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當代藝術精選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8-03-28

當全球藏家的目光聚焦香港藝術周之際,中國嘉德香港2018春拍將呈現(xiàn)來自周春芽、葉永青、陳曦、劉煒、黃宇興、袁遠等,備受市場認可、深為藏家喜愛的當代名家精品,在展露精湛畫技的同時,忠實紀錄了藝術家對個體生活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獨立個性與集體文化的碰撞之生命議題的集中關注及內觀思辨,精彩紛呈,以饗藏家!

生命寓言的書寫

周春芽《卡恩與喜兒》

綠狗是一個符號,一種象征,模糊、曖昧的場景是這種象征不確定的延伸,暗示了現(xiàn)代人的孤獨,和人與人之間的危險。其實,綠狗在某種程度上正象征著我自己,它的形象以及所處的場景實際上都是我文化性格及現(xiàn)實生存境遇的投射。

——周春芽


Lot 75
周春芽  (b.1955)
卡恩和喜兒
油彩畫布│ 2007年作│ 149 × 120 cm
出版
2015年,《藝術家的十八歲》,中國攝影出版社,北京,第235頁
來源
2011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973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Estimate:
HK$ 3,800,000 – 4,800,000

周春芽于1993年返回中國,因見文學耆老岑學恭所豢養(yǎng)之犬姿態(tài)動人,經(jīng)介紹而抱回一只德國牧羊犬并取名為「黑根」(德文Heigen,意為「朋友」),來紀念他在德國卡塞爾研讀藝術的日子。自此,周春芽的生活、創(chuàng)作就跟狗結下不解之緣,他曾經(jīng)說過:「在黑根之前我并不太喜歡狗,但我們一起吃飯,一起散步,我畫畫的時候它總是在一邊注視著我。透過它,我迷上了這種世界上最忠誠和可愛的動物?!苟P下的狗就從黑根開始,幻化成永恒的真摯情感回憶,一路發(fā)展到后來揉雜了想像與現(xiàn)實的「綠狗系列」,提供人們對于此一物種另一個精神層面的觀看與思索,而在中國當代藝術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1996年周春芽與其愛犬黑根在沙子堰小區(qū)頂樓

《卡恩與喜兒》完成于2007年,可明顯看出周春芽在歷經(jīng)時間的撫慰后,對于黑根離世的哀傷與思念,已逐漸坦然接受并內化為其創(chuàng)作靈感之延伸。畫面中,周春芽在白色的背景中以狂放的綠色油彩來描繪兩只狗的形體,體型略見差異的它們都系有頸圈,并且采取站姿一同往左望去,似在引頸期盼主人回返的情景。尤其,右邊的德國獵犬齜牙裂嘴地伸出粉紅色的舌頭,除了讓色彩得到了充分的調和,也展現(xiàn)出它們活力充沛與機智敏捷的一面。


《卡恩與喜兒》作品局部

值得注意的是,任憑油彩肆意流淌而下的做法,不難看出周春芽在創(chuàng)作上受到一定程度的西方表現(xiàn)主義影響之外,也加入了源自其文化血液當中的書寫性筆觸,由此似也具體宣示了他不僅僅有意識地脫離再現(xiàn)與寫實的傳統(tǒng)美學追求,更進一步想藉由綠狗這個獨具一格的視覺符號,賦予它們時而內斂冷靜,時而狂野暴烈的性情,讓藝術表現(xiàn)與真實情感合而為一。與它們對望良久,觀者在極度刺激的視覺經(jīng)驗中,仿佛也得以輕易理解純然又復雜的存在本質,并且適時地釋放自我內在情感,再次書寫一則又一則各具風采的生命寓言。

記憶的散文詩人

葉永青《無題》


Lot 76
葉永青 (b.1958)
無題
復合媒材紙本裱于畫布│ 1990年作 │ 55 × 39 cm
來源
2014年4月6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890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Estimate:
HK$ 120,000 – 200,000

