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享受尋找藝術的樂趣:粉樂町——臺北東區(qū)當代藝術展

來源:藝外ARTITUDE 作者:羅曉盈 2013-09-06

痞子路克(章魚占領),龐大的章魚觸角從店家窗口竄出,具有視覺上沖擊的美感

炎炎夏日,臺北如炙熱的烤盤,悶曬的令人頭暈目眩,街頭的人們不是撐著陽傘疾走躲進高樓下的陰影,就是三步并作兩步鉆進有冷氣的室內(nèi),這樣的天候,僅叫人呆立在馬路上等候紅綠燈的秒數(shù),就讓人難以消受,更遑論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于路上行走的苦差事。但自七月下旬,我們不時會瞥見幾個手持粉紅色小本子、胸口掛著輕便型相機的年輕人穿梭于東區(qū)的巷弄間,偶爾被眼前的某個對象所吸引而停下腳步,邁開驚喜的笑顏。這個與藝術玩捉迷藏、連續(xù)八年在臺北地圖上筑建的無墻美術館──粉樂町,為神經(jīng)緊縮的都市人注入了活力,已可以說是臺北在對抗酷暑艷陽一項不可或缺的大型夏日慶典。

不同于前幾屆著重在輕盈、繽紛的色彩表現(xiàn), 此屆粉樂町將主題訂為“和諧”(Harmony),予人一種沉穩(wěn)、寧靜之感,更為貼近粉樂町的創(chuàng)建主旨:藝術如何與它的周遭環(huán)境產(chǎn)生共鳴?和諧一詞牽涉的不只是雙方取得平衡的最終結果,更重要的是,兩者沖突與矛盾的狀態(tài),彼此如何相互介入、調(diào)停,如何產(chǎn)生交流、互動,并最后取得“和諧”的過程。此屆粉樂町即是要探討不同介質(zhì)相互碰撞的實驗過程,于其策展論述中談到:“『和諧』不代表沉默,而是不同聲音所創(chuàng)造出的合奏悠揚,那是因為擁有了相通的共感價值與信任,我們才能使兩個截然不同的端點連結起交流溝通認識彼此的橋梁。”因此,和諧涉及了不同對象之間的試探,它是藝術品與其空間的對話,也是我們(觀者)對此件藝術品的感知,最終連結起我們對于這個地域的經(jīng)驗。

此次主要的展示場域主要分布在忠孝東路、仁愛路、復興南路與安和路一帶,再向外擴散至臺北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與富邦大樓廣場,集結了34位藝術家,讓藝術在各個角落遍地開花。

轉(zhuǎn)角撞見藝術

與生活結合、將藝術以毫不突兀的方式擺放在空間中,是粉樂町最具趣味之處,大型裝置藝術如何與建筑、地域產(chǎn)生連結,是其重頭戲之一。來自英國的街頭藝術家痞子路克(Filthy Lucker)擅長駕馭大型充氣的裝置,并且藉由充氣的韌性,讓它介入不同的材質(zhì),形成的沖突的和諧感,當行經(jīng)大安路巷內(nèi),很難不被那個蘋果綠色的章魚觸角給吸引,它幾乎占據(jù)了整個咖啡店的建筑,柔軟輕盈的特性,隨風飄揚的模樣就像是章魚正蠕動他的身軀一般,既具震撼的視覺感受,同時又帶點童趣的幽默。藝術家的另一件作品〈樹猶如人〉,同樣將軟性的氣球材質(zhì)放置在自然的樹葉間,圓滾滾的眼珠恰似在對我們眨眼般可愛,兩件作品討論的不只是材質(zhì)間協(xié)調(diào)性的問題,同時也毫無違合的讓藝術輕易的介入我們所熟知的生活之中。

