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帝王收藏的是現(xiàn)代強國的夢想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馬俊 2010-08-26

無名畫家所繪《伊麗莎白-彼得洛芙娜女皇的夏宮》

“雕花寶石”餐具組之咖啡杯

冬宮,大部分中國人只聞其顯赫,未見其藏品。就像極寒之地的一簇星光,遺落于我們視野的北方。而此次展覽,不僅是多年以來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首次來到中國展示自己收藏的豐富珍寶,其290件展品的體量,也是上海博物館近十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外來展覽。

由上海博物館和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北方之星: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今天將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還有一個更為中國人所熟知的名字——冬宮。確切地說,冬宮是這個龐大博物館的一個組成部分。

起初,這是一個帝王的私人寶庫,是帝王用整個帝國的力量,逐漸讓其充盈。近250年前的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了這個博物館,將自己所有的收藏放置其間。從此,俄國歷代帝王不斷豐富著它的收藏規(guī)模和種類。而帝王的收藏,向來和國家力量成正比關系。對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具有非凡意義的,正是彼得一世、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這四位君主。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克倫將這幾位帝王和中國清代的四位皇帝作了一番比較。在他看來,彼得一世就像是康熙皇帝,奠定了整個帝國的基石。伊麗莎白女皇則像是雍正,在她的治理下俄羅斯持續(xù)積累、發(fā)展起來。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俄羅斯迎來了全面強盛,如同中國的乾隆年間國力之強登峰造極。而亞歷山大一世如同隨后的嘉慶,權力依然強悍,而國家卻走上了下坡路。在這當中,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博物館收藏的集大成者。如同中國的乾隆皇帝,因為熱愛古代玉器,而開創(chuàng)了直追兩漢的玉文化的最后巔峰。

展覽的線索也是按照這四位君主先后在位的順序展開的。

 

【相關資訊】

俄羅斯冬宮文物首次抵華辦展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核心

 

“柏林”甜點餐具組之餐桌裝飾(部分)  

 

展覽的第一部分陳列了與彼得一世相關的手杖、禮服等物品,還有建立初期的圣彼得堡全景圖。作為圣彼得堡這座偉大城市的創(chuàng)建者與設計師,彼得一世把自己的審美觀念與對俄羅斯帝國未來的理想融入了這座新首都之中?,F(xiàn)場可以看到彼得一世的一套禮服,尺寸寬大,可見其身高超過兩米不是虛傳。

 

展覽的第二部分展示了伊麗莎白女皇統(tǒng)治時期的圣彼得堡建筑風情和宮廷用具。伊麗莎白女皇的登基,曾意味著外國勢力對俄羅斯宮廷控制的結束,積極內政和外交政策的恢復,以及國家文化傳統(tǒng)的復興。她的統(tǒng)治為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貴族的“黃金時代”打下了基礎。她繼承了父親彼得一世的政治理想,她在位期間圣彼得堡的宮殿、府邸被奢華的巴洛克風格裝飾翻修一新。女皇的宮廷建筑師——意大利人弗-拉斯特列利是當時公認的大師。展品中就有拉斯特列利的肖像和他的設計作品的版畫。在俄羅斯帝國的歷史中,伊麗莎白女皇承上啟下。

 

第三部分“葉卡捷琳娜二世”部分展出的文物數(shù)量達到252件之多。俄羅斯歷史上唯一能和彼得一世一樣被稱為“大帝”的這位女皇,其文治武功與藝術收藏一樣璀璨奪目,在她治下,這個北方帝國進入了至今讓俄羅斯人深深懷念的“黃金時代”。這一部分的展品中,就有反映當時政變的情景畫和葉卡捷琳娜的重臣們的肖像畫,在群畫中,我們可以細細體會到葉卡捷琳娜所受到的愛戴與其重臣對她的忠誠。熟悉電影史的人都會知道《戰(zhàn)艦波將金號》,而這位大名鼎鼎的波將金,正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重臣,展覽中有他的一幅畫像。

