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策劃贗品大師貝特萊希的傳奇人生

來源: 商界時尚 2012-12-26

如果不是東窗事發(fā),德國人貝特萊?;蛟S仍然過著怡然自得的生活:偶爾仿制幾幅幾十上百年前的畫作,和妻子住在大別墅里,把他這些得意作品賣給博物館或是收藏家。不過,這樣的話,人們也就不會注意到他天才般的繪畫才能了。

2011年底,60歲的沃爾夫?qū)?middot;貝特萊希(Wolfgang Beltracchi)被判處6年監(jiān)禁。盡管大多數(shù)媒體一致痛斥貝特萊希為詐騙者、惡棍,但是對于他的才華,即便是受害者也不吝贊美:人們值得為他的假畫單獨舉辦一場畫展。

偶然間嘗到的甜頭

貝特萊希1951年生于德國西北部的威斯特法利亞。他的父親是一個油漆工兼教堂修建者,平時會臨摹倫勃朗、畢加索、塞尚等名家的畫作,低價出售以貼補家用。貝特萊希不僅繼承了父親的繪畫天賦,而且畫技更勝一籌。14歲那年,他曾幫其父臨募一幅畢加索的作品,畫了一個下午。畫完之后的兩年里,他的父親再沒有碰一下畫筆。

上世紀70年代末,貝特萊希輾轉(zhuǎn)于巴塞羅納、倫敦、巴黎的古董市場買賣畫作,也曾憑借實力在著名的藝術(shù)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一次閑游中,他以每張25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兩幅18世紀荷蘭畫家的冬季風(fēng)景畫。之后他意外發(fā)地現(xiàn),同時期的畫作中,描繪有滑冰者的作品的價格是沒有出現(xiàn)滑冰者的作品價格的5倍。于是,他以原作為藍本,精心繪制了一幅繪有一對滑冰者的油畫作品,并以高價售出。這一次的初嘗甜頭,成了他制假道路上重要的一步。隨后,他買了一些舊畫框,專門繪制滑冰的場景,仿制成早期畫家的作品出售。

之后的幾年里他也曾嘗試從事普通的工作。他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市做了一名房地產(chǎn)推銷員,但因為業(yè)績不佳,遭到了解雇。迫于生計,他開始投入更多精力在制造偽作上。

對藝術(shù)制假者來說,現(xiàn)當代藝術(shù)家的作品最難以模仿,因為這類藝術(shù)家的作品數(shù)目明確,容易查證;而古典藝術(shù)家的作品又常常是贗品泛濫的重災(zāi)區(qū),即便能夠在技術(shù)上仿制得天衣無縫,但讓小心翼翼的鑒賞家和買家信服卻依然是件困難的事情。通過細致研究,貝特萊希將目光鎖定在一批19世紀初期的德國、法國畫家,原因是很容易找到那個時期的顏料和畫框,而且他們的作品也頗得市場青睞,容易出手且售價不低。

于是,他開始不時繪制偽作。有時一個月繪制10幅作品,有時半年都不動筆,多少主要根據(jù)行情來定。他最擅長模仿的是德國表現(xiàn)主義畫家約翰內(nèi)斯·墨爾贊(Johannes Molzahn)的作品,并至少售出過12幅所謂的墨爾贊作品,金額達到了4.5萬美元(最離譜的是,其中一幅作品甚至被畫家的遺孀購買)。1991年,在一次由巴黎藝術(shù)商舉辦的拍賣會上,他賣出了三幅不同畫家的贗品。精心偽造作品身世

雖然貝特萊希的偽造對象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但德國表現(xiàn)主義畫家作為一個曾經(jīng)活躍的藝術(shù)群體,依然吸引了一部分專家進行細致研究。這些畫家的作品名錄清晰,流傳有序,并且因為照相術(shù)的發(fā)明,其中許多即便已經(jīng)遺失,卻也有影像證據(jù)。面對這樣的困難,貝特萊希采取的辦法依然是“鉆空子”——他從歷史深處翻出了一位叫做阿爾弗雷德·弗雷希特海姆(Alfred Flechtheim)的猶太人,阿爾弗雷德是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最著名的藝術(shù)商人之一,活躍在一戰(zhàn)之后到二戰(zhàn)之前這段短短的時期內(nèi)。1933年納粹上臺后阿爾弗雷德離開德國,并于1937年死于倫敦。這位猶太商人的經(jīng)歷十分符合沃爾夫?qū)男囊猓杭扔休x煌的收藏聲名,卻又流離于亂世,諸多細節(jié)蒙上了歷史的塵埃。通過將阿爾弗雷德的藝術(shù)藏品名錄與相關(guān)藝術(shù)家的作品名錄兩相比較,貝特萊希最終確認了自己要制假的對象——那些曾被收藏,現(xiàn)在已經(jīng)遺失,并且沒有影像記錄的畫作。

