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冷林獨家回應撤出傳聞“PACE北京沒有計劃撤出

來源:曹語紜的藝術空間 2009-07-31

  冷林在這個藝術圈里洋洋灑灑走了一路:從“中央美院美術史系”本科,到獲碩士學位,到十二年“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作為副研究員埋首于當代文學理論研究,期間亦被公派到柏林推動中國當代藝術,做過楊福東的展、替德國媒體寫過文章、給臺灣“典藏”雜志編輯德國藝術專欄、還幫中茂組織過拍賣,忙得不亦樂乎…… 直到2005年創(chuàng)立自己的“北京公社”,再下來就是現在的北京PACE北京。那一系列的積累沉淀下來,滿當當、沉甸甸。

 

  而其實那么多年的中國當代藝術事業(yè)之路,冷林也別無選擇,沒有其它機會能讓他可以跨出藝術領域去干點別的事,仿佛冥冥中一早注就。

 

  “這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行業(yè),還是挺有意思的,讓人活得不那么無聊。你總是可以去想象,每走一步都需要思考,這是我的體會。”冷林談起他的藝術事業(yè)和他的藝術家們,說道,“任何事業(yè)都可能有灰心或者激動一刻,藝術事業(yè)亦然。比方說與別人合作時在未來方向上意見的不統(tǒng)一,都會產生一種灰心;但每個藝術家出名了我就很振奮,某人得到美國MOMA的展覽機會,我會由衷高興,在報刊上看到對于他們作品的精彩評論也會很欣喜。當然我的每一位藝術家都很厲害,他們都是我的朋友,是在一塊兒奮斗的伙伴。”

 

  從北京公社到PACE北京

 

  北京公社是一個很安靜的地方,冷林一直把精力放在展覽的質量上面。以前做過很多大藝術家的展覽,現在會把那些大藝術家陸續(xù)推進PACE北京,推到一個更大的舞臺;北京公社在現有的基礎上會更多重視優(yōu)秀的年輕藝術家,會更關心下一波浪潮,這是去年以來逐步在做的調整。

  另外,北京公社與PACE北京的關系,有一個特很大的框架,這也是冷林正在不斷去思考的問題。北京公社原來在不斷地幫助藝術家進入到世界市場,過去做了很多這方面工作,而PACE北京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大舞臺,不用再去努力搭建,只需要亦步亦趨往臺階上走。

 

  “實際上我們現在有了一個任何展覽全世界都會關注的平臺,以后便不能再怪沒有機會了,就看你有多大本事去表演。”冷林由衷的說,“過去是不斷往上攀走,現在走到了上面而你的價值是什么?你將給全世界帶來的價值是什么?你怎樣在北京形成一個世界景觀?又比如說,村上隆到底對中國人意味著什么?我會組織全世界很多優(yōu)秀藝術家一起合作,而那到底對我們這批人、對這個特殊的城市意味著什么?兩者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過去我們沒有這個機會,條件不允許,現在有了這個平臺,所以就逼迫我把這個尺度也要拉得更大一些。北京公社會更實驗更大膽,以前所做都屬于成功,以后將會更多元。”

 

  PACE北京是一個國際平臺,以中國藝術家為主,將以北京作為基點向亞洲乃至全世界擴散,同時在北京形成一個國際文化中心,對人們構成一種新的認知。將來人們是通過北京這個窗口去看世界藝術而不是通過紐約,也不是透過柏林,這是PACE北京這個平臺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北京公社要走一條不同的路,它不完全是一個窗口,而更是一個實踐,更要有一些挑戰(zhàn)和不同的東西,更像一個個體的,而不是公共性那么強的地方。

 

  兩者都是中國目前極缺乏的,需要人們去實現的東西,現在有機會就要抓住,去實現這個理想。

 

  “這兩個地方在經濟和雇員上是完全分開的。北京公社在盈利上已不再是我特別考慮的問題,虧損了也沒那么大的負擔,畢竟北京公社比較小。當然盈利更好,我盡量讓它持平,不要老向別人要錢。以我對市場的經驗來說,當然問題不是特別大,現在我所關心的事也已經不是贏利了。”冷林講起這兩個畫廊的口氣仿佛在講他的兩個小孩,“目前PACE北京的員工都在北京公社辦公,從去年的開幕展之后。那兒一直在裝修,計劃裝修到這個月底。接下來第一個展覽是九月份張曉剛的新作展,展期兩個月,展名尚待最后確定。”

 

  之前坊間亦真亦假也流傳著PACE北京將撤或已撤出798的說法,自去年8月2日開幕展之后就一直鐵將軍把門至今,后來有傳空調也都給搬走了,讓我們來聽聽冷林的解釋的:

 

  “你不能胡亂猜測別人的動向,老愛用傳言去判斷,也許這更有新聞價值?不動了就不是新聞了?我每天在這里辦公,你問一下不就知道了,那么容易就可以核實的!”冷林對最近有些媒體的報道很不以為然:“PACE北京沒有計劃撤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近一年PACE北京沒有任何動靜呢?冷林詳細解釋道:“我們一直在裝修。我們的裝修非常麻煩,因為那是一個以國際質量為標準的工程,一期邀請的是曾經設計過法國“畢加索美術館”的國際設計大師來完成,包括館內所有的燈光設計;二期是中國最好的設計師之一朱培,其設計范圍包括辦公室、排風管。裝修期間牽涉的面之多令人難以想象:單單24小時恒溫的設施,就需要有大機器進來,需要不斷的測算面積,開始的時候面積經常算錯,有機電工程師、有機電咨詢公司,還有電氣設備公司,光這個就有三家公司;還有主施工公司、保險咨詢公司、消防公司,還要報各種審批,我這方面經驗不足也造成了時間上的拖滯。裝修后你們可能會感覺不出來,在外表上還是和去年一樣。PACE北京總面積3000㎡,其中,展覽面積2000㎡,與798簽了十年,現在是第二年。去年開幕展前只做了臨時裝修,一直到現在。”