葉卡捷琳娜二世像(油畫)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大量的裝飾藝術,包括金銀器、瓷器、石雕以及圖拉兵工廠生產的鋼鐵制品都出現(xiàn)在展覽中,其中的一些是女皇日常生活所用之物。她一生熱愛收集各個時期的寶石制品,為此在艾爾米塔什宮專門設置了“寶石廳”來存放她的鼻煙盒和寶石等收藏品。本次展覽也精選了其中的一些,有布朗兄弟的凹雕、彼得霍夫工坊出品的花瓶等各國工匠的藝術結晶。其中,有一套瓷器用具上都印著一個綠色青蛙的標記,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專家維亞切斯拉夫-費奧多羅夫介紹,這是由于女皇當時有一處行宮所在的地方叫做“青蛙沼澤”,因此專門向英國韋奇伍德工廠訂制的這套瓷器上就都印上了表示地名的青蛙。

 

展覽的第四部分展出的是繼承葉卡捷琳娜女皇理想的亞歷山大一世的6件展品。其中由約翰-奧古斯都-阿特金森繪制的四幅“從珍品陳列館塔樓上看圣彼得堡全景”水彩畫,把19世紀初期的圣彼得堡風采展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

 

很顯然,和葉卡捷琳娜二世有關的展品,是這次展覽的核心部分。這位女皇在她身后依然受到世界的持續(xù)關注,有關她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在宮廷陰謀、政變、冷酷的謀殺、權力操控等元素的夾雜中,女皇本人的面目日漸模糊。而很少有人提及這位女皇對于藝術的愛好和收藏。

“北方一顆星星”的勵精圖治

 

彼得大帝的半身像(青銅)

 

作為一個德國人,統(tǒng)治俄羅斯34年之久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將自己看作彼得大帝政治上的傳人。不惜重金收購整個歐洲的藝術品,并不僅僅是好大喜功的表現(xiàn)。維亞切斯拉夫-費奧多羅夫介紹,當年所有的歐洲王室都會花費大量資金收藏藝術品,庇護藝術家并與他們私交甚密。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大手筆收藏,除了將收藏看作一種流行于王室間的身份游戲、標榜國力的彰顯之外,還以此作為俄羅斯在文化上與歐洲相接的標志。

 

關于她的收藏,有很多軼事。在默許謀殺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兩年之后,1764年女皇登基。而登基之初的大手筆,卻是在柏林一舉收購了225幅西歐著名畫家的作品。費奧多羅夫說,女皇的大肆收購直接導致英法兩國出臺了藝術品不得賣往俄羅斯的禁令。因為她常常用超過數(shù)倍的價錢,將競買同一件藝術品的歐洲其他王室秒殺。

 

但在展廳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伏爾泰、盧梭等法國啟蒙主義先驅的大理石半身像也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藏品之列。實際上,從登基之前的1763年開始,這位女皇就已經開始了和伏爾泰長期的通信往來。其后,還有狄德羅、孟德斯鳩等人,歐洲最先進的人文科學成果,總能在第一時間到達圣彼得堡——這個身處邊緣的北方城市。

 

“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化,這是俄羅斯人和中國人都很喜歡提及的詞語”,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館長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說。然而,俄羅斯這個龐大的帝國走上“創(chuàng)新”的“現(xiàn)代化”之路,是從彼得一世時期開始的。參觀展覽的同時,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既具有工藝美學又具有科技含量的用具。彼得大帝的拐杖里藏有一架單筒望遠鏡,他可以時刻瞭望自己的疆域。他的用具里有一臺英國人制作的日晷,精密的刻度背后是歐洲數(shù)學的高度發(fā)達。葉卡捷琳娜二世一套像墨水盒一樣的書寫工具,其實還是一個地球儀……

 

這些細節(jié)之處,無不顯示著一個農奴制國家的帝王,如何勵精圖治,如何清醒地為自己的帝國進行世界定位。而同樣是英國人為中國皇帝制作的那些精密儀器,則被鎖進庫房,或者僅被視作奇珍異寶,淪為帝王手中的玩物。

 

在封建時代逐漸向現(xiàn)代國家轉型的18世紀,俄羅斯有幸擁有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這樣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君王。北方之星,關于這個展覽的名稱,維亞切斯拉夫-費奧多羅夫介紹說,它來自當年一位法國人的信件,他歌頌葉卡捷琳娜二世時,將她譽為“北方的一顆星星”。實際上,也就是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開始,皇家科學院、皇家藝術學院等現(xiàn)代科學的城堡,在俄羅斯建立起來。擁有數(shù)不清珍寶的博物館,只是豐功偉績的一部分。帝王最鐘情的收藏,是一個強盛的現(xiàn)代國家。

 


【編輯:李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