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財自有道
美國紐約傳統(tǒng)的典當行收取舊手表、電視機或珠寶首飾,隨后支付給物主小額錢財。典當藝術品運作機制與傳統(tǒng)典當并無二致,只是規(guī)模比過去的小買賣大得多。
據藝術品典當機構“美術融資”網站介紹,客戶典當一件藝術品后,就可獲得價值約藝術品估價40\%的貸款。此類藝術品貸款以短期居多,但也不乏長期。
法新社8日援引紐約另一家典當機構“藝術融資伙伴”合伙人之一麥根-卡爾頓的話報道,藝術品貸款利息高,借款人必須支付12\%至19\%的利息。另外,藝術品貸款的違約率約15\%。一旦借款人拖欠貸款,貸方不僅將沒收已典當的藝術品,還可能沒收借款人的其他財產。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藝術品貸款專家告訴記者,與傳統(tǒng)抵押貸款不同,借款人典當藝術品后,可繼續(xù)收藏藝術品,但“如果他們拖欠貸款,我們就能起訴他們,甚至還能迫使他們變賣房產。每筆貸款都以借款人個人名義擔保”。
危機助增長
藝術品貸款并非新鮮事物,事實上,它的源頭可追溯到14世紀至18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據卡爾頓介紹,藝術品貸款的創(chuàng)始人是意大利梅迪西家族。梅迪西家族是一個匯集政治掮客、銀行家、統(tǒng)治者和藝術贊助商的傳奇家族。
藝術品貸款盡管歷史悠久,但始終沒能成為主流融資渠道。眼下的經濟衰退和銀行業(yè)危機為藝術品貸款興起推波助瀾。“我們的業(yè)務量在過去6至8個月內有所增長,”卡爾頓說,“其中40\%來自新增客戶或增加典當物資的老客戶。”
她說,藝術品貸款不一定非要用來還債,客戶們也可能用貸來的錢開創(chuàng)新企業(yè)或購買另一件藝術品。在紐約,已有不少機構提供藝術品貸款,其中包括“藝術資本”、“藝術融資伙伴”、“美術融資”等。通常這些機構合伙人不超過5個。
借款有風險
由于藝術品市場缺乏透明度,難于監(jiān)管,藝術品貸款也存在一定風險。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藝術品貸款專家告訴記者,一些大銀行,包括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都發(fā)放過藝術品貸款,或是接受樂器作為擔保發(fā)放貸款。但它們在上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因這些貸款損失慘重,因此已停止發(fā)放藝術品貸款。
“這是一種‘嚇人’的貸款,”這名專家說,“藝術品市場缺乏監(jiān)管,更無透明度可言,是從事違規(guī)活動的理想場所。”
但她對自己任職機構發(fā)放的藝術品貸款感到放心。這家機構每筆貸款數額都超過100萬美元。機構只接受整件收藏品作為抵押,抵押品可以是畫作、家具或弦樂器,不過每筆貸款的抵押品價值必須超過500萬美元。
“我們不會在這些貸款上蒙受損失,因為我們已經實現超額抵押,”她說。
【編輯:孫士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