當80年代洶涌澎湃的「85美術新潮運動」隨著「89中國現(xiàn)代藝術大展」的結束而落下帷幕后,一個神話時代的終結致使年輕一代陷入情緒上的壓抑苦悶,與精神上的空虛彷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葉永青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展開了個人里程碑式的「大招貼」系列創(chuàng)作,通過拼貼的方式重新回歸記憶和歷史,進而發(fā)展出融合油畫的繪畫筆觸、印刷品的商業(yè)質感以及涂鴉的隨性趣味等集中西觀念、手段于一體的創(chuàng)作風格,讓他跳脫了地域文化的既定符號,形成超越民族、身份的藝術面貌。

作于90年的《無題》便為藝術家該時期藝術新貌之表征。作品中,葉永青通過切割的構圖,將畫面分隔成若干獨立空間,藉由個人記憶的敘述將空間連結且并置呈現(xiàn)。畫面中央的男子駐步于屋外小徑,仰頭斜望著空中的飛機,而通過箭頭符號的指向,暗示出向右的飛行路徑,帶有濃郁的表現(xiàn)主義精神。

此外,藝術家將報紙拼貼入畫,結合顏料的涂抹產(chǎn)生褶皺的肌理,賦予印刷文字若個人旁白的象征,同時亦塑造出飛機滑翔而過的視覺律動感,致使觀念性與繪畫性生成有機的結合。略帶涂鴉式的筆跡如同傳統(tǒng)文人畫中講求書畫合一的書寫感,將流動的空間敘事轉化為平面畫布上的哲思。在構成一幅圖像日志的同時,仿若一首記憶的詩歌。

城市圖景生命態(tài)度

陳曦《自娛自樂》


Lot 77
陳曦 (b.1969)
自娛自樂
油彩畫布│ 2001年作 │165 × 180 cm 
出版
2007 年,《陳曦:喜新厭舊》,斯民國際藝苑,新加坡,第109頁,圖版35
展覽
2007年2月27日至3月5日,「陳曦喜新厭舊」,斯民國際藝苑,新加坡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Estimate:
HK$ 160,000 – 260,000

1987年,充滿自信的陳曦成為當時考入北京中央美院鳳毛菱角的女性之一,入油畫系第四畫室學習,逐漸形成其大膽獨立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風格,并確立了以反應世俗生活中人物真實面貌為視角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在此后將這作為藝術理念的核心,持續(xù)深探,發(fā)展出如「皇后新裝」、「被記憶」等眾多為人熟知的經(jīng)典繪畫系列,更于北京、香港、德國等舉辦個展,成為兼具殷實繪畫技巧和深刻人生思辨的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代表。

創(chuàng)作于2001年的《自娛自樂》為藝術家難得一見、備受市場認可的早期經(jīng)典大尺幅之作,通過描繪城市綠地中,男女老少歡聚共舞的社區(qū)場景,紀錄在新時代的中國城市小區(qū)生活中,最具話題的「廣場舞」現(xiàn)象。作品中,藝術家采用了近似傳統(tǒng)繪畫中「散點」透視的構圖方式,將人物各自最具表現(xiàn)力的形態(tài)并置呈現(xiàn),散發(fā)出敘事的畫面吸引力。高飽和的對比色調,賦予畫面輕松、明快的色感,同時形成一種類似彩色底片的視覺刺激感,構成時間痕跡的心理暗示。前景右側裝扮入時、妝容精致的摩登中年女性;中區(qū)體態(tài)豐韻、裝扮隨性的退休婦女;與后景中衣著考究、已入花甲之齡卻仍風韻猶存的長者,通過對三個人物形象的細致勾勒,精準刻劃出不同年齡中的都市女性各自的外貌特征與精神面貌。


《自娛自樂》作品局部

動作、表情、神態(tài)皆互不相同的人物配角,又各自共為時代的主角,通過獨立又互動的構圖安排,將多重社會角色中人物復雜的神貌凝鏈于造型之中,展現(xiàn)出藝術家過人的掌控力。陳曦以觀察入微地女性視角,結合個性鮮明的大膽風格,將群眾寄托于「廣場舞」中率性真我、熱愛生活的心聲細膩的展現(xiàn),同時也將她對生活、對藝術的態(tài)度藏于畫中,亦如她愛說:「我迷戀這個世界,希望生命能長久?!?/p>

