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被折疊的小丑,沒有表情

來源:TimeOut北京消費導刊 作者:劉思瑤 2013-06-06

三年前,郭劍首次做個展,紛繁浪漫的色彩,與孤獨的木偶小丑、長發(fā)女孩,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那時的他被筆者稱為“異地戀患者”,你能看到藝術家的內心單純得如同朝露般透明,裝滿了孤獨。采訪他時,他說,已開始創(chuàng)作折紙系列?,F在,將近20件架上繪畫呈現在艾米李畫廊,三年的時間,新一批小丑、黑馬、蝴蝶躍然紙上,然而,它們都沒有了表情。

在畫作之間行走,會發(fā)現郭劍的作品開始走向抽象和純粹。以傳統(tǒng)的折紙方式,郭劍構建出一個新的世界,動物或者人物沒有悲喜表情,也沒有生命質感,它們以客觀存在出現,以每個觀者內心的想象結束。

從前明確的孤獨等情感在這一批畫作上已無從辨別。你看到黑天鵝、骷髏、黑馬,但你找不到畫家的情緒入口,連永遠大笑的小丑都已面無表情冷靜下來,于是觀者從尋找走向自省叩響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畫面的顏色選擇上,浪漫的多彩褪去。郭劍開始大面積使用同一顏色比如《公牛》,以純度極高的藍色鋪底配最強烈的紅色牛身,如此視覺沖擊讓人產生莫名的沖動。當然也有黑色鋪底上,再創(chuàng)作黑色折紙主體馬、骷髏等,而這一分支系列,則讓人看到了郭劍深厚的繪畫功底。依靠折紙的每一個小切面上,光影的細微區(qū)分,來使該主體最終躍然紙上,達到現今這般逼真形象,背后的工作量幾乎無法想象。

“就像拍電影一般工作量龐大,也像做3D設計的人,要先做出模型,再去打光,摸清楚投影,不同的受光面不同的顏色和效果。作品中一些折紙是可以實現的,一些是我設計的不能夠折出來的。所以從構思到落實,這些作品一共耗費了三年多時間。”郭劍無奈地說道,而展場最大的那一張《Time》,小丑為中心融合了其他畫作中的多個主題,原本是在2012年為世界末日所作,直到今年才創(chuàng)作結束。

問他為什么喜歡小丑這個主題,郭劍想了想,說,“人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像小丑畫上笑臉取悅別人,但有過諸多經歷,冷靜下來作為自己的上帝把自己從身體抽離出來看,這一切只是一個客觀存在,小丑不必再笑。像是我的世界,想得到重生,就得犧牲,有結束才有開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