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306472.jpg)
馬可魯與尹朝陽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722715.jpg)
“寫嵩”4月30日下午在北京亦安畫廊開幕,展覽展出了馬可魯與尹朝陽兩位藝術(shù)家2017年至2018年冬季于嵩山完成的寫生創(chuàng)作。“寫嵩”一題許是巧用了寫生二字的諧音,作為動詞的“寫”則突出了一種極具動勢的東方筆墨趣味。它不是簡單愜意的landscape風景寫生,也不是妄想用油彩呈現(xiàn)水墨效果的乏味形式,而是磨礪與錘煉——畫家企圖用“寫”這帶有速度感與力量感的動作沖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四面重圍。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740533.jpg)
展覽現(xiàn)場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758707.jpg)
展覽現(xiàn)場
本次展覽源起自尹朝陽(與亦安畫廊創(chuàng)辦人張明放一同)對馬可魯?shù)难垼罢咭言卺陨綄懮鷶?shù)年共幾十次,后者近年多做抽象作品,年輕時雖畫黃山、泰山卻從未“寫嵩”。這也是亦安畫廊改變空間結(jié)構(gòu)后的首次展覽,從原本四方的大開間轉(zhuǎn)為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型空間,每一處都有兩位藝術(shù)家的數(shù)張作品,塑造出內(nèi)斂而又鮮明的對話氣氛。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818124.jpg)
展覽現(xiàn)場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838951.jpg)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主題雖是嵩山寫生,一進畫廊首先看到的作品卻是一張馬可魯?shù)某橄笞髌贰栋〈颉?,兩米見方的尺幅與展廳內(nèi)側(cè)的尹朝陽所繪的尺寸相似的《山寺》相呼應(yīng)。展覽作品并未設(shè)置展簽,但兩人近乎迥異的表現(xiàn)手法區(qū)別了彼此。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1922209.jpg)
馬可魯《啊打》2018年 布面油畫 200cm x 200cm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032215.jpg)
馬可魯《寫上陽峰》2018年 布面油畫 60cm x 90cm
馬可魯?shù)漠嬅嫔蕵銓崳y色調(diào)的天空、多象牙黑與鈷紫勾勒的結(jié)構(gòu),線性明確的筆觸以及有意無意的留白(《晨光中的山谷》一幅因所帶顏料不夠而留白)都描繪出一個清冷空靈的嵩山,空氣通透結(jié)構(gòu)清晰。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125550.jpg)
尹朝陽作品200cmx232cmx3.5cm 《山寺》 布面油畫2018年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153104.jpg)
尹朝陽作品 《嵩雪1》 布面油畫 33x22cm 2018年 董林拍攝
尹朝陽的作品從畫面來看則更加鮮艷且厚重,同樣果敢的筆觸表現(xiàn)出嵩山的雄渾。已經(jīng)是第數(shù)十次進嵩山寫生的他與嵩山之景的羈絆更深,之中束縛和啟發(fā)共存,而此次寫生的畫面相較前作也逐漸放松下來。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220847.jpg)
馬可魯《秋山遠眺》 2017年 布面油畫 94cm x 53cm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248640.jpg)
尹朝陽作品 《禪寺1》 27.5x22x2cm 布面油畫 2017年 董林拍攝
面對同一時間的嵩山兩位畫家呈現(xiàn)的全然不同的作品,證明著有意識的寫生絕不是套路的范式習作或一味的重復描摹。再觀入口處與《山寺》呼應(yīng)的《啊打》,頹唐的筆觸又好像嵩山中錯綜滾落的山石了——任何力求消解意義的抽象作品的根基也絕非子虛烏有。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307914.jpg)
尹朝陽作品 《禪寺2》41x32x2cm 布面油畫 2017年 董林拍攝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327643.jpg)
馬可魯《雪后玉皇溝》2018年 布面油畫 60cm x 90cm
這專注于過程的繪畫應(yīng)當是最單純的了。沒有觀念傳達、沒有教育意義,而是面對客體嵩山,直指個人的繪畫語言。他們所描繪的幾乎盡是人跡罕至的自然,看似自由,但沒有哪一筆不是在自我和前人的拷問之下完成的——畫家本人繪畫生涯中對自然不斷的反復的認識,以及那些前人巨匠對山石、對結(jié)構(gòu)的深刻探討。其畫面則忠實地呈現(xiàn)了這一過程中苦難、焦慮和偶爾的自得,它真實、有力,并從容不迫地靜待推敲。
本文圖片由亦安畫廊提供
![](http://image.99ys.com/2018/0502/20180502112358226.jpg)
“寫嵩”展期至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