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淮海西路570號紅坊藝術區(qū)、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今天正式揭幕,一直到7月18日,這里將全面回顧中國當代藝術30年,上百幅曾轟動一時或爭議重重的名作云集上海,這也是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的首度整體呈現(xiàn)。
據(jù)了解,自2007年民生1億元捐助、運營炎黃藝術館并舉辦徐悲鴻藝術大展等一系列引起轟動的展覽開始,中國民生銀行在藝術領域一番作為越來越受到各界矚目。一家銀行、最商業(yè)的金融企業(yè)關于為何要關注文化藝術?對此,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曾做過精辟概括:“民生銀行要建百年老店,必須要有強大的企業(yè)精神來支撐,她來源于建設崇高品牌的理想、真摯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和高揚的文化夢想,從這一意義上,關注文化藝術是民生銀行的長期規(guī)劃和制度行為,并且藝術已經(jīng)成為民生銀行建百年老店的莊重品牌,成為民生銀行21世紀文化擔當?shù)闹匾磉_。”民生因為創(chuàng)新而在短短14年資產(chǎn)由10幾億成長至逾萬億,因創(chuàng)新而被譽為“中國金融改革實驗田”,現(xiàn)在,又因在文化藝術領域的作為,再次走在了業(yè)界先頭,并正成為日益受到社會尊重的新因素。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被瘋炒,其整體形象時常遭人詬病,理由多半針對中國當代藝術往往按西方標準創(chuàng)作,大肆描繪丑態(tài)、艷俗、惡搞,是一種在西方人面前的耍猴行為,是偽藝術。而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舉辦的這場開幕大展,卻從學術高度,全面梳理了中國當代藝術的30年成就,回答了如何準確看待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
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館長何炬星表示:“不少媒體都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是西方價值觀的拷貝,我并不認同。中國當代藝術的確是借鑒了西方的藝術語言,但通過回顧30年,我們發(fā)現(xiàn),將近9成當代藝術作品是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的思考和情緒表達,描繪的完全是中國土地上發(fā)生的一個個情景。當今中國任何一個行業(yè)都存在借用西方語言和工具的現(xiàn)象,重要的不在于借鑒什么語言,關鍵是看它所關注的是什么內(nèi)容,中國當代藝術關注的是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進步和內(nèi)心感受,何來對西方的拷貝??”
相關鏈接:
縱觀本次大展的展品,雖然有張曉剛等“四大天王”及其他在國際上馳名的當代藝術家作品,也有原本并不屬于“通常意義上”當代藝術概念里的寫實繪畫藝術家,如靳尚誼、羅中立、楊飛云、艾軒等人的作品,中國當代藝術的概念通過此次大展已被全面刷新,重新定義。
何炬星認為,開幕大展籌備時間長,態(tài)度嚴肅,從歷史觀出發(fā),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應該生長于中國文化的語境中,體現(xiàn)出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
原本人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大多討西方人喜歡,也大多收藏在西方藏家手上,而本次大展所有展品沒有一件來自海外藏家,這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何炬星表示,尤倫斯、??说仁菄H上中國當代藝術的超級大藏家,但中國當代藝術如果是棵大白菜的話,尤倫斯等少量西方藏家收藏的只是兩片白菜葉子,真正完整的大白菜仍在中國。
何炬星認為,構建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體系,比談論任何作品都重要,因為以前的解釋體系完全來自西方,而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的學術使命,就是支持、倡導中國當代藝術的解釋體系,即立足中國學術、中國本土文化語境的話語權。
本次展覽規(guī)模盛大,是中國當代藝術30年來規(guī)模最大、最為系統(tǒng)的一次研究。因此大展將請到數(shù)十位曾經(jīng)艱苦探索、而今的藝術顯貴來到開幕現(xiàn)場,而國內(nèi)最著名的老中青三代美術理論家、批評家也提供智慧,參與工作。3個月的展期內(nèi),美術館將舉辦大量名家講座和相關教育活動,并出版《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大型畫冊。
相關鏈接: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