貝特萊希是個天性謹慎的人,每一次作畫前,他都要認真研讀畫家的資料,到畫家居住地采風(fēng),設(shè)法融入當時的場景。他認為,必須了解藝術(shù)家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知道畫家如何有感而發(fā),以及完成一幅畫作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創(chuàng)作出佳作。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貝特萊希開始仿制另一位德國表現(xiàn)主義畫家——海因里希·坎本東克(Heinrich Campendonk)的作品。海因里希·坎本東克曾被納粹譴責(zé)為“墮落藝術(shù)家”,在納粹上臺后不久逃亡荷蘭。那段時間內(nèi),波恩一位年輕的德國藝術(shù)學(xué)者安德里亞·芬美意(Andrea Firmenich)正在坎本東克兒子的協(xié)助下,收集整理一部坎本東克藝術(shù)目錄。貝特萊希表示,他的五六件坎本東克的贗品都登上了芬美意的分類目錄。

除此之外,貝特萊希還采用了魚龍混雜的方式來操作:曾有拍賣行起初拒絕過他的贗品,但后來貝特萊希將真跡與偽作摻在一塊兒送拍,成功騙過了拍賣行。上世紀90年代,貝特萊希認識了他后來的妻子兼得力的商業(yè)搭檔海琳·貝特萊希。結(jié)婚兩天后,他的妻子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先生的秘密:在菲爾森鎮(zhèn)的家中,她看到墻上很多的20世紀著名畫家的作品,然后問他:“這些都是真的嗎?”他說:“這些都是我仿制的作品,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職業(yè)。”

那時候,隨著大量日本資金的涌入,藝術(shù)品市場又開始紅火起來。貝特萊希決定出售一些贗品,并邀請之前的合作人舒爾特·克林高斯作為中間人開展“業(yè)務(wù)”。海琳回憶道:“當時我丈夫問我,愿意一起做點什么事嗎?我說讓我考慮一下。我知道他要讓我做什么,我也知道這是違法的事。”但是,她最終同意了。不久之后,她告知德國科隆一家高端拍賣行——蘭佩爾茨拍賣行,自己打算出售一幅二十世紀初期法國立體派畫家喬治·瓦拉米耶(Georges Valmier)的作品。

“這幅作品掛在我們菲爾森鎮(zhèn)的家中,蘭佩爾茨拍賣行派出了專家進行甄別。專家檢驗后贊不絕口,問我預(yù)售價格。”蘭佩爾茨拍賣行最后的售出價格為兩萬德國馬克。這個價格不算很高,但是隨著藝術(shù)市場的不斷升溫,這幅贗品不斷升值,幾年后在美國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00萬美元售出。

海琳初次得手后嘗到了甜頭。“第一次就像是在電影中,”她說,“整個事情好像和我沒什么關(guān)系。我扮演的是另外一個人——藝術(shù)品經(jīng)銷商。”她簡直無法相信,欺騙拍賣行是這么輕而易舉,“通常人們認為那些專家會對畫作進行研究,查證其來源。其實,認證人員就問了兩三個問題,10分鐘內(nèi)就完成了鑒定工作。”

精心編造家族歷史

3年后,海琳對外宣稱她所擁有的這些藏品是從剛離世的祖父那里繼承下來的。她的祖父名為維爾納·耶格爾斯,是一名實業(yè)家,出生在比利時,在科隆發(fā)跡。事實上,耶格爾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拋棄了海琳的祖母,海琳只在他80歲去世前和他有過短暫的接觸。她告訴畫廊老板和收藏家,耶格爾斯在上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間結(jié)識了著名猶太藝術(shù)品經(jīng)銷商阿爾弗雷德·弗雷希特海姆。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上臺后不久,弗雷希特海姆逃亡至巴黎,納粹強占了他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和柏林的畫廊。但是海琳聲稱弗雷希特海姆在逃亡之前以低廉的價格向耶格爾斯出售了很多作品。耶格爾斯將這些作品藏在位于科隆附近的家中,安全逃脫了納粹的魔爪。

實際上,雖然耶格爾斯和弗雷希特海姆在戰(zhàn)前都住在科隆,但是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交集。但藝術(shù)界的專家們從未質(zhì)疑過這些細節(jié)。海琳表示,她是在向一位佳士得拍賣行的專家解釋海因里希·坎本東克的一幅偽作——《少女與天鵝》(Girl with Swan)的來源時隨口編了這個故事。為了讓人們相信他們的謊言,貝特萊希甚至還拍攝了一張海琳的祖母的黑白照片。照片中她身著黑色長裙,佩戴珍珠項鏈,背景是號稱屬于耶格爾斯的多幅畫作。照片有些模糊不清,采用了戰(zhàn)前的相紙。

