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勢
2015年3月15日至17日,香港巴塞爾藝術節(jié)將向公眾開放,此次巴塞爾藝術展吸引全球37個國家、地區(qū),共233間畫廊參與其中,藝術品橫跨20世紀初的現(xiàn)代時期至最近期的當代作品。主要的畫廊展區(qū)仍然分為四大部分,畫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藝術探新(Discoveries)、藝聚空間(Encounters),保留了去年新增的光映現(xiàn)場(Film)專區(qū)。
本屆參展畫廊有一半在亞洲或亞太地區(qū)擁有展覽空間。展示全球逾3000位藝術家之作品,囊括20至21世紀的油畫、雕塑、繪畫、裝置、攝影、錄像等藝術品。
巴塞爾藝術展是世界上高水平的藝術博覽會,并以其悠久歷史和巨大交易額而被視為全球藝術市場的“晴雨表”。它最先開始于現(xiàn)代藝術沙龍展,從20世紀80年代起擴大范圍,納入當代藝術作品,而在近幾年更是積極推動年輕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巴塞爾藝術展于1970年在瑞士創(chuàng)辦,2002年于美國邁阿密舉行首展,2013年登陸香港,掀開亞洲藝術市場的新一頁。
14日預展當天記者發(fā)現(xiàn),巴塞爾藝術展現(xiàn)場幾家國際知名畫廊更是迎來馬云、王中軍等商界領軍人物前來詢價。
現(xiàn)場
歐美藏家在增加 年輕藝術家作品需求旺
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較之前兩屆還是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比如,不同于往年5月份開展,今年的藝博會提前到3月舉辦。此外,前亞洲總監(jiān)馬格納斯·倫弗魯已經(jīng)離職,本屆香港巴塞爾則由新任亞洲總監(jiān)黃雅君(Adeline Ooi)領導。而巴塞爾藝博會擁有者MCH集團對香港巴塞爾又進行了完全收購。黃雅君表示,今年藝術展提前至3月,是為了錯過5月繁忙的藝術季,讓更多畫廊參展,此次有29家首次參與的國際頂尖畫廊,當中波蘭地區(qū)從未參加過香港的藝術節(jié)。
本屆展覽亮點頗多,2015年3月15日至17日,倫敦Victoria Miro畫廊第三次參與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此次重點展出的作品,包括草間彌生的大型銅制南瓜雕塑、Grayson Perry的8米長掛毯作品、以及Isaac Julien的攝影新作。 Isaac Julien亦將于藝術展期間現(xiàn)身香港,參與M+進行:流動的影像,推介其作品。
藝聚空間策展人、當代藝術機構Artspace行政總監(jiān)AlexieGlass-Kantor致力于對景觀城市主義的探索。她認為,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許多方面都仿佛是一個城中城:一個交匯著國際市場的能量和時代精神的世界。
作為在北京、香港、紐約、倫敦等地均有分支的國際性大畫廊,佩斯(Pace)帶來了Mark Rothko、Alexander Calder、Elizabeth Murray等現(xiàn)代藝術大師的作品,佩斯合伙人兼亞洲總裁冷林表示,希望亞洲的藏家在對當代藝術的興趣方面能夠有更多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來源于更多元的選擇。這次佩斯帶了全球30個藝術家參展,其中非亞洲藝術家占了多數(shù),也是希望把最好的作品介紹給他們。
來自巴黎的tornabuoniArt畫廊專門做意大利現(xiàn)代派作品,第三次參加巴塞爾藝術展。此次展覽帶來了他們從1950年代—1970年代活躍的意大利藝術家,都是意大利國寶級大師,價位最高至1000萬美金左右。畫廊藝術顧問Sean告訴記者,畫廊主要做歐洲市場,來香港做這個展,為了吸引歐洲的目標買家。此外今年也希望借這個平臺吸納在亞洲的藏家。但總體而言,Sean的感受是亞洲藏家來問價的多,對歐洲現(xiàn)代派作品敢于下手買的少。
