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

來源:99藝術網上海站 作者:周瑾 2015-08-13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新書發(fā)布暨出版座談會現(xiàn)場

近日,《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售價為每套人民幣12000元。手稿本據(jù)收藏家梁勤峰先生所藏原件復制影印。這是胡適留學日記手稿的首次公開面世,不僅真實再現(xiàn)了 “一個中國青年學生七年間的私人生活、內心生活和思想演變的赤裸裸的歷史”(胡適語),對胡適研究和中國近代史、近代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也是對百余年前從上海啟程負笈留美的青年胡適的最好紀念。



現(xiàn)場贈書儀式(左起:藏家梁勤峰、宋廣波、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興康)
 
2015年8月13日,《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新書發(fā)布暨出版座談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



胡適
 
胡適(1891.12.17—1962.2.24),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生于浦東川沙,后隨母輾轉臺灣、安徽、上海等地,1910年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任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胡適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jù)學、紅學等方面均有重要貢獻,著有《中國哲學史》、《白話文學史》、《嘗試集》、《胡適文存》等,顧頡剛、傅斯年、吳晗、周汝昌、羅爾綱等著名學者皆出自其門下,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學者和思想家”。
 
胡適早年獲庚子賠款第二期資助,于1910年至1917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期間所記十七冊五十多萬字的日記和札記,詳細記錄了他留學期間的所思所想及求學、生活、交游的情形,真實而準確地反映了他的留學生活。關于這些日記的由來,胡適在1939年上海亞東圖書館所出《藏暉室札記》的《自序》中有詳細的敘述,他說:“這些札記其實最初只是為自己記憶的幫助的,后來因為我的好朋友許怡蓀要看,我記完了一冊就寄給他看,請他代我收存。到了最后的三年(1914—1917),我自己的文學主張、思想演變,都寫成札記,用作一種‘自言自語的思想手稿’(thinking aloud),我對于這種札記發(fā)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無論怎么忙,我每天總要騰出一點工夫來寫札記,有時候一天可以寫幾千字。”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1917年1月,尚在美國留學的胡適寫成《文學改良芻議》,被陳獨秀慧眼識中,于《新青年》發(fā)表,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先聲。之后不久, 26歲的胡適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講授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英文學、英文修辭學等課程,很快成為北大的教學主力。同時,他積極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反對封建主義,提倡民主科學,倡導白話文,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在中國哲學史、學術史上具有積極的開創(chuàng)意義;1920年出版的《嘗試集》,為中國第一部白話詩集,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成果。
 
胡適之所以能在回國短短幾年間脫穎而出,自然與其七年的留學經歷有著極大的關系,這是“胡適一生思想事業(yè)的準備期”,故這五十多萬字的留學日記,不僅是其傳記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研究這位一代學人的可靠史料,對深入了解胡適后來的思想事業(yè)的發(fā)展,極其重要。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20世紀30年代初,胡適同意將留學日記交由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出版。1933年11月至1934年7月,亞東圖書館的編輯,胡適的同鄉(xiāng)章希呂住到胡適北京的家里,專門負責整理工作。他每整理、抄錄和編輯一卷,即郵寄給亞東圖書館的責任編輯余昌之做最后的編輯加工。1939年,亞東圖書館以《藏暉室札記》為名整理出版。札記出版當年,即有論者撰文評價,稱其有四大特色:“一,表現(xiàn)著者之政治主張,文學主張;二,表現(xiàn)著者對國事及世界大事之關心;三,表現(xiàn)著者對外國風俗習慣之留心;四,記與本國及外國友人之交游,情意真摯,溢于楮墨。”可見札記作為研究胡適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已為時人所重視。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1947年商務印書館重印時,胡適認為原書名不好,“是牽就舊習慣的舉動”,因此更名為《胡適留學日記》。此后數(shù)十年間,多家出版社均以亞東或商務的排印本為準,重印出版。盡管為胡適本人認可,但因日記手稿遺失多年,從未披露,故日記的完整性、準確性一直難以考證。
 


