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資深策展人的觀點

來源:畫廊 作者:陳偉梅 林悅熙 2009-01-15

  策展人觀點

  為了進一步了解美術館策展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看法,我們采訪了芭芭拉· 倫敦、何慕文以及詹姆斯等幾位頗具代表性的資深策展人。

  芭芭拉是紐約現代美術館錄影和媒體藝術策展人,有著紐約人典型的精確,言語洗煉的她總是惜墨如金。1993年在日本東京的P3 畫廊,芭芭拉看到了蔡國強《龍的子午線》(The Gragon Meridian) 的裝置作品,“那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這就是芭芭拉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初印象。“今天,我看到很多中國藝術家采用多媒體創(chuàng)作出表現力很強的作品,他們有點游離于那瘋狂的市場的邊緣,所以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

  芭芭拉常到中國考察,近來參觀了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和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通過和年輕藝術家們的溝通對話,她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有著美好的未來。作為策展人她認為“展出中國當代藝術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不僅在于它們帶來了不同地區(qū)的社會背景信息,當中富有時代性和相應主題的作品是讓人十分感興趣的。”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策展人Maxwell K. Hearn 是位熱愛中國文化,對中國古代書畫有著精深研究的專家,他有個十分中國化的中文名——何慕文,更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表示剛剛開始研究中國當代藝術,這為他重新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我們對于何慕文把中國當代藝術家和古代大師們揉合在一個展覽中的概念相當感興趣,于是話題也由此展開。“我希望人們放慢腳步,仔細去體會為什么我把古代和當代放在一起?”他希望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和傳統(tǒng)文化有著內在的關系,可以讓當代人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傳統(tǒng)和當代拉近,讓它們直接對話,這或許可以讓觀眾更了解傳統(tǒng)和當代之間的關系,通過展覽,西方觀眾也許更容易進入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藝術世界。“能把它們作一個對比,真是讓人十分興奮。” 何慕文指出,中國繪畫有2000 年甚至更長的歷史,這些參展的當代藝術家回頭在歷史中尋求情感的表達方式,他們沒有純粹去模仿,而是把握住那種精神,讓藝術更富有變化和生命力。

  何慕文強調,像蔡國強、徐冰、張曉剛、岳敏君等人的作品都是采用西方藝術的技法媒介,但內容還是很中國的,這批人很受西方觀眾的喜愛。而中國當代水墨、書法在西方還是很少人了解,它應當成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他希望在未來的一兩年舉辦一次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

  “您是一位漢學家,是否因此對于那些與傳統(tǒng)藝術產生關聯(lián)的作品更感興趣?”

  “不完全是。”何慕文認為這些作品有一種視覺和內在的聯(lián)系和延續(xù),那與漢學關系不大,與藝術和歷史的關系應該更為密切。譬如王冬齡與黃庭堅,王冬齡的作品對西方觀眾來說,那就是一件抽象作品,西方人已經習慣了抽象作品中筆觸的運轉和情感的表達。如果他們能欣賞王冬齡的當代作品,那么他們也許能夠進入黃庭堅的書法藝術世界。所以他關注的是藝術本身的語言以及內容背后的風格,觀者可以辨認出不同藝術家的書法作品,譬如這是顏體那是趙體等等。“我想當人們把當代和古代作品放在一起研究,看看之間有何關聯(lián)的時候,或許會發(fā)現藝術表達本身是相似的。”何慕文說。

  詹姆斯是洛杉磯漢莫美術館策展人,繼去年成功策劃了宋琨的個展后,今年他為洛杉磯的觀眾帶來了另一位年輕的藝術家孫遜。

  詹姆斯是一個特殊的個案,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接觸了很多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他說中國就是他“精神的家園”。當年他從紐約移居遙遠的洛杉磯,是受了那充滿危險和生機的“狂野西部”的召喚,傳說中那里沒有法律約束,周圍盡是野生動物、黃金、印第安人和西部牛仔。當然,西部并非傳說中那樣蠻荒和瘋狂,但從文化角度來講,的確比紐約更少約束而且充滿著機會。如今詹姆斯繼續(xù)西進去尋找一個更為遙遠的“狂野西部”——中國。他表示1999 年從紐約搬來洛杉磯,是因為這里有更多令人興奮的作品,不像在紐約那樣還沒進美術館就已經可以預測作品的風貌?,F在中國已變得開放,新的藝術比在洛杉磯還讓人興奮。他猶如獵人般一直不停地尋找獵物——那些藏在未知角落里卻能感動他的藝術家和作品。

  詹姆斯認為新一代的中國藝術家跟他們的前輩們很不一樣,即使他們使用的手法技巧很相似。年輕藝術家更關注個人的感受,而非政治性的話題,他們關心的是正在進行中關于環(huán)境的、性的、情緒的或心理的感受和變化等等。他本人更感興趣的就是那些通過精神、心理和情緒表達的作品,不管是關于政治主題或者使用了學院式的表現手法。而作為策展人,他關心的并不是一位藝術家將來是否會成功,來自哪個國度,他只在乎作品能否讓他感動。比如2007 年在漢莫美術館展出的宋琨的“這就是我的生活”,“雖然她的技巧和畫意顯然受到西方的影響,但重要的是她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感受,這種原始的情感是無法抄襲的。”

  當問及對中國青年藝術家有什么建言時,他說“別把孩子連同洗澡水一起潑掉”。東方自有東方優(yōu)秀的東西,要懂得學習和揚棄。另一方面,西方發(fā)達國家不見得輸出的都是好的文化,比如那些很不健康的快餐和飲料,還有一些并非好典范的好萊塢明星。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