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周春芽借新作《大喬小喬》轉型(組圖)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2010-06-13

 

 

 

  周春芽的每個畫作系列都和他某段時期所眷戀的事物有緊密聯系,愛犬黑根讓他的“綠狗”聞名于世;蘇州園林給他帶來了“太湖石”;成都龍泉和江南的桃花使得他畫出當代美術史上最艷麗、最有人文色彩的“桃花”……而周春芽的下一次轉型,很有可能是“百戲之祖”――昆曲賦予他的靈感。昨日,上海周春芽藝術研究院宣告成立,當晚周春芽專門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舉辦昆曲專場,以當代藝術圈最牛昆曲票友的身份,答謝各路賓朋,不光以張曉剛為首的“當代藝術F4”都來齊了,于丹、譚盾、汪涵、楊樂樂等諸多明星大腕也傾情捧場。

 

  SIDEA情緣舉辦昆曲專場給藝術家“換換口味”

 

  這次在上海舉行昆曲專場,周春芽找來中國當前最頂級的昆曲演員,演出了《牡丹亭》、《游園驚夢》、《夜奔》、《長生殿》、《天下樂嫁妹》、《水滸記?活捉》等七出最經典的昆曲折子戲。周春芽說:“我喜歡聽昆曲,也想讓我的那些藝術家朋友接受一下中國傳統(tǒng)戲曲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這些藝術家很多也是樂迷,但基本上聽的都是西洋古典音樂,昆曲他們很少聽到,所以我就幫他們創(chuàng)造了這個機會,同時也給他們換換口味。”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聽昆曲的張曉剛、方力鈞等藝術家都對昆曲表現出了極大興趣。

 

  周春芽除畫畫之外,最大的愛好是養(yǎng)狗、賞桃花和看電影,而他的昆曲發(fā)燒友身份,并不為太多人所知曉。周春芽笑著說:“我喜歡上昆曲還是近兩年的事,當時我第一次在北京看昆曲《牡丹亭》的廳堂版,當時就深深地被這種優(yōu)雅的戲曲所震撼和吸引。”周春芽表示,他一直很感謝于丹,如果不是于丹,自己是不會對昆曲產生如此大的興趣。“于丹寫過大量關于昆曲的專著,讓我感到相當折服。我們之間經常聊的話題就是昆曲,也是昆曲讓我們成為好朋友。于丹絕對是我入門昆曲欣賞的導師級人物。”于丹昨晚擔綱主持,現場為觀眾介紹每出折子戲。

 

  當晚現身昆曲專場的還有著名音樂家譚盾和名嘴汪涵。周春芽說:“我和譚盾認識至少有10年了,我覺得他還不是純粹的音樂家,他應該算是我們當代藝術圈里的,因為他的音樂很前鋒前衛(wèi)。”譚盾的許多音樂會都嫁接過昆曲的元素,不久前,譚盾、“昆曲王子”張軍、舞蹈家黃豆豆聯袂打造的園林實景版《牡丹亭》,周春芽也專程去欣賞了,他說:“譚盾是我在昆曲上的前輩。”至于汪涵,周春芽更把他比喻成“知音”。“汪涵也對當代藝術很懂,我兩次去湖南大收藏家譚國斌舉辦的藝術展,兩次都在展覽上碰到汪涵,有一次我們聊藝術聊到深夜,因為汪涵的文化修養(yǎng)很高,所以他才能成為中國最有名的主持人之一。”

 

【相關閱讀】

【圖文直播】1971—2010 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現場實況

 周春芽借新作《大喬小喬》轉型

周春芽上海當“桃花島主” 于丹獻上“昆曲課”

【圖片報道】周春芽藝術研究院推出首場昆曲專場(組圖)

【圖片報道】于丹、方力鈞、林依輪等各路明星參觀周春芽藝術研究院

【視頻報道】1971—2010 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新聞發(fā)布會

 【視頻報道】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展布展現場

專題】報道:一千個人眼里有多少個周春芽?

作品欣賞】:1971—2010 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

【作品解析】花朵般的生活,彩虹般的生命——談周春芽的藝術

  SIDEB影響新作《大喬小喬》昆曲帶來轉型靈感

 

  今日在上海最大的藝術展館――上海美術館,“1971-2010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展”將隆重開展,據了解,由于周春芽本人并沒有收藏自己的作品,因此這80多件展品是從51個藝術機構、美術館和收藏個人當中借來的,所有參展作品投保金額高達3億元人民幣。

 

  這是周春芽創(chuàng)作歷程最完整的一次展覽,其中周春芽迄今為止一幅最大的油畫――《大喬小喬》(3.5米×2.6米)也將揭開神秘面紗。昨日,記者率先目睹了《大喬小喬》的真容,在這幅作品中,背景依然是絢爛無邊的桃花,兩個打扮時尚靚麗的年輕女孩兒站在桃花樹下,笑語嫣然,和周春芽的前作相比,這件最新創(chuàng)作的油畫加入了更為具象的人物。周春芽笑著說:“從這幅畫里,你可以大致看到我轉型的方向和脈絡,那兩個女孩是真實的模特,我畫的就是兩個成都90后的小美女。”周春芽說:“自從喜歡上昆曲之后,我發(fā)現昆曲那種優(yōu)雅到了極致的藝術形式和我的作品有相通之處,而且深深地進入到了我的潛意識里,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我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那種直接的影響。就像有些藝術家喜歡看電影看書,一些好書和好電影會改變他精神上的東西。”對于何時正式轉型,并開始創(chuàng)作全新的系列,周春芽說:“是明年也有可能是后年,因為現在我還舍不得放棄‘桃花’系列,因為太有感情了。”

 

  無論是《太湖石》還是《桃花》,以及最新創(chuàng)作的《大喬小喬》,觀眾都可以發(fā)現周春芽對江南水鄉(xiāng)有著深深的眷念。“我把新作命名為《大喬小喬》原因很簡單,江南有種桃花就叫大喬小喬。無論我作品中的江南元素還是對昆曲的喜歡,可能是我對江南有種天生的好感吧,因為我母親就是上海人。”周春芽說:“起源于600多年前的昆曲是百戲之祖,它后來衍生出了多種戲曲形式,包括我們的川劇很多地方也有昆曲的烙印。我這次在上海做昆曲專場其實是個鋪墊,今年內我爭取把它引進到成都來演幾場。我的最終目的就是想能讓川劇也能變得像昆曲那樣,真正實現它的輝煌和文化價值。”

 


【編輯:singer】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