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在美國觀龐萊臣藏品

來源:美術(shù)報 作者:寇丹 2013-05-14

圖片資料

任何人的收藏都是聚與散的過程。有人談及湖州南潯巨富龐萊臣時,多關(guān)注他曾刊印過的《虛齋藏畫》和《虛齋藏陶》兩本畫冊,而對龐萊臣的實業(yè)和其他藏品卻很少論及。龐萊臣是近代的江南收藏家,我聽聞他的不少藏品都散在了美國,此次華盛頓一行,我便在數(shù)十個博物館中,首選到弗利爾博物館參觀,一睹龐氏流出國外的稀世珍品。

弗利爾博物館是以弗利爾命名的,弗利爾是底特律的一名商人,酷愛東方藝術(shù)和古代藝術(shù)品。在他的英國好友威斯特的鼓勵下,曾4次到亞洲搜羅藝術(shù)珍品。弗利爾在中國時,正值辛亥革命后不久,這時的龐萊臣因資金周轉(zhuǎn)問題,致使他的工廠難于運營,經(jīng)張靜江的介紹,龐萊臣愿以藏品做抵押向弗利爾借貸。因為此前張靜江和南潯的金拱北兄弟在北平開辦了古吳公司,與外商多有來往。最終因時局動蕩,龐萊臣不能如約償還資金,藏品也就永遠歸于弗利爾,并成為弗利爾博物館建館基礎(chǔ)藏品。

展館門前6株紫玉蘭開得云蒸霞蔚,進門一個前廳是中國雕塑家艾未未利用舊式中國民居拆下的木柱、木椽搭成的一個立體屋架,人可以走進去。在一旁還放著兩只木圓鼓凳絞在一起,卻只有7只凳腳??戳藟ι系你懪疲琶靼走@件不加修飾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品要從高空俯視才知道它是一幅中國地圖,兩只凳子是臺灣島。

進入正廳沿大理石階梯上樓,二、三樓左右兩邊分割出許多展廳,首先看到的是中國特有的大量玉璧、玉琮、玉璜,上面有良渚文化特有的徽識。有的展廳中也有南亞、西亞的玉器,但風格完全不同。中國的玉璧大大小小有幾十件,有的竟有臉盆那么大。湖州地域不僅有良渚玉,更有歷代的青銅鏡,展出的銅鏡大多是清代以前遠溯漢唐。更讓我驚訝的是幾個展室中的青銅器,有一件的蓋內(nèi)刻滿了甲骨文的銘文。展廳里的中國古代石雕佛像都有一人多高,由此可見龐萊臣的藏畫藏陶不過是他藏品中的冰山一角。他的陶瓷品多是秦磚漢瓦,北宋的建盞陶壺,日本的陶碗和高麗的青瓷。此館中有一大間,裝飾得格外金碧輝煌,叫“孔雀廳”,廳里擺滿了上百件大小不一的陶瓷品,這是弗利爾的朋友威斯特為支持他建館,送給他的。

總的來看,弗利爾的收藏不太傾向于平面一類。他可以把日本兩人多高的木雕神像搬到美國來,也可以把手繪或黑底描金的日本七八米長的屏風搬來,就是不展出一幅東方的水墨畫。小件的展品里,有高麗國的折扇,俗稱“蝙蝠扇”,中國的折扇制作就是從朝鮮半島引進的;還有幾百枚明清以前的印章,每方章下都蓋有清楚的印文卡片。印章的使用,也是從東亞經(jīng)中亞傳入我國,這說明弗利爾也注重有文化特征的東西。當我按提供的平面圖參觀完之后,心想是不是遺漏了一個東方繪畫館。很想看到龐萊臣的虛齋藏畫原作,連問了3位工作人員,回答都是“NO!”我才悟到自己已犯了先入為主的臆測錯誤,這正像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里看到了羅丹、倫勃朗、拉斐爾、梵高、莫奈的真跡和一幅從敦煌剝下來有半個多排球場面積的唐代壁畫,卻沒有一件東方繪畫的展品。由此聯(lián)想到國內(nèi)火爆的書畫拍賣,幾件真真假假的畫在一個狹小的圈子里,走馬燈似地在拍場兜著圈子,甚至能把潦潦幾筆的水墨“炒”成“中國的梵高”,這種種現(xiàn)象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弗利爾在得到龐萊臣藏品后8年后就去世了,他把一生的收藏心血都捐獻給了國家。他的夫人寫了回憶錄,敘述了他的收藏經(jīng)歷。收藏的樂趣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得到,捐獻便是把這樂趣給眾人分享。龐萊臣的收藏經(jīng)歷和審美觀值得研究,從中也可看出湖州的收藏文脈。從劉家的刻書印書、龐家的收藏、張家的建筑等等,發(fā)掘出它的起始、高峰、衰落,同時也是清末明初江南社會的縮影,是湖州人文的根須之一,對創(chuàng)建歷史文化城市的內(nèi)容是不可或缺的。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