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卓凡老師您好!是怎樣的一種機緣讓您參與到我們網聚愛此次青海探訪的活動中來呢?
卓凡:說來也巧,一個朋友來我的工作室參觀提到了這個活動,我回頭關注之后確實被孩子們所打動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貧窮,我覺得有義務為他們的成長獻出一份關愛。
記者:針對這次探訪,您和您的助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還專門設計了一個“愛心接力棒”活動,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活動么?
卓凡:不錯。其實這個愛心接力棒是一個系列活動,為此次活動我工作室的同事特地制作了三個接力棒,是中空透明的,參與的人可以把自己對孩子們的祝福寫下來放到接力棒里,這就成了一個愛的載體,然后這樣傳下去。同時,這次探訪我們還將帶回一些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可能是一縷陽光、一滴露珠,也可能是一個微笑,然后經過藝術加工制成藝術品,舉辦展覽,進行義賣,義賣的資金又投入到“網聚愛”的基金里來幫助這些孩子們,從而形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愛的循環(huán)。
記者:卓凡老師您和我們網易應該說是老朋友了,之前就有參加過我們網易汽車主辦的“同做公益人”活動,這兩次同為公益主題的活動,您覺得最大的差異在什么地方呢?
卓凡:之前參加的“同做公益人”是北京車展上的環(huán)保創(chuàng)意活動;今天來到青海是一種原始的回歸。兩者實際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個是城市最繁華的前沿,最高端的科技,通過藝術去提倡環(huán)保;而青海的鄉(xiāng)村小學里感受的是孩子們最質樸的對知識的渴望。同為公益,這種絢爛之極和歸于平淡的反差實際上對我的觸動是最大的。
記者:您非常著名的一個作品“喘息”其實傳遞的也是一種環(huán)保公益的理念,這次又希望能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小物進行設計,制成藝術品,是不是說未來體現公益理念的作品創(chuàng)作將構成您創(chuàng)作內容的重要部分呢?
卓凡:我來自中央美院,是國內最好的藝術院校之一。像我們的一些藝術創(chuàng)作完全可以沉溺在象牙塔里,做自己的小想法、小情調,但對于更廣闊的藝術追求來說這是完全不夠的。藝術家必須走進社會,去探索,去發(fā)現,要有大世界的胸懷。關于公益,關于愛正是我所關注的大世界的一部分。
記者:作為一名藝術家,您覺得在公益事業(yè)上你們最值得奉獻的是什么?
卓凡:我覺得藝術、宗教、科技都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極端重要的作用。宗教是一種心靈的歸屬,科技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而藝術更多給人的是關于美好的感動?,F代社會的人過于關注現實,不再那么容易感動,冷漠封鎖了他們通向愛的通路。藝術家則要通過作品承載這些美好,傳遞出愛,去打動他們。
記者:請給“網聚愛·希望工程365愛心行動”說一句寄語吧!
卓凡:一天一份愛,愛在每一天。我覺得“網聚愛的力量”這個口號就很好,很好的傳達出了愛的真諦。
【編輯: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