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杭州首支“奪寶奇兵”赴日搶回300余件流失文物

來源: 浙江在線 2010-07-17

據(jù)《今日早報》報道 7月1日下午,日本大阪童蒙古玩拍賣會大廳里鴉雀無聲,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都屏住呼吸,似乎在等待什么寶貝的出現(xiàn)。

這時,一塊嵌在暗褐色的紫檀木上,雕刻著5只蝙蝠的古硯屏出現(xiàn)在拍賣臺上,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見到它出場后,50歲杭州文物買家李建新不禁兩眼發(fā)光,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他告訴自己:“不管花多少錢,一定要把它拿下,因為它是中國的文物!”

“95萬元人民幣!”經(jīng)過幾輪激烈的競拍,李建新終于如愿以償,拍到了這塊清朝乾隆年間的皇室珍寶“嵌玉紫檀雕五蝠硯屏”。

從今年7月1日到7日的7天里,由李建新和10多名杭州民間收藏愛好者組成的首支杭州“奪寶奇兵”遠赴日本,搶救回嵌玉紫檀雕五蝠硯屏、康熙親筆所書“御寶齋”、漢代白玉簪等近300余件,價值近300萬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這也是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民間自發(fā)搶救文物行動。

昨天,當(dāng)記者在光復(fù)路上的“惜古齋”看到李建新時,他正在抽煙,手微微顫抖著,仿佛還沉浸在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奪寶大戰(zhàn)”中。

包了輛大卡車進行地毯式搜索

在日本的7天里,十多名杭州文物買家沒有流連繁華的夜生活,也沒有心情欣賞異國風(fēng)光,而是在日本包了輛大卡車,穿梭于東京、大阪、京都、歧阜、富山等各大城市。在古玩市場、收藏拍賣公司內(nèi),只要有中國文物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

7月3日,歧阜市一位以收藏中國古玩聞名的日本某商會副會長白木二郎,邀請這些來自杭州的民間收藏者來家觀摩。

穿過日式花園,進入白木家的廳堂內(nèi),李建新一打眼,就看中一把清代紅木小幾,隨后又在二樓找到了一面清乾隆年間的硯臺。

“這面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硯臺就像在等著讓我領(lǐng)它回家。”李建新相信“緣”,這面硯臺表面細膩如少女肌膚,其上有淡黃色的“眼”。“它絕非尋常物,估計可能是清朝江浙一帶的顯貴所有。”李建新事后告訴記者。

7天里,這支杭州“奪寶奇兵”通過拍賣,民間交易“搶”了300余件,價值近300萬元的流失文物。

國寶回家花再多錢也值得

雖然不是重量級國寶,但這些杭州人很自豪,能把它們帶回家。

昨天,記者在光復(fù)路上的“惜古齋”目睹了“嵌玉紫檀雕五蝠硯屏”的真容。

它是一個硯屏,比一幅扇面寬些,暗褐色的紫檀木上,精雕細刻著蝙蝠和祥云等吉祥圖案,正中鑲嵌著一塊溫潤的和田玉,玉上刻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

杭州文物專家賀善達看了又看,嘖嘖稱好:國寶,國寶!清代乾隆早期的老東西,應(yīng)該是皇宮里用的,是皇家貴族擺在書桌前的裝飾品。

紫檀木,由于稀少珍貴,在清代早中期已是皇家的專用木料,民間難覓。

最早看到這寶貝的是在今年6月,李建新從日方寄來的拍賣品雜志上看到它后,腦子里馬上浮現(xiàn)出“國寶”兩字。

為了完成把國寶帶回“家”的愿望,6月29日去日本前,李建新帶上了所有的積蓄。

雖然如愿以償,但李建新并不想賣掉它賺錢。“自己放著,看著就高興。”

國寶搶救行動正式起航

為什么要遠赴日本搶救中國文物?一些杭州文物買家告訴記者,日本跟中國一衣帶水,對中國的龍泉窯等古玩研究也較早,當(dāng)?shù)氐闹袊磐娌仄贩浅XS富。

賀善達說,參加此次搶救中國文物活動的杭州收藏者,多數(shù)人只是純粹喜歡,而非為了轉(zhuǎn)賣獲利。

高檔古玩由于其不可復(fù)制性,其升值空間會越來越大,所以,現(xiàn)在很多有錢人開始瞄準古玩收藏市場保值增值。
有人認為,不管帶著什么目的,杭州民間收藏者正在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把這些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帶回家。

這次搶救國寶行動是近幾年來,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民間自發(fā)搶救文物行動。但這只是剛剛開始,杭州的民間收藏者還有更長遠的中國流失文物搶救計劃——今年10月趕赴歐洲、12月去日本古城奈良……

“我們這一代人有責(zé)任也有能力,讓流失在海外的國寶回家!”李建新目光堅定地說。
 

 


【編輯:徐允英】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