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劉金旺:2013年夏拍可關注民國書法

來源:《第1收藏》周刊 作者: 雷麗葉 2013-07-16

 

楊虎城楷書終以264 . 5萬元成交

在剛剛過去的中國嘉德四季拍賣中,估價0 . 8萬元至1 . 2萬元的楊虎城楷書終以264 . 5萬元成交——今夏,拍賣市場的熱詞絕對少不了“民國書法”。

民國書法作品究竟有何特點,為什么能夠引發(fā)收藏投資者的興趣,其市場前景又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獨家連線朵云軒拍賣公司總經(jīng)理劉金旺先生,請他談談民國書法這一板塊的市場現(xiàn)狀以及收藏投資前景。

1、2013朵云軒推出的孫中山對聯(lián)“讓人非我弱,得志莫離群” ,最終拍出890萬的落槌價,創(chuàng)出了孫中山書法作品拍賣的最高價,您認為這個價格是在意料之中嗎?

劉金旺(朵云軒拍賣公司總經(jīng)理):這個價格比預期好,雖然前期也有朋友預測可能會拍出5百萬至7、8百萬的價格,但最后會有這么好的成績還是有點超出預期的。民國書法之所以受到藏家的追捧,因為與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書法家不同,民國時期的書法家往往以文人學者為首要身份,不少書法家還是重要的社會、政治人物。

2、2013朵云軒春拍專場有特別多的民國書法集中亮相,這兩年,各大拍賣公司也相繼推出“民國書法”專場的概念,民國書法這個板塊在藝術門類中是不是呈現(xiàn)逆勢上漲的趨勢?

劉金旺:民國書法這個版塊確實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價格上漲趨勢也開始啟動,但是我認為它的價格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主要原因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藏家對文化的重視,對歷史的重視。過去的藏家更加偏重投資回報,當代的藏家更加成熟理性,在購買藝術品的時候,更多地是考慮藝術品的內(nèi)在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也說明現(xiàn)在的藏家眼光更好,格調(diào)更高。

3、這一版塊為什么能夠引發(fā)收藏投資者的興趣?民國時期的書法作品究竟有何特點?

劉金旺:就想我之前所說,現(xiàn)在的藏家眼光和品位更高,更加關注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價值,這些民國書法的收藏投資價值不僅在于書法的藝術,作者的歷史地位和傳奇經(jīng)歷更是其價值所在。

民國書法家的歷史地位和名人效應是兩個關鍵的價值因素,民國時期的書法家大多分為三種:政治人物、學者文人和藝術家。其中,書法藝術造詣頗深的政治人物和學者文人的書法作品相比純粹的藝術家,作品價格上升得更快,作品升值空間也更大,因為這些民國時期的文人學者和政界名人大多都是決定、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人。

4、請您分析一下民國時期書法作品的市場前景如何?

劉金旺:民國書法肯定會是一個穩(wěn)步增長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大家對民國書法歷史文化價值認識的加深,其價格上漲的空間很大。一般作為藏品來說,一旦一類作品的內(nèi)在價值被挖掘了,那么這類作品的市場潛力很快也會被開發(fā)的。

5、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民國時期書法作品受到追捧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藏家現(xiàn)在進入這個領域的時機如何?您對關注這一版塊的收藏投資者有哪些建議?

劉金旺:藏家在選擇自己的收藏門類時,向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品相好,價值高的作品一定會收到藏家和市場的關注,但好東西向來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藏品在等人,而是藏家在等好的藏品,當市場中出現(xiàn)民國書法的精品之作時,關注這一版塊的藏家自然會希望收入囊中。

對于藏家不能說建議,現(xiàn)在是買方市場,拍賣公司是高端服務業(yè),在商業(yè)訴求之外更要關注文化,以為客戶服務為核心理念,盡量做好服務工作,我們會爭取帶來更好的藏品,并挖掘作品更深的內(nèi)在文化價值,滿足藏家的需求。

鑒賞:孫中山《楷書五言》

“讓人非我弱”一聯(lián),用六尺玉版宣寫成,約三十余公分的擘窠大字,尺幅之巨在孫氏書法中絕為罕見。展觀一過,那排山倒海般的氣勢令人折服。其運筆方中帶圓,筆底如有雷霆萬鈞之力,特別注意在長筆畫與最后幾筆中頓挫中發(fā)力,不僅呈現(xiàn)了若望大江東去般的壯懷激烈,其溫柔敦厚的韻致與書寫內(nèi)容若合符契,這中國式的剛?cè)岵芍^人生理念與美學理念的完美重合。

據(jù)雅昌網(wǎng)統(tǒng)計顯示,孫中山不同版本的“博愛”最早出現(xiàn)在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以9.9萬元成交。2006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亮出了一幅1913年作品,獲價42.4萬元。而另一幅“博愛”立軸在2011年西泠春拍上獲價126.5萬元。孫中山的“樂趣”二字在2009年拍出50.4萬元,而2010年在北京匡時價格一路追至201.6萬元,一年時間連翻幾倍。

鏈接:民國書法大有錢途

民國書壇,最具影響力的當屬長于草書的于右任、精于篆書的吳稚暉、工于隸書的胡漢民、善于楷書的譚延闿,這四位書法家并稱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他們都是民國政壇呼風喚雨之能人,學識淵博,書風獨特,引領時代風騷。隨著民國書法在整個藝術市場的勃興,四位大家的作品市場價格都有暴漲趨向。其中,于右任遙遙領先,而其他三位的作品市場潛力也值得關注與投資。

于右任、吳稚暉、譚延闿、胡漢民的作品都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拍場,除了于右任作品的價格處高位之外,其他三位都沒有明顯的市場吸引力。1993年,于右任的一幅行書在上海拍出2.2萬元,而譚延闿的一幅作品同年僅賣出7700元。3年后,胡漢民的一幅行書立軸也才賣出1.5萬元。

近幾年是四大家作品市值暴漲的集中時期。胡漢民的作品在2006年12月邁入十萬的價格段位。2006年,于右任的草書在北京拍場僅以7.15萬元成交,而到了2007年11月,于右任的作品則突破了百萬大關,2010年上海馳翰秋拍中的楷書五言聯(lián)——“丹邱棲德鳳,滄海起飛龍”成交價為537.6萬元,主體字每字平均50多萬元,從而成為榜首。吳稚暉的作品在2009年6月終于突破萬元大關,其后,多幅萬元作品依次流入買家手中。譚延闿的作品在2010年6月邁入十萬關口,13幅市值達6位數(shù)的作品開始紛至沓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