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在上海浦江華僑城推出林天苗藝術展,展出了這位被稱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藝術家”的三組作品,吸引了京滬當代藝術界的關注。據(jù)悉,今年是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在上海推出“公共藝術十年計劃”的第三年,早前,隋建國、汪建偉等“高價藝術家”也曾參與這一項計劃。
林天苗的作品“直指女性氣質(zhì)”
由廣州美術學院教師黃專策劃的林天苗個展,包括《對視》、《誕》和《徽章》三組作品,分別在浦江華僑城中意文化廣場的走廊、草地以及建筑墻面上進行展出。
安放在中心草坪上的《誕》,展示的是一位身形臃腫的女人蹲在地上,頭部是一臺電子顯示屏,屏幕上播放著一只正在“觀看”的眼睛,它的身后則是82個大小各異的白蛋,以此寓意女性的“生育”。在《徽章》中,林天苗還收集了“超女”、“妓女”、“淑女”等66個和女性有關的名字,繡在了絲綢上,以此呈現(xiàn)社會中女性所遇到的評價性的徽章。在此次展覽之后,上海華僑城收藏了林天苗的《對視》系列的六件作品。
林天苗是近年來頗為活躍的裝置藝術家,在2007年-2008年期間,更是以每年三個個展的頻率推出其作品,是受到市場青睞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的作品被評論家認為“尖銳、敏感、直指人心的女性氣質(zhì)”。黃專認為,盡管女性藝術在市場受到關注,但是,它們依然沒有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而林天苗相比于其他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對視”的新型的性別美學。
深圳主動對外輸出文化
由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發(fā)起的“公共藝術計劃”,暫定為十年,自2007年在上海啟動以,來已連續(xù)舉辦了三年,2007年隋建國的“點穴展”和“偏離17°5計劃”、2008年汪建偉《征兆》大型劇場作品展都在國內(nèi)外受到極大關注,“上海浦江華僑城公共藝術計劃”已日益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的一個公共文化品牌。
近年來,OCT當代藝術中心不斷對外擴展,今年4月份,他們就曾在英國老工業(yè)城市曼徹斯特推出“國家遺產(chǎn):一項關于視覺政治史的研究展”,受到英國藝術界的高度關注。黃專稱,西方當代藝術已經(jīng)處于沒落趨勢,中國當代藝術受到全球的矚目,對外輸出中國當代藝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走出去的重要步驟。而深圳O C T當代藝術從深圳向上海的擴張,也被認為是其向中國最為西化的城市的價值輸出。
據(jù)了解,深圳已有多個向外擴張的例子,深圳本色酒吧老板陳翰星就曾于近期在蘇州建立本色當代美術館,該美術館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民營美術館;將于今年年底進行的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年展,由深圳規(guī)劃局發(fā)起,也被認為是深圳文化向香港輸出的范例。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