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人品是書法藝術價值的根本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作者:段俊平 2014-06-24

任何一門藝術其實都與藝術家的人品有關系,書法藝術與書家人品的關系更大,因為中國有句老話:“字如其人”。古代書法評論家就曾講:“書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學如其才,總之如其人也。”一個人有什么樣的人品,在其書法中可見一斑。在中國哲學之源《易經》里就有根據一個人寫下的一個字能算出一個人的命運的說法,所以一個人的人品決定了此人書法的品相和價值。在中國歷史上單純從書法造詣上講有許多大家,但因為其人品的原因,致使其書法藝術價值大打折扣,從而沒有彪炳藝術史

在談到宋朝書法藝術時,我們必提蘇東坡、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宋四家。但是在當時宋四家中的蔡并不是蔡襄,而是蔡京。從書法藝術來講,蔡京的書法應在其他三人之上。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評蔡京書法時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guī)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于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從這段話中就可見蔡京的書法水平是如何了得,當時的人們談到蔡京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匯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如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從這個典故中就可看出蔡京的書法藝術成就是很高的,但是就是因為蔡京是陷害一代忠良的奸相,所以被逐出了宋四家,由蔡襄替代了他。也終因他的人品大大的消弱了他的書法價值。類似的故事還有同是宋朝的秦檜,秦檜陷害岳飛的故事可能家喻戶曉,但是秦檜也是一代書家,就書法藝術而言,秦檜的書法造詣也很高,陶宗儀在《書史會要》就說:“檜能篆,嘗見金陵文廟中欄上刻其所書‘玉兔泉’三字,亦頗有可觀”,也說明了這一點,可是為什么后人沒有對其書法青睞呢,道理很簡單,一個人不可能拿一個道德敗壞的人的書法作品來炫耀自己的鑒賞力和收藏品。

書法是一種表現(xiàn)心靈情感的視覺藝術,它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和審美感覺,所以古人就有“書為心畫”的說法。漢揚雄《法言•問神卷第五》就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揚雄這段話的大意是:一個人的語言,反映其內心境界;一個人的字跡,反映其德行品性。按這兩點,就可以判斷此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宋朝朱長文《續(xù)書斷•神品》說:“魯公可謂忠烈之臣也。”“其發(fā)于筆翰,則剛毅雄特,體嚴法備,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揚子云以書為心畫,于魯公信矣。”這里“魯公”就是講的是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揚子云”即揚雄。大家知道顏真卿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忠臣,顏家滿門忠烈,在安史之亂中死了幾十口人,朱長文就講也正因為顏真卿的人品才使他的書法剛毅雄特,體嚴法備,以正立天下,這正是揚雄所說的書為心畫的很好的例證。顏真卿正是因為其人品的原因,才能寫出那么剛正的顏體,而使人品與書品相得益彰,躍居唐楷三家之首。而其為國捐軀的侄兒所書的祭文《祭侄稿》,也順理成章的被后人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同是唐朝書法家柳公權也說:“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也說明了書法與人品的關系,書法藝術之所以具有這種與人品和心靈感應的力量,就是因為人的情操和對世界的看法是書法創(chuàng)作與審美中最重要的心理內容,情感與書法線條成為書法創(chuàng)作中互相依存的兩面,情感的律動依靠線條的律動來表現(xiàn),而線條的運動是以情感的律動為必要而充分的心理依據,所以,書法極自然地成為人類情感活動最為貼近的視覺藝術。有什么樣的情感,就有什么樣的書法狀態(tài)的表達。宋末元初的書法家趙孟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趙孟頫是公認的書法全才,書法五體樣樣精通,以他的書法藝術來講,堪稱幾百年第一人。但是他的藝術成就卻受到了人品的影響,書法作品也被后人評價為沒有骨氣和骨節(jié)。趙孟頫本是北宋皇室直系宗親,但是他卻投靠元朝做了元朝的宰相,雖然宋亡元興是大勢所趨,趙孟頫只不過是識時務不得已而為之,但是背叛祖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明朝以后對趙孟頫是大加批判,認為他的書法作品不可彌補他的人品的缺陷。明末書法家傅山就說“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 趙孟頫因為他的為人降低了后人對他書法藝術的價值評判。這一點上明末的書法家王鐸與趙孟頫的命運如出一轍。王鐸本是明朝大臣卻選擇了降清。王鐸在世時就曾飽受非議,時人多詆毀其學王之偏,其在臨習閣帖中也曾大書其后“吾不服,不服,不服。”其實這是因為人們藐視他的人品,才貶低他的書法藝術,致使晚年的王鐸終因壓力而性格偏激,郁郁寡歡而終其被人不恥的人生,其輝煌的書法藝術也同樣受到了人品的影響,在書法史上成為人們可惜的書家。

“書品即人品”,書法的藝術價值的根本取決于書者的人品,因為書法是人心法的表達,縱觀古今凡是名垂青史的書家必是品行高潔,淡泊名利的有著愛國主義浪漫情懷的賢達人士,那些有才藝而沒人品的書者,因為沒了做人的根本,即使藝術成就再高,也不會被后人所承認的,書法藝術本身就是一個超現(xiàn)實和超物質的藝術形式,它是中國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如果一開始就把書法藝術與物質聯(lián)系起來,他就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書者,當今的有許多學習書法的人,練書法就是為了賣錢,如此以來,就把書法作為一門謀生的手段,使書法脫離了它的藝術本意和豐富的內涵,這樣的人就不會成為書法家,也不可能成為書法家。把書法與物質完全掛鉤是當前中國書法的現(xiàn)狀,每個書家全在炒作自己的作品,全部都在形而下的在臨摹古人的碑帖,通篇都是一個匠人為了生存而做的工藝活,整個作品沒有形而上的精神和氣質,這樣如何能產生絕世作品,又如何能出大師級人物。功夫在書外,增加自身修養(yǎng),先正其心,摒棄急功近利的物質心態(tài)是書法家必須走的藝術過程,因為人品和涵養(yǎng)是你的書法價值的根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