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家回想中國當代藝術誕生之痛

來源:路透 編譯:黎黎 2009-09-29

  路透香港9月28日電(記者 James Pomfret)---30年前,在毛澤東去世後不久,一群年輕的中國藝術家舉辦了一場展覽,推動了藝術創(chuàng)作自由的進程,并為中國藝術在全球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1979年,黃銳、王克平及艾未未等藝術家在中國美術館外展出了包括裸體藝術在內的油畫,以及木雕等作品,對政府進行了考驗,呼吁在文化大革命後擁有藝術創(chuàng)作自由。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群星畫展”將于本月迎來其30周年紀念,雕塑家王克平稱:“那時,這些展覽在中國都是非法的、被禁止的。”

 

  他告訴路透說:“我們敢于舉辦這樣的展覽,是對政府的巨大挑戰(zhàn)。這對社會、人們的觀念和行為產生了影響。”

  此後中國當代藝術蓬勃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廣受歡迎的藝術家和具思想深度的作品,聲名遠播海外。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類似“群星”藝術家們突破性的努力。

 

  盡管政府對藝術個體的表達方式感到不滿,但抗議仍帶來一些讓步:政府允許藝術家在當年稍晚再次舉辦展覽,該展覽吸引了無數(shù)參觀者,許多人身著毛式外套或那個時代的工作服。

 

  雖然新中國已成立60周年,“群星展覽”也迎來30周年紀念,但當代中國藝術家仍面臨類似壓力,一些“群星”藝術家對此感到失望。

 

  黃銳稱:“表面上,中國藝術看起來十分開放,并與國際接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最初抗爭的東西,譬如對藝術創(chuàng)作自由的壓制……我們不能說現(xiàn)在沒有任何管制。實際上,事情變得更復雜了。”黃銳是“群星畫展”的創(chuàng)辦者之一,并創(chuàng)立了北京798藝術區(qū),為推廣先鋒派藝術作出很大貢獻。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