經(jīng)歷了前兩屆的探索與打磨,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聲勢更加浩大,圍繞藝術舉辦的周邊活動不勝枚舉。今年除了有20家歐美畫廊首次參展,也有越來越多區(qū)域外的藏家被吸引過來。
對于藏家人群的變化,不少畫廊體會歐美藏家在增加,以往參與香港展會的藏家還是以亞洲藏家為主,現(xiàn)在新變化是隨著香港巴塞爾影響力的提升,開始有更多歐美藏家被吸引過來,讓這些歐美藏家在這里感受一個新的市場中心的建立和變化。從對于年輕藝術家的需求來看,整個市場的增長速度和趨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4年至少有180場國際性藝術品博覽會。美國的博覽會份額最高,為39%,歐洲占38%,亞洲為12%。排名前22的藝術品博覽會吸引了超過100萬參觀者,而藝術博覽會上的銷售額預計達到了105億美元。不過博覽會的影響還遠不止于這些銷售額所體現(xiàn)的。因為在博覽會開始以后,經(jīng)銷商通過持續(xù)跟進還會促成很多銷售。2014年,所有藝術品經(jīng)銷商參加藝術品博覽會的支出估計為24.6億美元。
趨勢
“70后”藏家看好未來3-5年抽象現(xiàn)代藝術市場
13日,歐洲藝術基金會公布的《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510億歐元。這一數(shù)字相比2007年市場衰退前的480億歐元增長了7%。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市場依舊是過去一年中主導全球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市場占比僅次于處于首位的美國(33%),與英國(22%)持平。但相比中國,英美兩國在藝術品貿(mào)易上依舊占據(jù)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兩個國家在全球藝術品進口中占據(jù)了62%的份額。
2014年也是一個高價頻出的年份。拍賣價格超過100萬歐元的拍品約1530件(其中96件拍品的拍賣價格超過1000萬歐元),比2013年增長了17%。而且,這些拍品的總價值占藝術品拍賣市場的48%,但交易量僅占0.5%。
在全球范圍內(nèi),戰(zhàn)后與當代藝術(藝術家出生于1910年之后)持續(xù)統(tǒng)治著藝術品市場。2014年,其比率高達48%。而現(xiàn)代藝術品(藝術家生于1875年—1910年)的銷售額則占全球市場的28%。在戰(zhàn)后與當代藝術方面,美國依然是絕對的中心,銷售額占全球的46%,而在現(xiàn)代藝術市場,中國則占30.6%,與美國市場平分秋色。
來巴塞爾看展的一位廣州藏家告訴記者,市場需要新的藏家,藏家也需要嶄新群體的藝術家。70后’藏家的審美整體上和上一代傳統(tǒng)的認知不一樣。‘70后’中間力量的藏家未來3—5年會傾向收抽象派現(xiàn)代藝術。”這位藏家不可否認,‘80后’藏家對抽象市場察覺的意識最早,但他們口袋里相對沒有“70后”藏家“有米”。但未來趨勢要年輕收藏力量帶動。
這位藏家解釋道,我們年輕藝術家的抽象作品和西方斷層有四五十年。去年即可以看到在各大拍場古典寫實畫派的成交急速下滑??纯唇衲甑陌腿麪枺卸嗌傥鞣胶椭袊漠嬂仁菐е橄髞淼木兔靼走@個趨勢:在未來3—5年,很多國家不限題材不管是雕塑還是水墨,抽象現(xiàn)代都會走高。該藏家表示,此番廣州來的團隊10余人,多是“70后”藏家。他們更愿意通過畫廊買畫。因為西方一級市場更成熟,未來我國畫廊借鑒市場也將來越來越規(guī)范。“哪怕和藝術家再熟也會去畫廊買。畫廊有畫冊有宣傳,雖然貴20%—30%,但是減免重新篩選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