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愷《心祭家園》《盲者》姜寶林《神木園》隋建國
11月18日,“月是故鄉(xiāng)明”全國青島籍藝術名家邀請展在市美術館開幕,展覽匯聚了國內在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諸多藝術領域內有影響力的34位青島籍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以此提升青島的藝術氛圍,加深市民對藝術的認知、理解和尊重是策展人杜大愷的期待,展覽中有很多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作品,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國的《盲者》是將雕塑泥從二樓扔到一樓,自然堆疊而形成的一件作品,貌似手法簡單,但能將其第一個運用到藝術實踐中,便是一種創(chuàng)新,隋建國說其靈感來源是“無為而治”的東方哲學,立足本土文化的藝術個性也是他享有國際聲譽的原因所在。
歸去來:在青島吃第一口奶
清華大學美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執(zhí)行院長杜大愷是“月是故鄉(xiāng)明”的策展人,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他第一句話就是“回家的感覺真好”,他希望借此次展覽集中體現外地的青島籍藝術家所取得的藝術成就,34位參展藝術家中最年長的張重慶已是82歲高齡,年輕的如張帆則只有30多歲,參展的作品囊括了國畫、油畫、版畫、水彩、雕塑和裝置藝術等。
畫家王音曾在北京的圓明園、宋莊困惑掙扎,他說青島籍當代藝術家人數不是很多,但整體水平很高,比如隋建國是當代雕塑的開拓者,在廣州的魏青吉則是中國實驗水墨的代表人物。
這些著名藝術家基本上都是在青島完成了自己的藝術啟蒙。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姜寶林就告訴記者,他在平度讀初中時,有位美術老師畫的一手好山水 ,“我第一次見到他用毛筆、宣紙畫山水時非常激動,正是這"第一口奶"的力量讓我確立了以國畫為一生的創(chuàng)作追求。”隋建國24歲才離開青島,曾在國棉一廠當過7年的工人,“正是這段歲月,培養(yǎng)了我的動手能力,當工人期間我還拜師學起了國畫,他把我?guī)纤囆g道路,也可以說是拯救了我。”
似者死:與眾不同才是藝術
隋建國參展的雕塑作品《盲者》是把雕塑泥從二樓扔到一樓,靠其自身重量和自然堆疊而形成的一件作品,隋建國說他每天都在探索不同的做雕塑的方法,“盡量讓自己少做一點,讓雕塑材料去自然完成一件作品。”而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他從老莊的“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中獲得的靈感。
談及在青島與在北京做雕塑的不同時,他說:“可能在青島只有10個雕塑家,你要做的是跟其他9個人不同,而在北京可能有500個雕塑家,并且你面向的還有國際市場,你更要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方法。”輿論將其稱為“中國雕塑第一人”,但隋建國說:“藝術沒有第一,每個人要做的就是發(fā)掘自身潛力,做到與眾不同。”
姜寶林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重復古人、別人都等于零,一定要自己創(chuàng)造,不同才是藝術”。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作為一名國畫家,姜寶林認為繼承傳統(tǒng)很重要,但學習前人經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我所用,塑造自己的個性,所以教學生時他的第一堂課都要講“不準學我”。同時,他感覺到當下的很多年輕人不肯下苦工夫、笨工夫,“藝術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天天苦練打好深厚的基礎,我的老師李可染70多歲的時候還自稱白發(fā)學童。”如今已經 70歲的姜寶林還經常外出寫生,當天展出的作品中,就有姜寶林去年到新疆天山南路的戈壁灘和綠洲寫生后創(chuàng)作出來的巨幅畫作,“有生活才有創(chuàng)作的沖動,才能畫出千差萬別的藝術作品。”
革新牌:從一盞燈到昌樂路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研討會上,回鄉(xiāng)的藝術家也就青島的藝術發(fā)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見。杜大愷說作為一個青島人,他非常希望能落葉歸根,但一直猶豫要不要在青島買房子,因為如果長期在青島生活,這里沒有他理想中的藝術環(huán)境。首先在展覽環(huán)境方面,他認為青島需要一個現代化的美術館,“很多珍視自己作品的藝術家,對展品陳設的環(huán)境也都是非常講究的。”張重慶也說:“現在的青島市美術館的燈不對,是藍顏色的,不是照畫的燈,我的有些畫在燈光下色調都變了。”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僅有政府投資的美術館,在杜大愷看來也是不夠的,“像大學等也可以設立自己的美術館,青島目前的畫廊與城市地位也不相匹配,我去昌樂路轉轉,覺得很多地方的水平都像小縣城里的畫廊。”
當天參加研討會的青島市文廣新局副局長王琳則表示,政府將于明年加大對文化藝術的專項扶持力度,雖然目前具體的政策尚在制定過程中,但扶持力度會是空前的,像“月是故鄉(xiāng)明”之類的大型展覽等藝術活動也將會有所增加。
話收藏:只有繪畫的價格虛高
近年來當代藝術市場動蕩難平,一會兒是拍賣屢創(chuàng)新高被質疑泡沫嚴重,一會兒又成了拍賣遇寒流市場低迷。而此次回青的許多藝術家都是在當代藝術領域沉浮,談及收藏和拍賣市場時,隋建國說:“當代藝術只有繪畫的價格虛高,雕塑的價格一點都不高,雕塑不僅創(chuàng)作周期長,而且運輸 、存放都比較困難,對收藏家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隋建國笑言:“收藏雕塑還是有很大增值空間的。”
在王音看來,中國的當代藝術品市場在2004年才開始成型,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收藏家都是第一代,藝術品價格有沉浮是很正常的事兒,“但很多藝術家并不太關注市場,藝術和藝術市場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創(chuàng)作,而后者是一個文化產業(yè)。”談及山東的藝術發(fā)展,王音認為一個缺憾是山東沒有獨立的美術學院,這樣不僅不利于集聚人才,在藝術家的階梯層次上也顯得沒有那么豐富。
【編輯: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