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德軒拍賣的張大千潑彩畫作
張大千《廬山圖》
一. 2013上半年最貴的贗品
2013年1月21日,濟南的“美麗中國藝術中華”翰德迎春拍賣會書畫專場中,張大千的《潑彩山水》成交價達2.5億元人民幣。拍品介紹中提到:“此畫高144厘米,長356厘米,約46平方尺,是張大千先生在1953年5月創(chuàng)作的潑彩山水佳作”。很多資深藏家對此作品抱有質疑態(tài)度,馬德光在微博中稱:“1953年張大千還沒有開始畫潑彩, 這件作品2億多元成交,真的看不明白。”也有人認為這幅《潑彩山水》是從張大千的廬山圖中弄出局部加以修改的偽作,原作在臺北故宮。
佳士得內地首拍現(xiàn)場。
二.佳士得登陸上海
佳士得已獲得上海市批準,在中國成立外商獨資企業(yè),可從事拍賣、拍品的進出口、展覽展示、藝術顧問咨詢、培訓和其他相關服務。2008年至今,佳士得全球拍賣人數(shù)中中國大陸藏家的人數(shù)增加了一倍。從1994年在中國首開辦事處后,佳士得就不斷努力探索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但一直未果。去年,佳士得的競爭對手蘇富比與北京歌華文化發(fā)展集團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不料,佳士得出乎意料地以獨資公司方式獲準在上海“登陸”。登陸后地首拍則讓蔡國強專門制作了一件火藥爆炸作品《故鄉(xiāng)》以供慈善拍賣,充分吸引足了大眾的眼球。不論如何,佳士得進入內地,一定會為拍賣行業(yè)帶來一股強風打開一片新天地,隨之而來的對內地拍賣行的嚴峻挑戰(zhàn)也不容忽視。
三. 肖魯行為藝術《清洗》
在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大運河”中,中國女性行為藝術家肖魯策劃了一場連自己也感到無法預知和忐忑的行為藝術。“從中國京杭大運河挖一桶淤泥,運到意大利威尼斯,準備涂滿全身,走進威尼斯運河,洗掉身上的淤泥……”然而這個行為藝術方案在申報時便開始了分歧:博物館曾允許她在博物館門外進行,但他們擔心中國大運河的淤泥會弄臟威尼斯的運河。而就在展覽前一天,近一百斤的淤泥不見了。開幕當天下午四點又被通知,即便是博物館門外也不可以進行這個行為。面對如此情況,肖魯在沒有告訴策展人肖戈(肖魯?shù)拿妹?及主辦機構的情況下,悄悄在肖戈發(fā)言后走到教區(qū)博物館庭院回廊進入庭院的一個入口,褪去衣物,輾轉于回廊后跳入威尼斯運河裸游。而肖魯身后的教區(qū)博物館大門被關上了??這是繼1989年之后,肖魯又一次因行為而關閉了展覽的大門。肖魯這一行為表演立刻引起了國內外的激烈討論。
《也是集》書信手札。
四. 錢鐘書信札拍賣
2013年5月,有媒體透露北京中貿圣佳拍賣公司將于6月在京舉辦一場錢鐘書書信手稿專場拍賣會,拍賣已故著名作家錢鐘書及其夫人楊絳、女兒錢瑗的數(shù)十封私人信件。這些信件內容涉及與香港《廣角鏡》當時的雜志社總編李國強的書信往來內容。這批珍貴的手稿立刻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乃至法律界的討論。支持和反對雙方各執(zhí)一詞:錢鐘書遺孀楊絳發(fā)表公開信表示,堅決反對自己與錢鐘書及女兒的私人書信被拍賣,如果拍賣仍將舉行,她將訴諸法律;而一些文學研究者認為這些書信并不涉及隱私,更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應當公開貢獻于研究。最終,拍賣行尊重楊絳先生的感受,將作品撤拍。
圓明園獸首回歸
五. 圓明園獸首回歸
2013年6月,法國皮諾家族向中國政府捐贈了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首中的鼠首與兔首。如今,不論獸首是否為“國寶”,它所牽動的中國人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熱情是不言而喻的。獸首本身成為了某一歷史事件的遺留情感和當今國際關系局勢的一個象征物。
六. 萬達集團億元拍得畢加索《兩個小孩》
2013年11月4日,紐約佳士得舉行了“克魯格珍藏”晚間拍賣。在六十多件拍品中,畢加索1950年創(chuàng)作的《兩個小孩》以800萬美元的起拍價,大約30次的叫價,最終2816.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成為這次拍賣中的明星。而拍得這件作品的正是中國企業(yè)收藏的代表萬達集團,成交價格折合人民幣1.72億元。
《兩個小孩》原名為《Claude et Paloma》,是畢加索1950年69歲時為其三歲的兒子克勞德和一歲的女兒帕洛瑪創(chuàng)作的一件油畫作品。有資料記載的展覽記錄有近二十次,出版紀錄約十次。
圖片資料
七. 藝術品交易中的電商熱潮
誰也不曾想過藝術品在能夠在淘寶或蘇寧易購這樣的電商平臺上銷售。就在“雙12”期間,藝術家何汶玦的作品《日常影像·電影院》在淘寶上以97萬元人民幣的成交額拔得當日“跟著大佬去買畫”專場頭籌。