無羈奔放 才情洋溢

劉煒的藝術創(chuàng)作

作為「玩世現(xiàn)實主義」的領軍人物,劉煒用標志性的糜爛筆觸和具有視覺張力的構圖,持續(xù)顛覆觀者對繪畫審美的習慣,將發(fā)人深醒的社會議題化為其筆下「腐朽風景」中的視覺線索,投射出社會的內涵指向與文化癥候。在其作品中展露的東方文人式的才情與中心思想,以及不斷創(chuàng)新的形式,更使他成為當今最受關注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本次呈現(xiàn)的兩件作品,分別來自劉煒于紙本、木刻板兩種材質上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他多元的藝術面貌。


Lot 10
劉煒 (b.1965)

復合媒材紙本│ 1999年作 │ 74 × 45.5 cm 
來源
澳洲私人收藏
估價Estimate:
HK$ 260,000 – 360,000

完成于1999年的《花》為劉煒1998至1999年間「禁止吸煙系列」畫作于紙本上的延伸,他將過往常見的肉色人物形象在此作中被轉化為數(shù)個隱沒在四處的黑白臉孔,標志的肉色形體組成花蕊的形貌位于畫面中央,迷亂不清、晦澀難辨的植物、紀念碑與英文標語被放置于標簽式樣的矩形塊狀中,急速擴張的黑白線條在形體的蛻變中四處彌漫,構成坦率的涂鴉,在墨筆刻意暈染而就的背景之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勾勒出人與花共通的生命輪回軌跡,言說著生命的脆弱。


《花》作品局部

劉煒利用對油彩和水墨自如的駕馭,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人花鳥畫的構圖式樣,將東方文人特有的儒雅意蘊帶入其「肉欲橫流」的個人符號之中,形成多種不同的二元對立形式:肥沃與貧瘠,精致與粗劣,美好與污穢,乃至于生命與死亡,沖撞出一個信手拈來,卻細膩豐沛的內心世界。


Lot 11
劉煒  (b.1965)
風景
手繪水墨木刻版畫紙本│ 2009年作 │ 76 × 100 cm 
出版
2012 年,《劉煒—— 一人兒畫》,大未來林舍藝術有限公司,臺北,第141頁
來源
臺北大未來林舍畫廊
亞洲私人收藏
附:臺北大未來林舍畫廊開立之藝術家親簽書作品保證書
估價Estimate:
HK$ 120,000 – 180,000

1989年畢業(yè)于中央美院版畫系的劉煒曾自言,他選擇版畫而非油畫專業(yè),是因為版畫的學習過程可以讓他接觸到除了畫布和油彩之外更多的材質。他享受版畫制作中,對于刀法在不同制版媒材之上變化的思考?!讹L景》即為藝術家少見的木刻版畫作品。該版畫的題材來自他于2005年起創(chuàng)作的「風景繪畫」系列,作品中流暢、精密的婉轉線條,顯示出劉煒對凹凸肌理與色墨深淺關系的精準思考,他將畫布上率性奔放的線條精韻完美轉化至木板黑白印刻的刀法之上。


《風景》作品局部

畫面中央,風景系列的標志「風景Landscape」文字符號被巧妙的以鏡像方式融合于山石紋理之中,上方的樹枝錯綜豎立間,「THE TREES」的英文字樣以同樣的方式暗藏其中,巧中顯技。且相較于普通印制的版畫,本件作品中,藝術家特意先將白色宣紙以墨筆暈染鋪底,再將版畫印制于上,墨色氤氳的背景結合版畫中剛硬的風景線條,締造出剛柔并濟的獨特畫面效果,令人回味無窮。

照亮心靈的生命之光

黃宇興《光芒》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Immanuel Kant)


