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科技手段會成為未來畫作修復的主流技術嗎?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館的開館大展“馬克•羅斯科的哈佛壁畫”正在試圖為業(yè)界樹立新的標準。
這批正在展出的壁畫看起來似乎有些特別,這些50年前創(chuàng)作的壁畫在今天依舊筆觸清晰、顏色生動,而這一切都歸功于一項全新的修復技術——虛擬光學技術。
當哈佛大學組織的專業(yè)技術團隊接到修復羅斯科壁畫的任務時,并沒有選擇以往傳統(tǒng)的畫作修復手法。因為如果在原畫上涂抹新的顏料,不僅容易導致畫作的“失真”,還有可能因為對藝術家原筆觸的覆蓋而損害原作的研究價值。
哈佛大學采用的是一種全新的光學復原法:將原本已褪色的畫作與拍攝于20世紀60年代的畫作相片運用影像補償?shù)姆椒ㄟM行分析,傳輸給一臺數(shù)字投影儀,然后在投影時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進行覆蓋,最終達到近乎完美的還原效果。
這種“以假亂真”的虛擬修復法聽起來似乎令人難以信服,但當羅斯科畫作最忠實的守衛(wèi)者——他的兒子克里斯托弗·羅斯科親眼見到展出效果時,也不由得大為驚訝。這些數(shù)碼投影設備將他父親那富有生命力的筆觸完美而逼真地還原出來,令他激動不已。
此次修復工作團隊匯集了最頂尖的藝術品保護專家,但由于需要搶救的藝術品損壞程度相當之高,使得修復工作的難度增加了許多。實際上,這批珍貴的壁畫是羅斯科專門為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創(chuàng)作的。但由于館方的疏忽,這組珍貴的壁畫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經(jīng)過50年陽光的暴曬,畫作已嚴重褪色。
由于這批作品作為羅斯科的重要創(chuàng)作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所以2013年,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宣布開始著手組織大量研究人員進行壁畫修復工作。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瑞士巴塞爾大學的藝術史學家、藝術保護與研究專家以及科學家共同參與到了此次羅斯科畫作的修復工作中。安盛集團(AXA)為這場浩大的工程提供了相應的研究支持,并協(xié)助哈佛大學美術館完善相關畫作復原技術的驗證以及新技術的開發(fā)工作。
修復后的羅斯科畫作被懸掛于哈佛大學霍尤克中心(Holyoke Center)的墻壁上。同時,哈佛大學將展出38件馬克•羅斯科于1961-62年創(chuàng)作的壁畫、素描及習作,由此可以看到羅斯科的創(chuàng)作過程如何由小尺幅向大尺幅轉化。
此次展覽的第二階段將于2015年3月開始展出,包括一系列羅斯科珍貴的紙上素描作品。正如策展人瑪麗•施耐德•恩斯克斯(Mary Schneider Enriquez)所言:“這些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羅斯科對圖形與背景、平衡與比例以及色彩和光線的處理。通過這些視角,我們開始理解他為專門的建筑空間繪制一張作品的構思”。
展覽還通過互動屏幕展現(xiàn)一些多媒體信息,觀眾同樣可以在美術館官網(wǎng)上獲取,包括對修復項目成員、羅斯科家屬以及其他對于羅斯科以及哈佛壁畫修復項目有研究的人員的訪談視頻。
展覽將持續(xù)展出至2015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