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替世界眾多地景「穿衣服」作品聞名的已故保加利亞籍藝術家Christo,其身前最后一個地景藝術計劃「包裹凱旋門」 ( L’Arc de Triomphe Wrapped ) ,由于疫情關系讓計劃延宕,如今確定將在2021年9月18日至10月3日登場,雖然Christo本人未能如愿親眼見證,不過將使用2.5 萬平方公尺銀藍色聚丙烯布料、7000公尺長紅色繩子的包裝藝術大作,無疑為他的藝術生涯再添一筆輝煌紀錄!
在藝術歷史上,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與妻Jeanne-Claude共組的「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半世紀以來被外界視為地景藝術先驅,兩人在1958年相遇,三年后他們開始共同創(chuàng)作一系列公共藝術,「 包裹 」公共建筑便是其中一項。當時他們在凱旋門附近租了間小房間,兩人在房間里面進行各項創(chuàng)作的研究,象是在1962年,他們便曾經(jīng)評估過包裝凱旋門的可能性,如今過了將近60年,中間 Christo 還經(jīng)歷了愛妻Jean-Claude于2009年過世的喪偶之痛,最終終于能真正在凱旋門上進行創(chuàng)作。
![](http://image.99ys.com/2021/09/image002-3.jpg)
Christo表示:「 在我與妻子 Jeanne-Claude把巴黎新橋 ( Pont-Neuf ) 重新包裝起來35年后,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要在巴黎再次創(chuàng)作,實現(xiàn)我們的凱旋門計劃?!顾绱诵稳荽隧椨媱潯妇拖窆诺涞袼芤粯樱y藍色布料隨隨風移動,彷彿建筑物在呼吸般,使得凱旋門看起來性感迷人,就像皮膚一樣,也讓大眾想要前去撫摸體驗?!?/p>
原定于2020年秋天登場的「包裹凱旋門」,藉此好呼應在巴黎龐畢度中心進行的Christo and Jeanne-Claude作品回顧展,然而卻因為疫情而延宕,加上Christo的離世,不免顯得有些感傷,不過團隊希望能將兩人大膽前衛(wèi)的地景創(chuàng)作精神延續(xù),同時也是遵循Christo遺愿,自然要排除萬難將這項21世紀最驚天動地的巨作展示在眾人眼前。
![](http://image.99ys.com/2021/09/image003-11.jpg)
獲法國巴黎市政府與法國國家古跡中心(Le Centre des monuments nationaux)支持,不過「包裹凱旋門」如同Chrsito的其他作品一樣,資金來源全數(shù)由藝術家負擔,先前他出售自身籌備研究、繪畫、拼貼以及比例模型、1950和60 年代的作品,以及其他原創(chuàng)作品的所得支應,不會收受公共或民間資金。而在在作品展出和準備期間,凱旋門下供人瞻仰的無名烈士墓,也將會持續(xù)由志工、慈善組織繼續(xù)負責維護。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包裹」創(chuàng)作方式,就象是替世界美麗地景穿上特色衣裳,無所不包的創(chuàng)作特色,從澳洲海岸線、巴黎新橋 、德國國會大廈,到佛羅里達州小島等都都是他們揮灑創(chuàng)意的好所在。而這些包裹藝術有個共通性,就是皆以「布」為創(chuàng)作材料,由于織布具有柔軟、感性特質,且可以大面積暫時改變環(huán)境,讓人看著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反而會開始回望試著想像原先空間的樣貌,正象是綑綁人們的好奇心,有時反而隱藏習以為常的細節(jié),才會顯現(xiàn)出原先本質的可貴。
1969年創(chuàng)作《包覆澳洲》(Wrapped Coast, Australia),將大面積布料橫亙澳洲海岸,讓海岸線呈現(xiàn)出一種超現(xiàn)實氛圍。
1975年兩人將巴黎歷史悠久的新橋(Pont Neuf)橋下12個拱柱和橋上44盞燈包裹起來,完成《The Pont Neuf Wrapped》 。
1995年的《Wrapped Reichstag, Berlin》,可說是夫妻倆耗費歷時23年周旋才得以完成的經(jīng)典代表作。兩人早在1971年便提出將德國國會大廈進行溫柔包裝的想法,然而這項大膽提議不僅考驗公部門傳統(tǒng)思維,更是讓許多德國民眾嗤之以鼻,為此他們花了長達20多年策劃,終成功達成用10萬平方公尺的銀色織布包起德國國會大廈的愿望。
2016年在意大利伊塞奧湖 (Lake Iseo) 劃下一道道亮黃色《The Floating Piers》,讓民眾免費體驗行走于湖上的感覺。
若想感受氣勢磅礡的地景藝術,在法國的朋友可千萬要把握此次「包裹凱旋門」藝術活動,沒辦法親臨現(xiàn)場的朋友則可以透過法國國家古跡中心所架設的360度在線觀展欣賞這項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