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皆在畫展開幕時的行為藝術
在798“老炮”們將漸漸離去,年輕一代的藝術從業(yè)者將成為主力,這也是我們希望的。
——王皆
王皆,畢業(yè)于1989年,那時的中國正經(jīng)歷著巨大的變革,藝術從集體意識回到個人表述。王皆在整個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尋找著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起初有刻“金剛經(jīng)”的想法只是一個行為活動,但完成這個活動他用了兩年時間(開始于2004年完成于2006年),因為在這之前他完全沒有刻印章的經(jīng)驗。
王皆的藝術完全是一種個人記錄,記錄的是“現(xiàn)在進行時”,而觀眾看到的是“過去時”,這些作品則成了“將來時”。這就是他的藝術。
奧巴馬時代每幅120x300cm, 2009-2013年
《蹤跡》王皆個展作品分幾個部分:
1、用5160個青田石(5cmx2cmx2cm)刻成的一部“金剛經(jīng)”裝置。
2、把5160個青田石逐一拍攝處理成圖片藝術。
3、用5160個青田石拓印在云龍紙上組成圖案,有政治人物,社會熱點人物,網(wǎng)絡熱點人物。(這次展出的主要時拓印部分)
在這個媒介的時代我們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打開網(wǎng)絡,就是這些東西。他們?yōu)槭裁词钦稳宋铮W(wǎng)絡熱點人物,真的搞不明白。但中國老百姓都認識。王皆每天都在印這些發(fā)生的事情,這些作品掛起來就像各國國旗一樣,非常有意思。同時,展覽中結合先進的裸眼3D顯示技術,更好的體現(xiàn)出王皆作品的時代感。
奧巴馬時代 — 展覽場景
《蹤跡》王皆個展引發(fā)的思考:
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專家們指出“當代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態(tài),對其發(fā)展應該因勢利導,特別是可以通過學院教育加強對青年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引導。那其他藝術形態(tài)又如何引導?
2008年鳥巢上空起五彩斑斕的焰火,王皆以為,“當代藝術”一詞與那鳥巢上空升起的大腳印已同時幻滅。在這資本時代全面到來的今天,藝術給那熱愛評論人們留夠充足個空間。歡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