Lot 74
黃宇興 (b.1975)
光芒
油彩畫布│ 2010年作 │ 170 × 230 cm 
出版
2010年,《光芒──黃宇興繪畫展》,紅橋畫廊,上海,圖版7
展覽
2010年9月9日至10月8日,「光芒── 黃宇興繪畫展」,紅橋畫廊,上海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Estimate:
HK$ 160,000 – 260,000

作于2010年的作品《光芒》,為黃宇興創(chuàng)作脈絡具有關鍵性轉折的「光芒」系列之大尺幅代表作。作品以該時期藝術家標志性的森林為背景,豎立直挺的樹干根部簡化為抽象性的線條,以近乎均等分隔的構圖布列于畫面的上半部分。炫目的螢光黃于樹干之間形成大面積色塊,綻放出強烈視覺刺激感。畫面下方的大地中,兩個人物形體相互交疊呈現(xiàn),藝術家通過「人」的動物體在自然世界前的對峙畫面,展開對人與人之間互動關系的持續(xù)性探討,兩個人實為人類「動物性」與「文明角色的扮演」這一雙重身份解析的鏡像。


《光芒》作品局部

自「光芒」系列起,螢光色第一次出現(xiàn)在黃宇興的神秘畫境中,猶如一個閃現(xiàn)在生命中一切美好而突然的事件,為一個意外的來訪者。2008年初,由于一個與西藏有關的惡意玩笑,黃宇興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關進國家安全局的看守所,這一突如其來的遭遇孕育了之后的「改變中的生命史」系列的誕生,使他對生命產(chǎn)生了敬畏之心,卻仍舊帶有青春期遺留下的尖銳與急躁。2009年10月,在一次喜馬拉雅山區(qū)的長途旅行中,沿途的景致讓黃宇興豁然開朗,顏色如同光芒般,照射進他的畫布,讓他的心靈銳變成熟,性情更加穩(wěn)重。他將康德的警句視為座標,展開對于人體與自然的生命主題探索,用炙熱的螢光黃色向熱情澎湃的青春期致敬。

中國當代藝術的人文精神探索

無人的情詩· 袁遠的《美術館Ⅲ》  


Lot 73
袁遠 (b.1975)
美術館III
油彩畫布│ 2012年作 │ 102 × 135 cm 
出版
2012年,《袁遠》,馬凌畫廊,香港,第16至17頁
來源
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Estimate:
HK$ 100,000 – 150,000

生于1973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的袁遠,以其深厚的寫實功力為基礎,用攝影現(xiàn)實主義般巨細無遺的手法近乎癡迷地描畫出一層層由成千上萬個細小馬賽克鋪排而形成色彩主義濃厚的重疊影像。其游走于具象與抽象,寫實與表現(xiàn)的獨特風格正代表另一種嶄新風格,一種中國新一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他的作品呈現(xiàn)一種極具個性化的空寂感。在以人為本的主流人文探索中,袁遠走出一個獨特的「有」「無」互換的探索路向,以去掉「人」把建筑和空間轉化表現(xiàn)圖像,形成一種充滿視覺性的情緒。


《美術館III》作品局部

《美術館III》描繪了一個荒廢的房間,三面室內的內墻如同外墻一樣以紅磚一塊一塊緊貼的鋪陳出一個冷漠又具時代性的建筑特色。細膩綿密的繪畫技巧描繪單一磚紅色的層次轉換,好比在不知不覺中時間流逝的軌跡。墻上錯落有致布滿一扇扇門窗,關上的門戶和半閉的鐵窗好似一個個故事和記憶,深邃的烙印在這猶如自我反鎖的內心深處世界。袁遠在「去人」式探索里面,關上了的窗戶和大門給予觀眾從一個室內場景進一步拉遠到一個外來者面對一個自我反射重門深鎖的視覺。


中國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
4月2日(星期一)

11am

香港JW萬豪酒店3樓拍賣廳A

預展
3月31日- 4月1日

香港JW萬豪酒店3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