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以“鏈接傳統(tǒng)未來”為主題,籌備了半年多時間的第二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將正式開展,這也是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jié)暨第三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jié)唯一的美術類項目,也是本屆藝術節(jié)的重頭戲之一。據(jù)悉,僅主展場就吸引了中國(包括港澳臺)、韓國、東南亞各國各地近七十位優(yōu)秀青年藝術家參展。目前,雙年展主展場的布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昨日,重慶晚報記者進入到布展現(xiàn)場,提前欣賞到部分參展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次展覽的主題著重在描繪傳統(tǒng)與未來之間的關系,觀看整個展覽,猶如進行了一次神奇的時空穿越之旅。同時本次雙年展將免費對所有市民開放。
中國館
《瑞鶴圖》改成《瑞雞圖》
中國館入口處擺放著一幅和宋徽宗《瑞鶴圖》非常類似的作品,不過觀眾要是仔細看,《瑞鶴圖》已經(jīng)被改成了《瑞雞圖》,傳統(tǒng)的中國畫被加入了后現(xiàn)代的元素,雞飛漫天,前衛(wèi)又有意味。中國館內名為《條形碼》的裝置作品格外有意思,當你站在裝置面前,你的影像被投射到哈哈鏡上,拉長、扭曲,而在哈哈鏡的下方還有一串條形碼,瞬間你就會覺得自己成了商品。參與這件裝置設計的劉偉向重慶晚報記者透露,希望通過這件作品讓觀眾看到商業(yè)社會中的自己。
韓國館
一不小心就踏進廢墟
據(jù)雙年展的工作人員介紹,從前晚韓國藝術家抵達重慶開始,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哪能找到大量的廢磚。為此,韓國人還專門找了兩個棒棒,給了200元的勞力費,大老遠從楊家坪拉了一車回來,然后雜亂地堆放在韓國館一處顯眼的位置。要是不告訴觀眾這也是韓國藝術家展覽的一部分,觀眾肯定會誤以為不小心穿越到了哪個廢墟。韓國館的策展人樸天男介紹,通過這樣一片廢墟,他想展現(xiàn)韓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大量的新建筑拔地而起,而傳統(tǒng)的建筑、文化就像這片廢墟一樣被摧毀得支離破碎。
東南亞館
遠看是錢,近看是壽衣
對于中國周邊如東南亞地區(qū)當代藝術的狀況,大家都了解不多。從本次東南亞參展的作品來看,藝術家們更多的是在探討精神信仰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一件名為《壽衣》的裝置作品,遠看,無數(shù)懸在空中的白色小球組成了泰國貨幣英文的縮寫,走近一看,每個白色小球,其實都是模仿制作成了泰國壽衣的樣子,以此來展現(xiàn)商業(yè)與信仰之間的沖突。
中國港澳臺館
“娃娃糕”長了老年斑
港澳臺展館的藝術家用色大多比較明快、活潑,但并非看上去那么清淺。比如在中國臺灣館,《夏季限定的雙人夢幻天鵝船》、《兩人同行的穿越太空之旅》遠看非常的可愛天真,尤其是后者,完全就是畫了兩支想讓人咬一口的娃娃糕,但實際上你如果走近看,這些“娃娃糕”的臉上充斥著“老年斑”。策展人王翊湘表示,中國臺灣館試圖傳遞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讓自己慢一點,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尋找越來越模糊和殘缺的美好記憶。”
除了主展場,在重大、西南大學、重師等地還設有本次雙年展的7個分展場,市民也可前往觀展。
主展場的每個展館,都有策展人、藝術家等擔當?shù)闹鞒秩?,觀眾可以向他們提問,深入了解作品和藝術家的相關情況。當然,因為許多藝術家來自外國,和他們直接交流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
【編輯:陳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