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李峰:影像,作為藝術的方式(圖)

來源:搜狐文化 2009-08-21

方靖輝作品圖片

 

  “在那個時侯,九十年代初,誰知道當代藝術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是方靖輝對我質疑的回答。 我認為,他199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那場時裝造型藝術展,雖然轟動一時,在探討當代藝術的可能性上有所貢獻,但太過時尚,歸根結底還是時裝設計表演。當代藝術歸根結底應該是邊緣的、小眾的、破壞的、顛覆的,或者嘲諷的、戲謔的、能夠提供獨立思考、對主流價值觀充滿質疑與批判。

 

  以此來看,遲鵬創(chuàng)作于2008年的作品《憑什么讓我愛你》確充滿了質疑。CCTV大樓被遲鵬用photoshop修改成摩天巨人模樣,都市巨大體量建筑帶來巨大壓迫。它如此神奇、如此蹊蹺,提早一年預測了后來的熊熊大火——正月十五的夜京城煙花燦爛,但CCTV附屬大樓的不意之火更為雄壯,也更為恐怖,那是災難。事實上,遲鵬很早就展開了他的批判,雖然這批判也許于他而言并非出于本心。

 

  同樣以前述標準來看,戲謔的張衛(wèi)也是“當代藝術”的,他調侃的對象放在了藝術史、藝術經典本身。宋代山水畫大師范寬雄山壯水轉換成了陰道,后現(xiàn)代開山祖杜尚的小便器在下方接著流下的“尿液”。最早出于為雜志設計封面,張衛(wèi)制作了大量的此類圖片,漸漸地,他找到自己的方法論,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新老經典,在此相會。是調侃,是冷觀。

 

  邵譯農、慕辰也是當代的。修家譜現(xiàn)今國內四處可聞,古老的中國家譜開始從私密化的認祖歸宗、防止他姓篡宗,走向時尚?!都易鍒D譜》把文字置換以圖像,讓西方人看得清楚,讓中國人看得更真切,穿上中山裝則強化了這一中國特色的歸屬。

 

  劉志懿的圖片塑造了一種冰冷之形、之境,這得益于好萊塢的制作軟件。他的圖片作品和油畫、裝置一樣,是他“帝國百科全書”宏大系列的組成部分。汪建偉逐漸走出影像、video的限制,他提出“劇場”的概念,把建筑空間、戲劇舞臺、藝術造型的因素進行抽離、再組合,進行跨學科綜合呈現(xiàn)和研究。馬永峰海外游學歸來,他把雕塑、裝置、繪畫等原本表達思想與觀念的媒介,運用到影像這個“新媒介”上,以之為材料,試圖再媒介化,探討相互的邊界,營造“非現(xiàn)實主義的和諧感”。——無疑,時間上、方式上,他們都屬當代。

 

  但是能否就此認為他們就是“中國當代藝術”?2006年,美國藝術三百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論者說,美國藝術300年,80%都是人家的,前250年還是歐洲藝術。換言之,美國花了250年才找到自己的藝術方式:波普藝術。中國從20世紀初引入歐洲藝術,至今百年,實際上還是歐美藝術,人家的形神、樣式與方法論——固然其間也不乏佳作。

 

  參加本次展覽的六位藝術家并無太多的方法論之共通,在表達上有的作品最早出于記錄,有的最早出于雜志封面設計,也有出于“純粹藝術目的”的創(chuàng)作。從具體的手段來看,也有攝影和video的差異。而我們看到的只是影像的結果,影像的手段是他們唯一共相。展覽以“影像的方式”命名,實際上也是一種規(guī)避——很難清晰闡述影像作為當代藝術的特質是什么,影像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充滿學術前景的一種手段。

 

  無論時髦影像,古老書畫,舶來油畫,還是費勁費錢的裝置、雕塑,似空玄的觀念與方案,它們都是藝術家介入中國現(xiàn)下場景的方式。影像在數碼與電腦普及的時代,在方便創(chuàng)作與展示——可以斗室完成,不必費錢大畫室;可以付諸光盤,多個拷貝,隨意尺寸,輕便展覽——的同時,也給專意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也提出了難題:什么是藝術的創(chuàng)作?時代已變,什么是今日的藝術?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