 

  冷 林 之 見

 

  偽中國本土畫廊業(yè)危機說

 

  中國畫廊正處于初級階段,呈嬰兒狀,樣樣都是新的,家家缺乏經驗,于是才能有更多可能性來讓畫廊扮演更多角色。本土畫廊業(yè)的危機根本就談不上,是剛出生的事,還沒有很明顯的意識去體會到危機,所謂行業(yè)當中的危機自然是不存在的。我覺得未來這個事業(yè)還是在蒸蒸日上,不能因為來了金融危機就感到中國的畫廊業(yè)危機了。我們的歷史感還沒有形成。之前中國當代藝術的繁榮來得太快,那不是真正的繁榮,只是初級階段。未來還是正面的,還是挺激動人心的,這幾年中國畫廊發(fā)展的勢頭很快,當然里面起起落落的都有。

 

  創(chuàng) 意 產 業(yè)

 

  創(chuàng)意產業(yè)全世界皆有,他們都想把著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抓住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概念,通過它來發(fā)展高利潤,其產值和比重越來越大,會是下一輪互聯網經濟的巨大發(fā)展潮流,藝術只是在創(chuàng)意產業(yè)當中特別小的一部分。它有其特殊的商業(yè)性,是一種新興產業(yè)。這個是社會的一個發(fā)展趨勢,沒有好壞之分,是我們都必須要面對的。我們的社會從農耕社會、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到現在的創(chuàng)意社會,就是這么樣的發(fā)展階段,你也回不去。這就是我們新的社會,它會產生出我們新的自我認同、新的身份,每個人跟活在過去社會肯定也不一樣,是一個全新模式。

 

  金 融 危 機

 

  人們對金融危機看法不一樣是正常的,“危機”有危就有機。金融危機本身就是經濟發(fā)展中的一個階段與組成部分,經濟發(fā)展中必定伴隨著危機,只是危機大小、可控不可控以及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多少的問題。

 

  對我個人來說影響不是特別大,對行業(yè)來說是一個重新洗牌的外力作用,隨著金融危機猛烈的降臨,大家又會重新在市場化的方向、高價位運作藝術的點位上產生出新的認識,同時帶來新問題。前一段大家處在藝術充分商業(yè)化的時期,因為危機而逼迫大家去想這一問題:“藝術除了商業(yè)還能帶給我們什么?”這個很重要。

 

  危機意味著商業(yè)的速度慢下來了,從生意角度說整個速度也都慢了下來,在速度都慢下來的情況下每個人如何再去生存?會去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同樣的,經濟速度緩慢了,畫廊展覽的速度勢必也慢了,藝術家創(chuàng)作速度也會隨之降下來,會有大量時間剩余下來讓你去思考哪些問題,而不是讓你去簡單得休閑。這是我感覺到危機帶來的變化。我們畫廊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本來人員就少,四名員工而已。

 

  君子之約

 

  藝術家都有鮮明的個性,畫廊跟藝術家都是在不斷的發(fā)展,是互相的。我們都是君子之約,我們都需要對我們說的話負責,雙方一定要達到共識。任何人都在看著更好的方式,你不尊重約定,那你要接受不尊重約定所帶來的后果,并不是說你不履約你就占便宜了,不是這樣的。當然,不約定有的時候不一定比約定差,有些人就適合不約定。我和任何人、任何藝術家、任何畫廊都在尋找一種更好的方式,只要你能探討出更好的方式,為什么要舍棄更好的方式而做不好的方式呢?

 

  如果有一些道德不良的藝術家妨礙了我們的合作,我是有損失,難道藝術家就沒有損失嗎?這個我不相信!這種情況很少,也不能說沒有。同時,畫廊和藝術家必須共同成長,假如你沒有成長,藝術家一定會離開你,因為你會妨礙藝術家的成長,反之亦然。你必須動態(tài)的看這個問題,兩個人結婚就不能離婚了,這也是不對的!

 

  我覺得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你一定要相信這個,當你采取了一種跨越道德的方式,你必定會收獲到它的連帶反應,這是我的從業(yè)經歷。

 

  外來畫廊之利

 

  國外畫廊的進入對中國來說是特別有好處的,不管他們做成什么樣,對于中國藝術的發(fā)展和藝術生態(tài)的形成都是特別正面的。對于他們的興衰,這其實跟中國畫廊一樣,一般都是企業(yè)內部的問題造成的。就目前對中國來說,那么多畫廊來一定是非常好的事,對于國人來講是非常幸運的,在那么短時間里有那么多畫廊帶著具有國際水準的藝術來到我們的國家,會很快提高我們的認識度,同時帶來專業(yè)化的運作經驗,對于我們未來的發(fā)展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有利于北京形成一個新的世界中心,因為中心是需要全世界藝術家都來展現的。以后還會有更多畫廊來,只要我們在持續(xù)的發(fā)展,我們的土壤足夠肥沃,那些巴黎、紐約、倫敦的畫廊都會進來。

 

  冷林語錄

 

  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永遠都會有問題存在,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798要降價也是市場規(guī)律,進入4年了,升降都要符合市場規(guī)律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