1995年10月,在佳士得拍賣行舉辦的“德國與奧地利藝術(shù)”拍賣會上,《少女與天鵝》這部作品搶盡了風(fēng)頭。在展品目錄中,安德里亞·芬美意(Andrea Firmenich)高度贊揚了藝術(shù)家對色彩的運用,并告知客戶佳士得確定了該作品的真實性。為了讓作品更可信,貝特萊希在畫框的背面貼上了“Sammlung Flechtheim”(弗雷希特海姆藏品)的標簽。當時的售價達到了6.7萬英鎊,約合10萬美元。

這些贗品為貝特萊希夫婦帶來了大量財富。他們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他們曾在德國黑森林附近的大學(xué)城購買了一幢價值700萬美元的別墅,經(jīng)常舉辦盛大派對,用頂級香檳款待客人,有時甚至?xí)奈靼嘌勒埜ダT戈樂隊前來助興。隨著藝術(shù)市場的復(fù)興,他們甚至一年只需售出兩三幅作品,就足以過上豪奢的生活。顏料透露的秘密

2006年,海琳的姐姐委托蘭佩爾茨拍賣行出售一幅貝特萊希匆忙完成的贗品《紅馬》。這部畫作被馬耳他Trasteco公司以280萬歐元(約合36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創(chuàng)下了德國表現(xiàn)派畫家作品的最高價格紀錄。Trasteco公司把錢匯給了蘭佩爾茨拍賣行,蘭佩爾茨扣除了傭金,把余款打給了貝特萊希夫婦。事后,Trasteco公司要求蘭佩爾茨提供鑒定證書。蘭佩爾茨稱坎本東克之子已口頭確認了作品的真實性。

然而為了進一步確認,該公司將此畫送到慕尼黑的一家實驗室,經(jīng)化學(xué)家們檢驗,畫作上有一種鈦白顏料,這種顏料在原作者坎本東克作畫的1914年還未發(fā)明出來。對貝特萊希來說,這實在是倒霉透了,這位謹慎的造假者總是自己調(diào)配顏料,但畫《紅馬》時,他恰好手邊缺少一些顏料,于是只好用了一支荷蘭出產(chǎn)的鋅白顏料。不幸的是,顏料管上沒有標注成分里含有微量鈦白。

2008年10月,又有15幅帶有弗雷希特海姆藏品標簽的贗品被確認,其中一幅為法國雜志出版業(yè)巨頭丹尼爾·菲力柏契所擁有的《森林2》。菲力柏契從報紙上得知此事,“起初不敢相信”,因為他對這幅畫作愛不釋手,而且認為這是他見過的馬克斯·恩斯特的最好的作品。

2010年,蘭佩爾茨拍賣行的律師向科隆法庭提出了訴訟,要求獲得賠償。同年6月,柏林警方將貝特萊希夫婦等人抓獲。2011年底,德國科隆地區(qū)法院對這一起震驚歐洲的藝術(shù)品造假案作出判決,60歲的沃爾夫?qū)?middot;貝特萊希被判處6年監(jiān)禁,他53歲的妻子海琳獲刑4年;海琳54歲的姐姐珍妮特被判處21個月監(jiān)禁,緩期執(zhí)行;珍妮特67歲的丈夫奧托被判5年監(jiān)禁。

但是沒有人知道,貝特萊希到底制作了多少幅偽作?那些沒有找到的贗品又在何方?至今為止,柏林警方已確定了58幅作品系貝特萊希偽作,但實際的數(shù)量可能遠超這一數(shù)字。貝特萊希承認,在過去30多年中他總共繪制過50多位畫家的假畫,但是拒絕透露具體的數(shù)字。

貝特萊希的自述

1.如果原畫作者用兩三個小時完成一幅小型作品,那你就不能只用1個小時,相反,要用4個小時。否則,風(fēng)格上肯定會有不對勁。

2.畫畫從來就不是問題,困難的是要找到舊的油畫布和畫框。有時花30歐元就能買到,有時要花5000歐元。如果沒辦法把畫布上原來的舊畫弄掉,我就想辦法把一些新的元素加到舊畫中,使之煥然一新。

3.作偽之前,我會先查閱藝術(shù)家的資料,然后參觀展覽和博物館??吹皆鞣浅V匾?,因為印刷品里的顏色總是不對。我還去其作畫時所在的地方,仔細觀察那里的村莊、海灘和光線,感受畫家作畫時的環(huán)境和氣氛。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