今夏,世界級電商亞馬遜正式開通了高端藝術品銷售平臺,之后是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與淘寶網(wǎng)的攜手,蘇寧易購的藝術品線上拍賣,國美電器的“國之美”藝術品銷售頻道。對于藝術品電商化的討論也伴隨著成交記錄洶涌而起,在亞馬遜藝術品頻道上線后第二天,美國經(jīng)濟學家泰勒·科文就強烈指責,藝術品出現(xiàn)在亞馬遜藝術網(wǎng)站對于藝術品來說是一種侮辱,電商平臺更適合“海報、低質量的石版畫、絲網(wǎng)版畫”,而非“真正的藝術品”。而持相反觀點的《天下網(wǎng)商·經(jīng)理人》執(zhí)行主編、天下網(wǎng)商數(shù)據(jù)中心主管何徐麒則認為:“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越來越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藝術品交易一定會被改變,只是如何改變,技術將如何為藝術服務,這一切還正在摸索和成熟中。”
資料圖片
八. 宋莊藝術工作室強拆事件
12月2日,北京宋莊藝術東區(qū)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一處將近完工的三層藝術家工作室大樓被拆除,立刻引起宋莊藝術家關注,導致當晚近百位藝術家聚集在東區(qū)抗議維權。藝術家們稱自己只是需要一個能夠安定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地方,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關注此事,給予合理解決。
藝術區(qū)面臨強拆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每一次都牽動著圈內每一個人的心,不僅是對處在事件中身受其害的藝術家、藝術機構的同情,也是對藝術區(qū)成立、管理沒有人性化扶持政策或合法建設的局勢的擔憂。藝術從業(yè)者需要低價、面積大、屋頂高的空間進行創(chuàng)作和藝術事業(yè)的經(jīng)營。目前能夠讓大量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安居的藝術區(qū)并不多,很多藝術機構和藝術家不免過著為明日擔憂的生活。就在2013年夏季,臨近草場地藝術區(qū)的崔各莊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也已被強拆。中心院內更有馬六明、趙能智、李路明、高瑀等國內藝術家,也有藝術倉庫空間等藝術機構。藝術家工作室內幾乎是保存著多年來的創(chuàng)作積累的作品,在長達2、3個月的停水、停電或被警戒的威脅后,這片工作室最終還是化為廢墟。期間,藝術家和藝術機構不僅無法正常創(chuàng)作和經(jīng)營,藝術家的心血結晶以及已簽約的房租也時時面臨威脅。我們敢問一句,藝術區(qū)的不安究竟要持續(xù)到何時?
漢雅軒工作人員在向孫良和李山交還作品現(xiàn)場
九. 93威尼斯雙年展丟畫事件的后續(xù)
2013年10月29日,李山(右二)在香港漢雅軒取回作品。 李山供圖
1993年第45屆的威尼斯雙年展中,中國當代藝術家首次在威尼斯雙年展平臺一展頭腳,其中包括王廣義、張培力、耿建翌、徐冰、劉煒、方力鈞、喻紅、馮夢波、王友身、余友涵、丁乙、李山、孫良、王子衛(wèi)、宋海東等十幾位藝術家。
當時,藝術家報關出口時是作為工藝品。按照當時雙年展的規(guī)定,所有國外參加雙年展的作品展覽以后都必須運出意大利,不能留在意大利。入關時,這批作品在天津海關受到阻攔,后來這些作品被運到香港,打算由香港進入內陸。而令人意外的是,張頌仁稱發(fā)現(xiàn)作品缺了一大部分。而這批在1993威尼斯雙年展價值數(shù)億的丟失作品2013年在漢雅軒離奇找回。藝術家矛頭直指漢雅軒老板張頌仁。
圖為在沈桂林辦公桌上的雜志。
圖為豪華氣派的沈桂林辦公室。
十. 美麗道沈桂林“失蹤”
美麗道成立于2007年,正在它茁壯成長之際,2013年即將結束的時候,遭遇到了一場意料之外的危機。美麗道工作人員稱,“沈總在出國度假這一段期間有一周左右一直聯(lián)系不上,這是真實的說法,但至于是不是‘潛逃’,大家的猜測應該都是對的,但我覺得那個說法還不能確認。”
北京美麗道藝術中心的法人和大股東都是沈桂林,他每年在北京美麗道的投入有700-1000萬。大家擔心沈桂林突然不見,會產(chǎn)生資金缺失而影響日常營運。其實,出于畫廊實際情況,臨時決定讓員工輪流放假、值班。表面上看,畫廊的日常營運顯得非常平靜,沒有太多波瀾,只是更改了展覽內容。讓美麗道遲遲無法做下一步?jīng)Q定的原因是,并不能確認沈桂林是否會回到國內,是否繼續(xù)投資營運北京美麗道藝術中心。至少,在這次事件中,我們能夠看到藝術機構內部必須有科學的管理模式和運營方式,使機構能夠在各種危機關頭謹慎處理事務并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