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裝置藝術家盧昊在前往威尼斯的途中經(jīng)過巴黎,并在巴黎接受了記者專訪。
盧昊告訴記者,此次前往威尼斯是與雙年展主辦方商討如何解決中國館布展難題。他說,盡管雙年展主辦方將中國館設在意大利館附近,地理位置很好,但是難題卻在于中國館的場地當中堆放了許多油罐,這些油罐和墻壁之間的最大距離不足3米,也就是說,如果墻壁上懸掛較大尺寸作品的話,觀眾根本無法退出足夠的距離來觀賞整個畫面,而據(jù)稱這些油罐又都屬于文物,不可以隨便挪動。
“我覺得這是給中國人抽了一記耳光,我們必須要把這一個難題反打給意大利人”。從事裝置藝術的盧昊想到了兩個主意,一個是在中國館內四周布滿鏡子,從各個角度來反射出這些“光怪陸離”的油罐,將這一問題從視覺上加以強化和突出,把這些問題“返還”給主辦方。
另外,他還希望能夠在中國館的外部,重新搭建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的頂部和地面鋪上鏡子,再用兩個投影機把館內油罐的圖象打到房頂和地面的鏡子上,展出作品則懸掛在墻壁的四周,以這樣一個故意制作出來的空間,與中國館的內部空間形成一個虛實反差。
作為中國文化部指定的策展人,盧昊在談到選擇參展藝術家的標準時表示,“我不會選擇那種很‘聰明’的藝術家,這些善于炒作的人在我看來缺少藝術家應有的基本素質,不管這類人的作品如何,只要讓我看出他的‘聰明’意圖,就會首先將其從我的名單中劃去。我喜歡比較感性的藝術家,他們始終在堅持自己的追求,而且非常勤奮。”
生活在北京的四川油畫家何晉渭已被盧昊選擇為參展藝術家,他的參展作品叫《獻給這個世界》,由150到200幅小型油畫組成,這些四川大地震孤兒和小學生的寫實肖像,可以被認為是不平凡的2008年的一個記錄。
記者還了解到,盧昊此次繞經(jīng)巴黎是應巴黎市政府的邀請,參與市政府以巴黎環(huán)城輕軌為主題的藝術活動。巴黎市政府在延伸輕軌的同時,邀請世界各國的著名藝術家以此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而盧昊紀錄2005年長安街的《長卷》曾給巴黎主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希望他能夠創(chuàng)作一幅反映輕軌沿線景物變遷的藝術作品。
今年40歲的盧昊,是中國當代前衛(wèi)藝術重要代表之一。他曾多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圣保羅雙年展、釜山雙年展等國際大展。
據(jù)悉,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將于2009年6月7日開幕,展至11月22日。
【編輯: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