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拍場親歷者:三步推出天價藏品(圖)

來源: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作者:- 2010-03-18

      

資料圖片

 

  3月17日,原本決定參加“2010年四川藝術品春拍”的收藏家劉義(化名),最終決定放棄。他告訴記者,就在前不久的一次拍賣會上,他連續(xù)4次舉牌都沒拍下一幅張大千的山水畫,究其原因是遭遇了行業(yè)“推手”:競拍價是50萬元,追到90萬元也沒能拍下,拍賣公司雇用的職業(yè)“推手”頻頻舉牌,把價格推高了。

 

  如此遭遇,劉義不止親歷而且曾經當過“推手”。他告訴記者,拍賣會上的“天價”拍品不少是他們與買家玩的“追逐游戲”,導致價格步步走高。

 

  [親歷者說]

 

  三步“推”出天價藏品

 

  曾經當過“推手”的劉義將拍賣會的“推價”過程總結為三步驟:低標價——虛叫價——拍回或賣出。

 

  低標價:只為吸引人氣

 

  “為了聚集人氣和獲取傭金,拍賣公司在拍賣會上往往會安排自己公司的人舉牌,保住委托人(賣主)真正的成交底價。”劉義告訴記者,拍賣會為了吸引買家,往往在圖錄上將拍品的競拍價標得很低,首先迷惑買家讓其搞不懂如何跟進價格。比如,一幅書畫名家的畫,圖錄上標的是50萬元,但實際拍賣公司與委托人簽定的價格是110萬元。

 

  虛叫價:“推”出藏品天價

 

  拍賣會上,為拍下一件藏品,常常要經過幾十個回合的價格拉鋸戰(zhàn),這就是“推手”的虛叫價伎倆。劉義說,“推手”大多是拍賣公司找的職業(yè)托兒,有的甚至是委托人自己佯扮競買人參與競價。

 

  一次拍賣會劉義連續(xù)拍下一位委托人的多件藏品,按照現(xiàn)場宣布的數(shù)字統(tǒng)計,成交額達100多萬元。“實際是90%流拍,因為是被我悉數(shù)舉牌拍回的。”劉義透露,在拍賣會前,拍賣公司專門向他交代了“政策”:拍品低開價,然后“推手”舉牌“推”價,達到內定價格后“推手”不再參與競價。

 

  拍回:沒高價就自己買下

 

  “如果沒有出現(xiàn)高價競拍,就由我舉牌拍下這些藏品。”劉義說,拍賣公司與賣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東西賣的價錢愈高,拍賣行抽取的傭金也就愈多。

 

  同時,有些名氣不大的藝術家發(fā)現(xiàn)拍賣會上的“炒作”是成名和獲利的“捷徑”,于是找“推手”在哄抬自己作品的價格。“前提是藝術家與拍賣公司達成協(xié)議,不收取傭金。”

 

  [律師說法]

 

  托拍犯法

 

  針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推手”現(xiàn)象,記者采訪了幾位律師,他們紛紛表示,這種惡意串通競買、進行托標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拍賣法》。

 

  律師王亭告訴記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對拍賣人、委托人和競買人都有相關規(guī)定:對惡意串通、虛假托拍,如果證據(jù)確鑿,可以認定拍賣無效,處以相應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有可能會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

 

  “不過,由于取證非常難,很多競買人即便發(fā)現(xiàn)自己中了圈套,也很難成功維權。”王亭說,其實可以請相關機構對所拍藏品進行價格鑒定,尋找充分的證據(jù)為自己維權。

 

  [業(yè)內觀點]

 

  設立“門檻”,規(guī)范行業(yè)

 

  業(yè)內人士認為,如今的藝術品拍賣場如同一個“小江湖”,不乏一些或受利益驅動、或受雇于人的“推手”,他們讓真正的買家看不懂拍賣價格,結果影響了拍賣的成交比例。

 

  業(yè)內呼吁清正行業(yè)風氣,倡導建立拍賣企業(yè)誠信審查和考核制度。比如,對從業(yè)人員設立“門檻”,采取考試準入、年度信用考核等方式,以提升執(zhí)業(yè)水平、強化法律意識。“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責任追究機制,抵制不良行為。”

 

 

【編輯:張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