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隆廣收藏的日本藝術家加藤泉(Izumi Kato)的繪畫和裝置作品,加藤泉的作品帶有強烈的萬物有靈風格和原始創(chuàng)作色彩
松浦隆廣
在日本大阪的枚方市有一家名為“三角鈴”的西式蛋糕店,在當?shù)仡H有名氣。蛋糕店的老板松浦隆廣是一位50多歲的蛋糕大師,他隨和開朗,身上有著大阪人特有的幽默和風趣。路過蛋糕店的人們總會被店中精美的蛋糕所吸引。但人們所不熟悉的是,松浦隆廣除了是一位嫻熟的糕點大師,更是一位當代藝術收藏家。他所收藏的作品不僅數(shù)量繁多,而且作品風格迥異,涵蓋了一大批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國籍的當代藝術家作品。
1.從具象繪畫到抽象繪畫
松浦隆廣與藝術的第一次來電是在20多年前,那時,他還是一家西式糕點店的學徒。1983年,松浦隆廣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日本藝術家山形博的繪畫作品。山形博是日本最著名的網(wǎng)印藝術家之一,他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其對顏色的大膽運用。松浦隆廣正是被山形博繪畫作品中的鮮艷顏色所打動,盡管當時自己的工資微薄,但依然買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件藝術作品。
從此,松浦隆廣一邊學習糕點制作,探索西式蛋糕的藝術,另一方面則花費更多心思到博物館和畫廊欣賞藝術家的作品。隨著視野的開闊,松浦隆廣對藝術的偏好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貫穿在他近30年的藝術收藏生涯中。
在收藏了一些具象繪畫作品之后,松浦隆廣漸漸對日本藝術家山口長男、村井正誠等人的抽象繪畫產生了興趣。山口長男曾在上世紀20年代在巴黎留學。在巴黎,他受到西方立體派和生物形態(tài)主義的影響,后來回到日本發(fā)展出自己獨特的抽象風格。
又過了幾年,松浦隆廣不再局限于收藏繪畫藝術作品,舟越桂、藪內佐斗司、深井隆等一批日本木制品藝術家以其鮮明的藝術風格打動了松浦隆廣,松浦隆廣也因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而對當代藝術產生了不同的理解。
2.從西方藝術到本土藝術
或許因為對藝術的喜愛為自己所從事的糕點行業(yè)帶來靈感,松浦隆廣在短短的7年時間里從一名糕點學徒,開始發(fā)展出自己的蛋糕特色,并于1990年成立了屬于自己的西洋蛋糕店,也正是從這時起,松浦隆廣開始正式對當代藝術,特別是國外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作品產生興趣。其中就包括頗受爭議、以“怪”和“貴”出名的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松浦隆廣在1992年接觸到赫斯特的作品,并立即購買下來。這段時間,松浦隆廣的收藏興趣集中在海外藝術家,特別是西方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上,并陸續(xù)收藏了一批英國和德國概念藝術家的作品。
1998年,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dami)和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的作品開始在國外受到關注,松浦隆廣也慢慢開始接觸到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
與松浦隆廣之前所收藏的西方藝術家赫斯特的作品非常不同,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日本流行卡通藝術的特質。村上隆的作品把日本當代流行卡通藝術與傳統(tǒng)日本繪畫風格特點結合起來,而奈良美智筆下的標志性形象是大頭小孩、潔白馴良的狗以及身著綿羊裝的兒童。
在接觸了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的作品之后,松浦隆廣從中感受到屬于日本的獨特藝術質感,他的喜好又從赫斯特這些西方當代藝術家轉移到本土藝術家身上,并且持續(xù)至今——從藝術風格上而言,這樣的轉變無疑是極具跨越性的。
2000年以后,松浦隆廣的收藏重心轉移到日本更年輕一代藝術家如天明屋尚、山口晃等人的作品上。天明屋尚和山口晃都善于用現(xiàn)代藝術形式表現(xiàn)日本古典要素,如天明屋尚的作品特點是用日本的古典繪畫風格繪制現(xiàn)代的日本城市街道,而山口晃則把日本古典繪畫的元素與日本漫畫結合起來。
近30年過去,松浦隆廣早已從一位年輕的糕點學徒,發(fā)展成為擁有自己品牌的蛋糕店老板。在近30年的時間里,他持續(xù)保持著自己對當代藝術的熱情,一直對新鮮事物保持著開放的心態(tài),并在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中拓展自身對藝術的理解,盡管松浦隆廣每個時期對藝術的理解以及喜好不同,但經(jīng)過近30年的收藏,我們還是可以從其大量的藝術品中捕捉到幾種松浦隆廣特別推崇的藝術風格。
第一種是以山口晃、天明屋尚、束芋等為代表的,用當代方式表現(xiàn)日本的傳統(tǒng)審美觀的藝術作品;第二種是以加藤泉為代表的用萬物有靈論與原始的方式來表現(xiàn)的作品;而第三種則是以小西紀行和海老原靖等為代表的用內向與純真的方式來表現(xiàn)的作品。當然,松浦隆廣注定不會就此止步,直到現(xiàn)在,他一直還在對日本新近的當代藝術家保持密切的關注,目前他正潛心于收藏那些日后能成為世界級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3.用“稻秸”換收藏
作為藝術收藏界的“稻秸富翁”,松浦隆廣又是如何一步步地用一根“稻秸”換來如今豐富的當代藝術收藏呢?第一筆交易非常重要,在決定購買誰的藝術作品時,松浦隆廣一直讓自己處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狀態(tài),用他自己的話說:“收藏藝術作品要善用‘眼睛’和‘耳朵’”。
用“眼”指的就是作為一名藏家,首先要多去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看作品,正正真真地用自己的心去欣賞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用“耳”則是指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信息。今天的人們生活在一個信息膨脹的時代,如何從各種垃圾信息中選出自己所需要的,必然要善于傾聽,并形成獨特的判斷力,雖然人們可以通過雜志、網(wǎng)絡、口碑等各種方式收集相關的信息,但最后做決定還要靠自己。
松浦隆廣對各種藝術節(jié)保持著高漲的興趣,他經(jīng)常到藝術節(jié)上關注那些新生代藝術家的展覽,通過各種途徑收集這些藝術家的信息。雖然松浦隆廣對新的藝術風格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姿態(tài),但是他也不會貿然地去對這些藝術品進行收藏。在自己看中的藝術家的第一次個人畫展上,松浦隆廣往往會把自己的口袋捂得緊緊的,直到自己繼續(xù)參加這位藝術家個展兩到三次,而且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喜愛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松浦隆廣才會考慮松開口袋購買作品。在看中了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決定購買后,松浦隆廣往往會一口氣買上三件同一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一件是為了在將來如果該藝術家的作品價值上漲,則可以用于出售,剩下2件則供自己平日進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