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記者憶周海嬰:他是一個和藹低調(diào)的老人

來源:華西都市報 2011-04-08

周海嬰

 

2001年,周海嬰寫了回憶錄《魯迅與我七十年》,揭秘了很多魯迅生前不為人所知的故事。第二年,趁著這本書帶來的魯迅熱,一個叫周正章的南京學者推出了一篇頗為轟動的論文《魯迅先生死于須藤誤診真相》,此文明確提出:當年魯迅是死于日本醫(yī)生須藤的誤診,駁斥了被絕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肺結核病發(fā)作,屬正常死亡”的說法。

 

周正章的觀點不光勁爆,而且其列舉的事例也言之鑿鑿。從1936年10月18日3時30分,魯迅發(fā)作氣喘,到19日凌晨5時25分撒手而去共有26個小時,周點出導致魯迅死亡的幾個關鍵性失誤之處:

 

失誤一:

 

日本醫(yī)生在肺科方面的醫(yī)學水平低劣;

 

失誤二:未仔細檢查魯迅胸部X光片,更沒請放射科醫(yī)生前來會診。

 

當在網(wǎng)上看到這篇公布的論文后,我想到向周海嬰求證,雖然魯迅去世時周海嬰還只是一個小孩,但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探尋過父親去世的真相,而且周海嬰本人也曾撰文對魯迅之死表示過質疑,作為魯迅的唯一一個兒子,他手上可能也有第一手資料。

 

經(jīng)過百般周折,終于找來周海嬰家中電話號碼,我當時心中還蠻忐忑的,心想:“他是文豪之子啊,會不會不好打交道?要談論他父親死因這個敏感的話題,他會不會氣得把電話甩手給砸了?”

 

電話接通后,聽筒那邊很快出現(xiàn)了一個男子的聲音,“對,我就是周海嬰。”中氣十足,根本聽不出是一個過了古稀之年的老者。周海嬰一聽是關于魯迅死因的采訪,語氣意外地溫和委婉,他說:“家里曾收到登有周正章論文的《魯迅世界》雜志,感覺文章很長,還沒仔細看就去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了。我不是學醫(yī)的,所以他里面描述的一些細節(jié)我不是很清楚。”最后,周老還特意告訴我:“我不認識周正章,他和我們家沒什么關系。”

 

2005年10月24日,我第一次看到周老本人,是在一個很特殊的場合——上海龍華殯儀館的巴金葬禮上。巴金和魯迅很早就在上海相識了,兩家人的關系也一直維系得很好,在周海嬰的《魯迅與我七十年》中,他還花了很重的筆墨來描寫兩家人的交往經(jīng)過,周海嬰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去巴金的書房玩,喝巴金給他煮的咖啡。那天巴老遺體告別,周老也專門趕來送他最后一程。

 

還記得是在停放巴老遺體的“瞻苑廳”,先是王蒙、張瑞芳、吳貽弓等文化圈大腕前來悼念,周老是最后一個露面的,其實當時現(xiàn)場很嘈雜,很少有人認出他就是魯迅的兒子。第一印象是老先生的身材很魁梧,頭發(fā)基本白完了,但眉毛卻還是黑黑的,看上去很和藹。憑吊完巴老走出靈堂,低調(diào)的周老還是被媒體給逮住了,在接受采訪時他很痛心地說:“巴金是中國偉大的作家,他的去世是文壇的一大損失。”說完之后,周老匆匆離去。

 

 


【編輯:耿競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