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 "Nice Day" (2011); "Bag Bouquet" (2011); "Untitled (Smiley 1-12) (2011)
帕特里克-格里芬(Patrick Griffin)作品展“Common Courtesy”近日在布魯克林威廉斯堡地區(qū)的The Journal畫廊展出。格里芬在這場展覽中將重點放在了一個不太尋常的主題上:塑料袋。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大城市中,那么你對這些小東西肯定不甚熟悉:它們或是在你的水槽下日積月累,或是把你經(jīng)常路過的那條雨水道里堵得天翻地覆,或是像風(fēng)滾草那樣被吹得滿街都是。不過,雖然格里芬的關(guān)注點很有意思甚至有些脫離常態(tài),但是他的創(chuàng)作方式卻十分科學(xué)。他首先將收集來的一大堆塑料袋分好類別,并將每個袋子上的圖像掃描到電腦上;然后以這個數(shù)據(jù)庫為起點,直接利用這些圖片來創(chuàng)作作品。
Patrick Griffin, "Untitled (Smiley 1-12)" (2011)
The Journal畫廊的主墻上布置著12幅看起來稀奇古怪的畫作,每件作品上都有紅色的“Thank You”字樣。這些作品總給我一種幽靈般的感覺以及一種說不出的悲傷感,就好像它們是從太平洋巨大的“塑料漩渦”中寄來的一張寫滿甜言蜜語的明信片一樣。這讓我覺得它們具備了超越這個主題本身的敏感性。
在畫廊左手邊的墻上掛著三幅大型畫作,它們描繪了各種各樣的購物袋。多種顏色的塑料袋松散且毫無聯(lián)系地布置在一起,袋子上還寫著各種不同的諺語。這些作品的效果既美麗而又讓人感到不安,就好像一個活死人在天啟即將降臨的黃金時代送給他愛人的禮物一樣。不過,除了它們具有各自的魅力與詭異之處以外,我所中意的是它們在本質(zhì)上都是對人像的描繪,雖然它們更類似于《玩具總動員》而非肖像畫家Chuck Close的作品。
左: Patrick Griffin, "Silver Striped (Large)" (2011)
第三面墻上的作品完全打破了展覽其它部分的古怪之處,忸怩作態(tài)的諺語、帶點沮喪的笑臉以及華麗的折痕在這面墻上完全看不見。格里芬使用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創(chuàng)作這一系列作品:他將塑料袋的裝飾元素與一種傳統(tǒng)的抽象主義結(jié)合了起來。你可以說這些畫作什么都沒表現(xiàn)出來——除了它們含蓄地表現(xiàn)了線條帶給人們的愉悅感這一點,它們讓觀眾聯(lián)想到美國抽象畫家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的畫作。也許這就是為什么許多畫家開始創(chuàng)作這類型作品的原因:因為在一天結(jié)束后,我們很樂意看到一些優(yōu)美的金色條紋,它們看起來很有趣,有時候這就足夠了。
【編輯:馮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