彎出轉(zhuǎn)角,不久我們的眼前突然多出了一條指引我們往前走向一條未知的道路,這是劉國滄的作品〈粉樂町?道路施工中〉,藝術家描繪一筆直向天的透視景深,讓觀者產(chǎn)生真實與虛幻間的錯覺,令人直覺想到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天堂路,開啟我們對于生活邊界的思考。而腹地轉(zhuǎn)移至忠孝敦化一帶,這里也不乏許多大型的裝置藝術,如何采柔〈甜的獨角獸〉模擬糖果的光滑亮麗,讓視覺與味覺在觀者的心里發(fā)酵,又引發(fā)觸覺對于材質(zhì)的探知。沿著敦南路繼續(xù)直行,于仁愛路上的交叉口處走下鐵灰色的階梯,迎面而來的是一片透明玻璃,挑高的室內(nèi)空間,正好適合大型的裝置藝術作品,邱雨玫〈水姑娘的繁衍計劃─巢〉在此展出,藝術家以白色剪紙、銀色的光線筑建起一座大型的光之塔,透著幽微的光芒,讓觀者浸淫于冥想的時空中。

室內(nèi)空間進駐

延續(xù)過往幾屆,此屆粉樂町仍不乏許多在店內(nèi)展示的裝置與繪畫作品,位于甜點店內(nèi)的大型白鴿頭像,是來自日本的藝術家長尾惠那的創(chuàng)作,巨大的頭像幾乎與空間融為一體,潔白的色澤,寧靜的神情,在牠的注視下我們感受到一股平靜的氛圍。賴威宇的畫作〈秋千〉,描繪三個穿著顯然不合適坐在空間狹小的椅板上的成年人,他們的神情凝重,頭顱歪斜,彷佛有千萬絲的煩惱期望在秋千的晃動中拋開,賴威宇擅長處理緊張、恐懼的精神層面,并以幽誨的色澤、扭曲的形象作表現(xiàn)。英國藝術家伯天(Tim Budden),以剪紙做創(chuàng)作,此次展覽,他特地研究了其進駐服飾店中當季衣服的色澤圖樣,營造一致的暖陽色澤。此外,位于安和路上手工糖果品牌,此次被打造成粉樂町特殊展示空間,一進門,便被那撲鼻而來的甜膩香氣給熏得暈頭,此展間為謝怡如的糖果創(chuàng)作,也可以說是他的糖果實驗室,用手工拉糖作為媒材,不論是墻上的繪畫,或是立體的雕塑,于視覺、嗅覺上,都使觀者一下子就融化在這幸福甜蜜的夢幻空間之中。

生活上的平衡

此屆作品還有許多對于空間議題的探討,引導出觀者對于身體、心靈相互間的平衡狀態(tài)。蕭有志與王榆鈞共同合作的〈自由小屋計劃〉即是一例,蕭有志以鴿舍為創(chuàng)作的發(fā)想,將之放大到足以讓人居住的尺寸,鴿舍原先就介于一個曖昧的空間場域,它提供鴿子向外自由飛翔的出口,具敞開的特性,但同時也是鴿子在外遨游后必須返回棲息的角落。藝術家在底下制作了可移動式的滾輪,讓這件作品能夠隨時被推移到各個角落,隨著木屋的移動,我們體驗不同的城市、空間,享受自由的舒展,但一方面,木屋又是我們對外環(huán)境不適應時的安靜的棲所,王榆鈞在這之中制作了一聲音裝置,隨著音樂沉靜的音色,恍若也隱喻了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內(nèi)與外的兩種曖昧性格。

同樣位在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的另一件作品是由金明范創(chuàng)作的〈無題〉,他則是將物質(zhì)間的平衡拿捏的恰到好處;為數(shù)眾多、色彩鮮艷飽滿的氣球,綁在一張僅有一只腳柱的木制椅上,數(shù)量龐大的氣球,不僅在觀看上沒有重量的壓力,反而給予人輕盈的力學美感。藝術家以對角線的方式,取得物與物間最為協(xié)和的狀態(tài),遠離了整體瀕臨崩解的危險,此件作品或也與粉樂町的主旨有不謀而合的呼應:色彩斑斕的氣球?qū)Ρ戎鴨渭貥愕哪驹靻文_椅,兩者看似相互沖突,卻意外的營造出和諧的意境,而這正是藝術與生活間平衡的特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