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洛克菲勒的品味生活:保羅?高更《海浪》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8-04-17

佳士得戰(zhàn)后及當代藝術部聯(lián)合主席Loic Gouzer將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Brittany)形容為“神話與現(xiàn)實交錯的世界”。他認為這個地方“很奇妙,擁有強大的力量”,并向我們解釋眾多藝術家們都慕名前去那里的原因。

1888年,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3 - 1903)在第二次暢游布列塔尼期間創(chuàng)作了《海浪》(La Vague)。在此之前,高更曾在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介紹下,結織了藝術家艾米爾·伯納德(Emile Bernard),他們交流藝術意念與心得后,高更廣受啟發(fā),不僅采用了全新的視覺風格,并轉用主觀、反自然主義和原始主義的手法?!逗@恕泛翢o保留地展現(xiàn)了高更全新的原始主義畫風,尤其是朱紅色的海灘和五彩繽紛的海浪。1966年,佩吉及大衛(wèi)·洛克菲勒夫婦購得此畫。

這幅畫作作于勒普爾迪(Le Pouldu)的海灘,Gouzer形容那里是“來勢洶洶而無情的地方”。這位佳士得專家的父親便生于布列塔尼,而他的高曾祖父輩更是高更的好友及醫(yī)生。他說:“我是聽著高更的故事、看著他的作品長大的。”


保羅·高更(1848 – 1903)《海浪》,1888年8月至10月作,油彩 畫布,60.8 x 73.4cm. ,估價:美元 7,000,000 – 10,000,000

高更是一位真正的現(xiàn)代藝術家,即使他已過世115年,他的作品卻毫無陳舊落伍的感覺。Gouzer認為,高更在這幅力作中嘗試“擺脫形式與視覺的束縛,將夢境融入畫中。”曾于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擔任出版部主管多年的Monroe Wheeler對這幅作品也印象深刻,甚至將《海浪》形容為“西方藝壇最富原創(chuàng)性的海景畫之一”。

對于該畫作獨特的視角,Gouzer評論道:“此畫的視角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這個角度只有透過航拍機才能看到,但高更認定這是畫布在結構上的調整可以做到的,這也正是他想要傳達的角度,對于當時的繪畫藝術來說,這是一大突破,并帶來后續(xù)發(fā)展,那便是抽象派。”研究高更的學者發(fā)現(xiàn)他可能在退潮時爬到長滿野草的巖頂觀察,也有人猜測他以照片為藍本,因為只有相機能以畫中的角度捕捉巖石和蜿蜒的海岸線。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1888年夏天,這位藝術家曾深受日本版畫的影響。高更在寫給朋友兼畫家蘇芬內(nèi)克(Claude-Emile Schuffenecker)的信中提及,他開始研究“日式的”東西,并提到如茵的碧草與白色的天空,雖然他并非特指《海浪》一畫,但該畫作的俯瞰角度和對角軸的運用暗示了當時的高更絕對受到了日本版畫的啟發(fā)。

作品標題、穗狀的海浪和海灘上的細小身影,皆直接借用葛飾北齋的作品,由此可見日本文化對他影響深遠。若沒有那兩位穿著維多利亞時期泳裝的泳客,也難以估計水中的深色巖石,是近看之下的嶙峋小鵝卵石,還是俯瞰時看到露出水面的巨型巖石(結果證明是后者)。


《海浪》曾懸掛于洛克菲勒夫婦曼哈頓家中的書房

大衛(wèi)與佩吉·洛克菲勒夫婦是在拍賣中購得《海浪》的。大衛(wèi)曾憶述:“佩吉不會經(jīng)常翻閱拍賣圖錄,但她每次細閱總會找到非常出眾的佳作,高更的《海浪》便是一例……如果只是我,我相信我可能并不會買下它,盡管后來我非常欣賞這件作品,也很慶幸佩吉發(fā)現(xiàn)了此畫。” 自1966年起,《海浪》只展出過兩次,后來一直掛于夫婦二人曼哈頓家中的書房內(nèi)。

Gouzer認為這幅杰出的油畫將他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簡潔明了地結合起來,包括布列塔尼的海岸風光和文化、其家族與高更的關系,以及他對海洋的熱愛。作為致力于保護全球海洋環(huán)境的國際倡議組織Oceana的董事會成員,Gouzer同大衛(wèi)和佩吉的長子與媳婦小大衛(wèi)和蘇珊·洛克菲勒共同協(xié)作,致力于該事業(yè)。

Gouzer微笑著總結道:“這樣巧妙的聯(lián)結非常了不起,而洛克菲勒家族本身也是個了不起的家族。”對他而言,佳士得能在即將到來的5月拍賣中呈獻此件珍品,實在“意義非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