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賴茅的前世今生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1-05-16

上世紀30年代賴茅

 

日前朋友聚會,北京保利拍賣公司的馬先生向我展示了兩張民國年間的“賴茅”酒和“金茅”酒的照片。初以為是歷史照片,這在我的著作《獨步酒林——茅臺酒歷史正義》一書中已援用過,遂不甚以為然。言談中獲悉是保利公司新近征集到的陳年原裝酒,保存完好,品相精美,驚嘆之余竟有點不敢盡信,再談,得知是朱金城先生舊藏,疑心盡釋,不覺感慨歷經滄桑歲月竟有如此稀世遺珠,可喜可賀!

 

近些年,貴州酒廠林立,各州各類的酒琳瑯滿目,以“賴茅”傳人自詡生產的賴茅酒俯拾皆是。然而因其產量甚高,檔次疊出,反而讓消費者生出一種尋常酒的感覺,以致歷史上“賴茅”極高的地位與精品價值反而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歷史上的賴茅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酒?這不能不從茅臺酒的沿革說起,在1951年,“貴州省專賣事業(yè)公司仁懷縣茅臺酒廠”即“國營茅臺酒廠”成立以前,成義、榮和、恒興幾家酒廠生產的酒均成為茅臺酒。1947年3月出版的《仁聲月刊》同時刊登了上述三家酒廠的廣告,廣告格式幾近劃一,頭行無一例外地冠以“真正茅臺酒”,之下分別標出自己的廠名,然后以放大字體分別刊出“華茅”、“賴茅”、“王茅”的酒名,末行則是各自的廠址、電話號碼等內容。足見,當年這三種茅臺酒都是今天“國酒茅臺”的前身,事實上,當年的“國營茅臺酒廠”便是將上述幾家燒房合并后成立的。

 

也正由于這個原因,“華茅”代表人物華問渠、“賴茅”代表人物賴永初、“王茅”代表人物王炳乾三位先生的塑像才會一起赫然屹立在今天貴州茅臺酒廠的廠區(qū)內。

 

“賴茅”既屬民國年間釀造的茅臺酒,那么其生產工藝、文化特征便與茅臺酒的歷史積淀、文化內涵、發(fā)展演進密切相關,換言之,“賴茅”的文化源頭可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

 

 

元人宋伯仁(字器之,號雪巖)工于詩,善畫梅,對古代酒的流傳頗有心得。在其所著的《酒小史》一書中,羅列的酒名多達百余種,“南粵食蒙枸醬”為其中之一。

 

之所以民間乃至學術界一再有“枸醬是酒耶?非酒耶?”的討論,主要是源于某些人對中國釀酒史、黔酒史的了解欠深。

 

宋伯仁《酒小史》所列酒名的排列,是頗有講究的。西漢初年時的南越、西南夷地區(qū)皆在漢直轄統(tǒng)治地外,故宋氏列酒名時,將“枸醬”與“蘇祿國蔗酒”、“高麗國林慮醬”、“訶林國柳花酒”、“西域葡萄酒”等,一起列在中原諸郡縣所產酒之后。這就給刻意抹殺“枸醬”酒性質的人,提供了某種口實。

 

關于“枸醬”的記述始見于司馬遷《史記》。其書載: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番陽令唐蒙出使南越,南越食唐蒙枸醬,蒙問從所來?曰:道西北牂牁江。蒙歸,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枸醬,多持竊出市夜郎。”南越番禺人吃到的枸醬是從夜郎販運過去的。

 

今仁懷市轄之茅臺鎮(zhèn),當年為蜀國南境,因為有著從枸醬以來兩千余年的釀酒歷史,茅臺酒跨越高山大河,享譽中外,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茅臺酒因地獲名,茅臺鎮(zhèn)因酒興旺。今天的茅臺酒已是當之無愧的國酒,任何一種白酒均難望其項背,但在歷史上,茅臺酒釀造工藝的成熟,卻實實在在地經歷過幾個重要階段。

 

枸醬酒盛行了幾個世紀,歷經魏晉隋唐。到人們習慣用“某某春”命名酒的時代,已經有了“茅臺燒”、“茅臺燒春”的酒名。明至清早期是茅臺酒釀造工藝升華的重要時期,明萬歷年間茅臺鎮(zhèn)《鄔氏族譜》中,已經明確標繪出釀酒坊的位置。雍正年間,云貴總督鄂爾泰編纂的《貴州通志》載:“黔省所產之酒,以仁懷茅臺村之高粱最佳。”有“鴻儒太守”之稱的陳熙晉更點明了茅臺酒與漢代枸醬的傳承關系,他在詩中寫到:“尤物移入付酒杯,荔枝灘上瘴煙開。漢家枸醬知何物,賺得唐蒙習部來。”

 

1915年巴拿馬賽會之后的貴州政壇,在軍紳政權統(tǒng)治下經歷過一段“無酒不茅臺”的歲月。在那之后,茅臺酒步入了一個蓬勃發(fā)展、工藝不斷提高、生產不斷擴大的時期??箲?zhàn)結束后,賴氏率先在上海成立永興公司,將上海、重慶、廣州、長沙作為銷售基地,年銷售量達萬余斤;華氏利用文通書局的分支機構兼營酒業(yè),王氏的榮和燒房則以重慶、貴陽為據(jù)點,以“稻香村”商號專售酒產品。將茅臺酒推向境外銷售的破冰者是賴茅,第一站是香港,開始時銷量不大,隨著市場的打開,銷售量逐漸上升。

 

茅臺酒在包裝上經歷了由罐形裝到柱形瓶裝的演變,這種改變的創(chuàng)新者還是賴茅。據(jù)文獻記載,清以后,隨著茅臺酒產量的增加,出現(xiàn)了圓形鼓腹罐裝的茅臺酒售品,這種陶罐裝一直沿用到上世紀30年代。到了上世紀40年代,賴茅將包裝改為小口平肩圓柱狀瓶,其他酒廠才跟著相繼改變。此后,這種包裝瓶成為茅臺酒的獨特風格。

 

迄今為止,我們能看到的上世紀40年代茅臺鎮(zhèn)出產的茅臺酒,瓶體完整無缺、商標清晰可見的唯有賴茅一種,這不能不讓那些鐘愛國酒茅臺的人們感到倍加珍惜。

 

作者為貴州省社科院歷史所原所長

貴州省方志辦原主任

 


【編輯:顏媛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