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畫廊總監(jiān)(中國)助理
觀點速寫:
當代藝術市場目前沒有什么機制,收藏其實就是收藏沉淀下來的東西,所以改革開放以來當代藝術的買賣,都是在消費當代藝術,而不是真正的收藏,大多數(shù)是投資的性質,這是一個基本的現(xiàn)狀。至于說建議,就是支持消費當代藝術,并且在消費當中進行學習。對于能消費得起的買家,慢慢也就變成當代藝術的藏家了。
99藝術網:東京畫廊跟藝術家合作都以怎樣的形式?
康曉光:今年是畫廊成立60周年,和藝術家合作的各種形式都嘗試過。
99藝術網:日本的當代藝術市場近況如何呢?東京畫廊的藏家結構是怎樣的?
康:日本的市場總體不慍不火,很平穩(wěn),但總體作品價格比中國藝術家低多了。整體的銷售由東京總部負責,包括宣傳的規(guī)劃。
99藝術網:您覺得目前有沒有可供國內藝術經紀人參考的工作模式呢?
康:考察演藝圈就知道了,他們的機制非常成功,我覺得是可以借鑒的。這是一個很專業(yè)的職業(yè),在沒有專業(yè)的藝術家群體和畫廊群體出現(xiàn)之前是不可能有藝術經紀人群體出現(xiàn)的。在演藝圈,著名的經紀人必然是手里握著大量的導演、編劇、演員資源,他負責給導演推薦演員,所以他同時知道所有的導演將要拍什么戲,第一時間推薦演員給導演。然后演員成為公眾人物后,所有的媒體、商家做代言什么的,都需要找經濟公司。所以藝術品經紀人是很高端的人才,很少有可能是在草根出來的。
99藝術網:那未來這樣的人才,由哪里來輸出?學院可能產生這樣的人嗎?
康:在行業(yè)里摸爬滾打的人和喜歡社交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藝術經紀人,而且必須是有國際眼光的。學校出來的都是毛胚,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99藝術網:有沒有必要成立專業(yè)經紀人公司呢?
康:我期望這樣的公司成立,但不知道有沒有生意可做,因為它和畫廊的功能“打架”,我倒是提倡勇于實踐,尤其是作為畫廊經營者。其實藝術經紀公司也是畫廊本身的職責,不只是做做展覽而已,但是得有明確的宣傳導向,得有一面旗幟。幾年前的我在另一家畫廊工作,就建議他們成立藝術品顧問公司,對于藝術圈之外的買家來說,非常需要專業(yè)的顧問公司,以團隊的,系統(tǒng)的形式為買家提供服務。
確切的說,藝術品行業(yè)需要明確的藝術品經紀顧問公司。不但有經紀的功能,還有顧問的功能。同時具有高于畫廊的推廣能力,可以服務于中外藝術家,中外買家,以及中外畫廊,其實主要做的是信息的整合,包括提供收費的信息。
【編輯:s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