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品金融化改變藝術市場生態(tài)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邱家和 2010-11-13

 

火爆的藝術市場催生了藝術品金融化的熱潮,日前在上海舉辦的“2010世界藝術品投資論壇”就選擇了“藝術品金融化趨勢和中國當代藝術品投資前景展望”為主題。在論壇上,與會嘉賓談到了中國藝術品金融化中出現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喜馬拉雅美術館館長沈其斌認為,目前國內的藝術品基金不是很健康,有些基金甚至是變相的藝術融資。

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的北京文化發(fā)展基金會秘書長、副會長孟海東,從“德國之聲”電視臺與中國電視臺的鑒寶欄目的比較中,指出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德國的鑒寶欄目中,專家對觀眾帶來的玻璃制品與陶器作了點評與鑒定,重點是藝術品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估價只有幾十到上百歐元;相比之下,中國的鑒寶欄目則重在鑒定真?zhèn)危娴膭虞m幾十萬上百萬元,假的就當場銷毀。這反映了一種“尋寶”的狂熱,折射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特有的強烈的投資、投機心理。而媒體本身,也起了煽風點火、推波助瀾的作用。

MOTIF基金副總裁黃文叡則在他的主題演講中指出,藝術品投資基金把藝術品作為資產來配置,藝術品的幾個要素是按照流動性、可獲得性與真?zhèn)钨|量等來排序的,而藝術收藏的排序卻正相反:首先關注的是真?zhèn)钨|量,然后是可獲得性,而流動性則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可見兩者之間本質的不同。對于藝術品基金,最關注的是價格的變動,力圖從中把握入市的時機、退出的時點。

藝術品基金,已然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其作用在今天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眾說紛紜。不過藝術金融化的趨勢,正在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編輯:小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