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人們?yōu)槭裁磹畚渌??(圖)

來源:《scope藝術客》 作者:王靜 2014-07-11



與著名漢學家Kral先生,伊瑞在布拉格SLAVIA咖啡館



大船-衣笠商店街  21.5cm×13.5cm  紙本水墨  2009  武藝

對藝術家而言,最難做到的,是對祖輩保持尊重,又堅守自我的心性,不迷失也不踟躕,而往往有建樹的藝術家,更能夠做到這一點。武藝在藝術界并不高調(diào),也極少直接的袒露自己的藝術觀,但他對待藝術卻有著明確的個人立場,不急功近利表達自己的訴求。對于任何前衛(wèi)的思潮,武藝的反應總會有些滯后,沒想明白的事情,便不急于去做。對于藝術家都熱衷的個展,他也從不過分強求,不為展而展。倒是每個系列完成后,或者一段旅行結束后,他都會把期間的游記和作品整理出版,作品或許已被各方藏家收藏,文本倒一直保存了下去,處之泰然。6月初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武藝個展,是近十年來武藝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個展,完整呈現(xiàn)了2002年以來創(chuàng)作上的完整成果,幾段異域生活的留證,還有時間軸上的關照,讓觀眾看到了多面的武藝,一個被稱為“一個人的群展”的個展。

這是一個有趣卻又的確符合事實的比喻,除了從大部分武藝的畫中可以感受到一種統(tǒng)一的繪畫趣味外,他并未給自己的藝術設置出鮮明的個人符號,并且逐漸放棄了中國文人臥游的繪畫想象,選擇走出畫室,將自己置于更易于觸碰表達欲求的游歷方式中,這令他的繪畫表達直接而真實。武藝是很難用既有的理論框架去界定的一類藝術家,完全是一個內(nèi)在想象與外在現(xiàn)實不斷交融和互相作用的獨立個體。武藝的從藝道路平順,考上美院也似乎理所當然。從小接受的是西方的素描訓練方法,在美術學院國畫系求學,師從藝術觀念開放的盧沉先生,又在壁畫系教學,壁畫系幾乎是美院里對繪畫材料無所不用其極的院系,或許是這樣的學習背景令武藝在水墨和油彩兼用時,得心應手毫無障礙,不會因任何一種材料悠長的歷史故事束手束腳,不固定繪畫的圖式,甚至有意忘掉學院的經(jīng)驗和營造法式,造型有著兒童畫般的直接與稚拙,線條又好似從內(nèi)心流淌出般的肯定和天成,畫面真實而親切。

為封面拍照時,大家都發(fā)現(xiàn)武藝的形象與他筆下的古圣先賢象極了,那是由內(nèi)而外釋放出的文士雅趣,和顏悅色,這種個人內(nèi)化的精神面貌,并非完全來自學院的環(huán)境,而更多是自己內(nèi)心的修為,平靜而安適。生活中,武藝給人的感覺是極度細膩且果斷的,約定的時間極少遲到,約好的事務一旦決定便不遲疑。他友好而博學,懂得傾聽,又直切主題,天性有幽默感,在他體內(nèi)深入的感覺與分析式的理智相融。他通過嚴格的自律,把自己的身體、思維和個人生活規(guī)劃導向一個目標--繪畫與藝術生活。他每次近一兩月的外出游歷、寫生,會索性關掉手機,全心融入,問到他不擔心有急事會因為關機耽擱,他說試過關機后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耽誤,儼然就是斷舍離的范例。如果要在藝術上尋找一位可以與武藝相比照的藝術家,武藝的疏朗天性與過往豐子愷先生的幽默散淡,是最可以相提并論的一對老少配,如果有機會把他們的作品擺在一起展出,一定會收獲雙倍的會心莞爾。

武藝的作品中有中國繪畫最講求的平淡天真的趣味,這種趣味在藝術家熟練掌握了繪畫技巧之后,很容易漸漸喪失,他這一代人對戰(zhàn)爭、對火車、對英雄的熱衷,與幼年時期游戲化的浪漫主義想象難以辨得清。武藝不僅對小時候??吹男∪藭粲猩羁逃∠?,甚至,他在有意無意之間,還把迷戀小人書時的那一份激動,盡量保留在描繪當中。具體來說就是,他的線條的稚拙感和自我成長時的某個年齡段的感受密切相關,他似乎不愿意丟棄這一感受。隨著個人畫技的長進,他可能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識地固置這一感受。

游歷是中國文人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即使遭貶逆境困頓,那些有學問的男性也會寫下了他們的日記,并在里面記錄那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事情 --沿途的風景,夜泊的寂寥,抑或如何燉湯,昨天怎么下雨了或者關于五花肉的香氣。經(jīng)常對位地使用一兩個高雅的詞匯和詩人的語言、描述、暗喻。將普通日常生活表現(xiàn)出來的感受,提高到眼前及大腦的高度,這是人性的折射。武藝所追求的也便是這樣一種疏淡的對自我、對人性的關照。“自然界是最單純的世界,只是人的想法繁瑣,把風景復雜化了,其實人情是很重要的,即使畫風景,沒有人,我也想把人的感覺帶到畫面里去,讓觀者感受到華麗而有溫暖的氣息。”

聽武藝講述在捷克時,在路邊看到一家小店門口一位老者為一個年輕人扶梯的情景,還有一位老婦倚在自己大門口無所事事的閑淡,他把這樣的一些瞬間轉挪到畫布上,直指人內(nèi)心的那根稱為人性的柔軟神經(jīng)。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