收藏家梁勤峰
 
2013年,經收藏家梁勤峰先生的努力,這批遺失多年的珍貴手稿終于重現(xiàn)于世,堪稱21世紀以來胡適史料發(fā)掘方面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發(fā)布會上梁勤峰表示:“這批珍貴手稿可謂是改變了我,我很欣慰。通過對這批手稿更加深入的了解后,我認為這是值得弘揚和推廣的。同時,也改變了我的收藏體系。與胡適相關的民國時期藏品占據(jù)了我大部分的收藏,在未來我也希望可以進行展出。”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通過將手稿本與現(xiàn)有胡適留學日記排印本初步對比,便可發(fā)現(xiàn),兩者有不少差異,如排印本從第三卷起,每篇日記前均有小標題,而手稿則沒有。此為當年整理者章希呂所加,雖經胡適同意,但畢竟不是手稿的原貌。又如,胡適在日記手稿中隨文黏貼了四百多張中英文剪報及照片,并有文字說明或即興感想。
 
他對此十分得意,自詡為一大創(chuàng)舉??上н@些得意之作在排印本中則有不少闕如。另外,手稿本還有一些寫后又被刪去之處,如手稿第14冊第1頁,有打油詩《懷君武先生》一首,亞東版和胡適詩集均未收錄。“八年不見馬君武,見時蓄須猶未黑。自言歸去作工人,今在京城當政客。”詩后題:“看報作此。六年三月廿一日”。應是亞東版整理時,馬君武(1881—1940,國民黨元老級人物)不僅在世,且為頗有影響之政治人物,而胡適當年報考中國公學時,監(jiān)考官即為總教習馬君武,為胡適師長,故特意刪去。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類似這樣的差異,詳細比對之下還有很多,也更能體現(xiàn)出手稿本的真實、完整和全面。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這批重現(xiàn)于世的手稿中,胡適1917年歸國后半年中所寫的《北京雜記》和《歸娶記》為首次發(fā)現(xiàn),尤為珍貴。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北京雜記》以讀書札記為主,有圍繞方東澍《漢學商兌》的閱讀和辨析,有圍繞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閱讀和辨析,等等,可見胡適當時讀書之多,涉獵之廣,思考之勤。其間也有多處胡適自作詩詞的記載,均可補入胡適詩集。
 
《歸娶記》則記錄了胡適1917年12月16日離京回績溪迎娶江冬秀的始末,頗為詳盡。其中記載:1917年12月30日“下午三時行結婚禮”,第一次明確了胡適的結婚日期。有趣的是,胡適將婚禮從頭至尾的每一步驟,如參加者、行禮次序、演說等,均一一記錄在案,甚至還附了結婚禮堂的平面圖。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在現(xiàn)存胡適日記中,1917年7月10日到1919年7月10日的整整兩年間完全空白。而這兩年正是胡適醞釀和倡導新文學及新文化運動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因此,《北京雜記》和《歸娶記》正好部分地填補了這一空白,其價值不言而喻。
 
在梁勤峰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人民出版社首次以仿真影印本的形式將這批珍貴的文獻饗諸社會。為求精準完美地還原這批寫就于百年前的珍貴手稿的原貌,此次影印,不僅根據(jù)原紙?zhí)匦跃x紙張,高仿精印,對手稿中的四百多件中英文剪報、照片乃至散落的夾頁,也均嚴格依原樣原寸印制并手工粘貼,并定制樟木書匣。如此,不僅普通讀者得以親睹手稿風采,也為學界的胡適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本》內容
 
據(jù)悉,根據(jù)手稿本與現(xiàn)有排印本比對校勘而成的胡適留學日記匯校本以及同在這批珍貴手稿中發(fā)現(xiàn)的匯集胡適與其諍友許怡蓀之間書信往來的《胡許通信集》也在積極編輯整理中,不久即將面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