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開展現(xiàn)場 展覽海報
2011年7月22日藝術家羅清個展“被催眠”在北京藝萊空間開幕。該展覽展出藝術家十余件繪畫作品。
在這里,展覽的標題“被催眠”不只是作為一個“被”字流行短語,同時也揭示出羅清繪畫的某種重要特質(zhì):即在一個純粹自我領域里的思考與絕望以及當這種絕望轉變?yōu)橐环N純粹的痛苦形式時所具備的詩意化特征;而在新近的一系列作品中,這種絕望的詩意里更折射出對抗某種無形黑暗現(xiàn)實的精神之光。
在羅清的作品中,因為具有具象場景的描述,大家往往習慣性的將其歸為帶有“政治色彩”的作品,但藝術家卻對此表示“懷疑”。在他看來他更關注的是“個人”-“現(xiàn)代人的困惑”: 表現(xiàn)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huán)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或群體。羅清說過,“我畫的仍然是人本身的狀態(tài)、處境,或者說我自己的問題。我覺得畫畫是一個心理治療的過程。”在羅清作品里面的人物沒有選擇與這個異質(zhì)世界的做無望的纏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選擇了“沉默”,選擇了“被催眠”。這樣的“選擇”更體現(xiàn)出一輩人民的精神狀態(tài):斗爭是無為的,所以套上頭套“被催眠”;而另一部分人雖然隨大流也選擇了“沉默”,只是“沉默”的表象之后卻有著復雜的情緒斗爭。
羅清的作品《前行》:一群人,整齊的排列著向前行走,他們身穿同樣的工作服,頭上套著深色的頭套,一步一步向前挪行。我們仿佛看到,睡神Hypnos身穿白袍,左手拿著罌粟花蕾,右手拿著那只盛滿催眠液的牛角,在上方注視著人們。然而,在這些頭套下面又隱藏著何樣的面孔?在作品里,雖然我們無法猜出頭套里人臉的表情,但是我們卻能從人物的肢體語言上看出人們內(nèi)心的焦躁,不安和惶恐。他們想揭開頭罩看清眼前的東西,卻又害怕看后即此長眠,他們心中萬般糾結,雙手不安的掐著彼此。他們握拳等待,等待揭開面紗前的最后一搏。沉默,在這看似“被催眠”的畫面里,似乎即將被打破。
羅清說,“絕望是對現(xiàn)實的絕望,但精神上應該存在一種光,好比黑暗中的光。”他的很多作品表面看上去都是傷感的,但如果反過來審視它們,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耐人尋味的蘊意。表象背后,框架之外,藝術家畫的是現(xiàn)實的黑暗,但是實際要表達的則是現(xiàn)實中那些不存在的東西,比如“黑暗中的光”,比如“被催眠”者的思考和清醒。
“我離開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 然而,也許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展覽開幕展出作品
展覽開幕觀眾欣賞作品
展覽開幕嘉賓合影
展覽開幕嘉賓合影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展覽開幕現(xiàn)場
【編輯:耿競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