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身體與大地”—中國兩代行為藝術家在紐約MoMA的并置與對話

來源:99藝術網 2018-04-23

4月15日,“大地:張洹和厲檳源”在紐約MoMAPS1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兩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張?。?965年)與厲檳源(1985年)這兩代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探討當代中國社會中身體與大地關系的轉變,同時也展出張洹早期表演作品的影像及攝影資料和厲檳源近期的表演創(chuàng)作。

上世紀90年代,張洹曾精心策劃身體與景觀之間兼具詩意與政治性的相遇。表演者們或赤裸身體堆躺在山上以增加山高,或將自己浸沒在池塘里以提高水位,均提示了某種與土地融合或沉浸其中的私密欲望。這些作品挑釁而飽受爭議,并極大地影響了年輕一代的藝術家。

張洹 《為魚塘增高水位》 行為藝術 北京 1997年
張洹 《為魚塘增高水位》 行為藝術 北京 1997年

對于這次在紐約MoMA中一件《為魚塘增高水位》的行為藝術作品,藝術家張洹曾自述:

1997夏天,我做了《為魚塘增高水位》。我邀請了四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來北京打工的民工,有搬家公司的,有建筑工人,有賣魚養(yǎng)魚的;年齡從二十幾歲到六十幾歲。為了找這些民工,我走訪了很多他們居住的簡易棚子,這個魚塘離我住的地方不遠,我有時散步就能走到那兒。這些參與的民工并不理解我的本意,只是按照我的計劃來實施這個作品。我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象我童年生活印象里的叔叔伯伯和兄弟。

張洹 《為魚塘增高水位》 行為藝術 北京 1997年
張洹 《為魚塘增高水位》 行為藝術 北京 1997年

這個作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把這個魚塘圍住,每個人面向水,間隔五六米,沉默看水;第二部分是增高水位:第三部分組成一排人墻將魚塘一分為二。我身上背的小孩年僅五歲,是魚塘主人的孩子,那一天他表現(xiàn)得很出色,有一種超乎年齡的早熟。我做過與大山有關的作品,還想做一個與水有關的作品,也算實現(xiàn)了內心的一個愿望。與民工合作作品,這在當時中國的藝術界還是第一次。

張洹 《為魚塘增高水位》 行為藝術 北京 1997年
張洹 《為魚塘增高水位》 行為藝術 北京 1997年

關于張洹

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洹14歲起開始學習素描及油畫,于1984年進入河南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yè)就讀。1988年畢業(yè)后,便于鄭州教育學院任教。1991年移居北京,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研究院,在畢業(yè)前一年,搬入北京藝術家社區(qū)。1994年后,張洹的創(chuàng)作概念開始著眼于將自我內心騷動的情緒直接經由行為表演傳達。1998年9月,在由高名潞策劃下的“蛻變與突破:華人新藝術”展中,張洹更以他的創(chuàng)作作品“為魚塘增高水位”被選為展覽目錄及媒體宣傳封面,張洹具震撼性的觀念作品,在此展發(fā)表后,立即成為了全球藝壇中所積極議論的話題之一,因此張洹在往后的觀念創(chuàng)作上,也受到了高度的矚目。

張洹 家譜
張洹 家譜

張洹曾在家鄉(xiāng)河南學習油畫,也曾教過藝術史,此后轉向行為藝術這種更直接地與現(xiàn)實世界互動的方式。他的身體也由此成為他的表達手段和藝術語言。在上世紀90年代,張洹讓人不安的行為藝術一度招來無數(shù)惡評和政府關注。

張洹 長島佛像 2011年
張洹 長島佛像 2011年

1994年,在作品《十二平方米》中,渾身涂滿魚油和蜂蜜的藝術家坐在一骯臟公廁中達1小時,蜂擁的蒼蠅貪婪地圍繞在他身上。批評家認為把這部作品映射了北京藝術東村、甚至其他地區(qū)的生活狀況,以及在如此惡劣環(huán)境中頑強生存的意志力。

張洹, 12平米, 1994, 行為藝術, 北京  ? 張洹工作室
張洹, 12平米, 1994, 行為藝術, 北京  © 張洹工作室

1998年,張洹移居美國紐約,他又完成了另一項驚人作品——“生肉行走”——藝術家在全身貼滿生肉片后走上街頭,仿佛就像一塊巨大的肉在行走。如此自我表達的作品贏得了許多喝彩。

張洹, 我的紐約, 2002, 行為藝術, 紐約  ? 張洹工作室
張洹, 我的紐約, 2002, 行為藝術, 紐約  © 張洹工作室

張洹作品《頓悟》2016年在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博物館展出 ? 張洹工作室
張洹作品《頓悟》2016年在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博物館展出 © 張洹工作室

本次展覽中另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厲檳源則是比張洹小20歲的青年藝術家,他的作品會從張洹的許多創(chuàng)作策略中汲取靈感。他的作品常以持續(xù)性的身體行為構成,例如令自己的身體承受路旁噴發(fā)的水柱的沖擊,或者反復地爬上竹竿,再不斷墜回地面。無論是藝術家個人化的作品還是對于社會議題的探討,厲檳源充滿持久性和忍耐性的行為藝術直接指向近幾十年來中國土地價值和意義所發(fā)生的變化。

厲檳源 耕種自由 2014年
厲檳源 耕種自由 2014年

關于厲檳源

厲檳源,中國行為藝術家。1985年出生于湖南。2006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就讀于雕塑系第三工作室。

而關于他的一次行為,曾于2013年在網絡上引發(fā)熱議:

2013年3月-5月的兩個月來,深夜中的望京街道,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個裸。奔的男子,或騎著小摩托、或扛著十字架、或抱著充氣人模……因頻頻被路人拍照發(fā)上網,望京“裸奔哥”成了網絡紅人和熱議對象。這個人就是厲檳源。

對于自己夜晚祼奔的動機,厲檳源表示在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遇到一些瓶頸,感覺自己被很復雜的現(xiàn)實所禁錮,總有一種不穩(wěn)定感,于是突然萌生了這個想法,屬于:宣泄困惑,無關藝術創(chuàng)作。

厲檳源 越過重浪 2011年
厲檳源 越過重浪 2011年

實際上,觀看厲檳源的作品,在與現(xiàn)實的遭遇中,厲檳源始終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回應:一種無聊式的黑色幽默,甚至有些低級趣味。然而,在絕大多人所追求的高尚的知識與道德面前,在所謂的客觀、中立、理性的自我神圣化之外,欲望的沖動與低級趣味顯得如此真實與生動。(崔燦燦)

厲檳源 無系列:遛雞  影像 2013年
厲檳源 無系列:遛雞  影像 2013年

此次展覽以相互參照的方式并置張洹早期的行為及影像作品與厲檳源近期的表演作品,以反映中國社會對物權、歸屬及異化等觀念的演進。值得關注的是,這兩位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分別出生于1965年與1985年,生活生長于在相差20年的中國。毫無疑問,中國在20年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生活于其中的藝術家來說,對于社會、自身的感知及作品的呈現(xiàn)都既會有承接性,又會有著微妙的差異,展覽中兩位藝術家作品并置呈現(xiàn),也讓觀眾思考在當下的中國,身體與大地的關系發(fā)生了如何的改變?

關于展覽

大地:張洹和厲檳源
展覽地點:紐約MoMA PS1
展覽時間:2018.04.15 - 2018.09.03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