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圓雕始于南北朝,至清代進(jìn)入鼎盛期,薄意淺刻,無所不精,人物、獸鈕,各盡其妙,享有盛名的有楊玉璇、周尚均、魏汝奮、魏開通、董滄門等。中國嘉德2014秋拍《案上云煙——文房雅玩》專場呈現(xiàn)“清早期 魏汝奮制 壽山石降龍羅漢”。
清早期 魏汝奮制 壽山石降龍羅漢11.4 × 8.1 × 10 cm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參閱:楊伯達(dá)主編,《中國美術(shù)全集雕塑編6元明清雕塑》,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第145頁。徐天福主編,《蘭氣蕓香:木石居文房珍玩展》,國立歷史博物館,2009年,第143、147頁。朱古力主編,《明清古玩真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45頁。
魏汝奮,相傳康熙時(shí)人,擅刻人物、佛像,其作品在國內(nèi)博物館中有收藏,如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高山石羅漢、上海博物館藏牛角凍羅漢、福建市博物館藏牛角凍羅漢。這幾件作品都形神兼?zhèn)洌坍嫾?xì)膩,此次所見魏汝奮造像可與之互為參照。
造像以壽山杜陵石圓雕,石色晶瑩凝潤,如若脂玉。羅漢面相方正,雙目瞠視,隆眉高鼻,嘴角微揚(yáng),滿腮虬須,兩耳垂肩,耳下垂環(huán)。一手持珠,一手扶膝,半跏跌坐。胡服披肩,法衣衣褶清晰,紋飾自然流暢,衣紋細(xì)線陰刻描金蓮紋及卷云,生動(dòng)細(xì)膩。羅漢之側(cè)祥云間探出一臥龍,仰視羅漢手中的法器,神情畏懼。底座云水之上滿布纏枝蓮紋,陰刻線條纖細(xì)如發(fā),再施填金。底部直行四字隸書款“魏汝奮制”。
降龍羅漢即“慶友尊者”,名難提密多羅,意為慶友。他在佛祖涅盤八百年后,降生于獅子國,是當(dāng)時(shí)遠(yuǎn)近聞名的高僧。古印度有個(gè)惡魔叫波旬,那竭國人受他盅惑,信奉邪教仇視佛教,到處焚毀寺廟、殺害僧人,并將掠奪來的佛經(jīng)藏入龍宮里。后來慶友尊者施展法力降服龍王,將佛經(jīng)取回,佛教得以再次在世間流傳。慶友尊者在圓寂時(shí)將十六大阿羅漢的法名和住址告訴了弟子,他的弟子將他所說的內(nèi)容寫成流行于世的《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后被唐代高僧唐玄奘譯成漢文,自此十六羅漢的名稱在中國廣為流傳。唐代以后漢地佛教界為贊揚(yáng)慶友的功德,將他列為第十七羅漢,位居玄奘之前。此件制者行刀自然流暢,造像工巧而呈色自然,寫照傳神,呈現(xiàn)了相傳的“胡貌梵相”。
案上云煙—文房雅玩 11月22日(星期六) 20:00 南廳
【中國嘉德2014秋季拍賣會(huì)】
預(yù)展:2014年11月17——19日
拍賣:2014年11月20——23日
展拍地點(diǎn):北京國際飯店會(huì)議中心
【中國嘉德2014秋季郵品錢幣拍賣會(huì)】
預(yù)展:2014年11月23——25日
拍賣:2014年11月26——27日
展拍地點(diǎn):北京國際飯店國際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