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2013年:藝術市場的混沌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13-12-27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

2013年,是中國內地自1993年實行藝術拍賣的第20個整年。整個藝術市場在這一年里發(fā)展迅速,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昭示著未來。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諾頓·勞侖次提出“混沌理論”,理論的主要論點,是在混沌系統(tǒng)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tài)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茖W家用這種簡單的模型對非周期的結果產生預測,在氣象、航空和航天領域均有應用。

那么,我們把它應用在藝術市場領域,也可以把2013年定義為“混沌年”。在今年藝術市場所發(fā)生的大事,足以影響今后多年藝術市場的走向。這些看似不關聯的個體,其實正在有機地匯集成一個整體。

首屆香港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辦

首屆香港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Basel)于5月26日結束。這是亞洲首個嚴格按照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標準量身打造的展會。5萬多重量級藝術界人物蜂擁而至,而所有這一切在兩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點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成功舉辦,標志著香港作為藝術中心的華麗轉身,正式把亞洲新興藝術市場作為全球的第三級。而香港也一躍成為繼紐約及倫敦之后,第三大世界藝術交易中心。其對中國內地的輻射作用,會快速拉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尤其是當代藝術領域。

曾梵志作品拍賣達到1.8億

在10月5日香港蘇富比[微博]秋拍上,曾梵志2001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億港元的成交,成為今年以來最貴的架上中國藝術品。

點評:作為并非從三大美院系統(tǒng)出身的當代藝術家曾梵志,擎起了中國當代藝術最高價的一面旗幟。它至少可以表明,職業(yè)藝術家的好壞,并非只以出身論英雄。

萬達天價競得《兩個小孩》

萬達集團于11月5日在紐約佳士得以2816.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72億元)的成交價購得畢加索代表作之一《兩個小孩》,成為全場最貴拍品。

點評:作為國內的企業(yè)收藏機構,萬達制造了這樣一個樣板,對于好的文化藝術品,可以不惜代價進行收藏。這樣的樣板作用,今后將漸漸被其他企業(yè)機構所效仿。

佳士得、蘇富比相繼在內地舉辦首場商業(yè)拍賣

9月26日,佳士得在上海舉辦首拍,42件拍品,總成交超過1.5億元,成交率達97.5%。隨后在12月1日,蘇富比在北京也舉辦了正式的內地首場商業(yè)拍賣。相比佳士得的獨資形式,蘇富比與歌華的合資也體現了其對本土化的重視。

點評:作為外資拍賣行,佳士得和蘇富比一直苦于沒有執(zhí)照能在內地舉辦拍賣?,F在,佳士得以獨資的形式、蘇富比以合資的形式,相繼落地上海、北京。盡管仍有限制(只能拍賣現當代和西方藝術品),但它們一定會發(fā)出市場的鰱魚效應,給這個藝術市場帶來新生氣樣。

關于《功甫帖》的學術與市場之爭

9月19日,上海收藏家劉益謙于紐約蘇富比以5037萬元人民幣拍回蘇軾的《功甫帖》,但在該文物回國后,卻引起了巨大的波瀾。代表著學術系統(tǒng)的上海博物館的三位書畫專家經過考證,認定該件作品為偽作。而市場上的專業(yè)人士,則反擊上博觀點。

點評:這場年末藝術市場的大戲,至今愈演愈烈。在以往的規(guī)則中,學術與市場一直保持距離。但現在,以上海博物館幾位古代書畫的鑒定專家,希望能打破學術與市場的隔閡。一邊為名而戰(zhàn),一邊為利相迎。且不論這場論戰(zhàn)的結果孰對孰錯,但是至少可以給目前有造假的藝術市場,擺起虎頭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