在氣息和審美情趣的載體,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西洋技法,而在作品中融合了東方繪畫的線條筆意。先生的水墨創(chuàng)作有點后來居上的意思。最初他“童心大發(fā)”地“破”水墨之道,完全地反傳統(tǒng)筆墨程式而行之,卻能建“立”十分個人化的水墨語言。而且,先生熟諳西方現代主義繪畫,對其中形式主義的精義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又發(fā)展出點與面構成的東方式“筆陣”水墨山水。先生的畫,破固定法式而畫之,其作品在油畫與水墨領域均擲出與眾不同的聲音。這種隨性而畫、不拘于法的個性,倒與傳統(tǒng)文人畫家在精神上不謀而合。

 

窗外的潮聲依然洶涌,中國當代藝術正在制造著無數泡沫,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標簽滋生了無數模式化的幽靈。有人說王劼音先生在逆流而行。沒錯,他在回溯,從海派藝術到西方現代派,從當代世界到古典詩意的中國。文化變遷時代,藝術家在畫布上耕耘的不僅是靈氣四溢又古樸雅正的趣味,更自覺肩負著一種使命感:如何才能自然而不矯情地承接我們傳統(tǒng)的精神內核,同時有效地創(chuàng)造富有鮮活特性的藝術。讓我們再一次從“無”開始。

 


【編輯:馮漫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