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文森特·明奈利 / 喬治·庫克
演員:柯克·道格拉斯 / 安東尼·奎恩
類型:劇情 / 傳記
首映:1956年9月17日美國
又名:欲海浮生
劇情介紹
柯克·道格拉斯飾演才華橫溢卻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高,他原為荷蘭畫家,因為生活關系到比利時的礦場當?shù)V工。幸好梵·高的兄弟支持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自愿供養(yǎng)他的生活,使他得以專心作畫,并跟同時代的名畫家高更等人交往??上ц?middot;高的藝術道路仍然走得十分曲折,在生前一直未獲得大眾賞識,直至死后多年才在藝壇大放異彩。
導演:德里克·賈曼
演員:奈杰爾·達文波特 / 肖恩·賓
類型:劇情 / 傳記
首映:1986年2月1日英國
又名:浮世繪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16世紀末,卡拉瓦喬為了作畫,找賭徒拉努奇奧當模特。他們兩個人曾為同一個女孩而爭斗。女孩不久前被人殺死,人們發(fā)現(xiàn)了她的尸體,拉努奇奧被作為嫌疑犯被關起來??ɡ邌虨樗f情,拉努奇奧得到釋放。之后,拉努奇奧夸口說,是他殺死女孩的,目的是為了獨自享有卡拉瓦喬的愛。卡拉瓦喬十分驚愕,將拉努奇奧殺死。
導演:布魯諾·努坦
演員:伊莎貝爾·阿佳妮 / 杰拉爾·德帕迪約
類型:劇情 / 傳記
首映:1988年12月25日法國
又名:羅丹與卡蜜兒 / 卡米耶克勞代爾 / 卡蜜兒·克勞岱
劇情介紹
卡蜜兒是一個才華出眾的美麗少女,對雕塑有無比熱情,與雕塑大師羅丹年齡相差雖大,卻跟他無可救藥地相戀,并共同創(chuàng)造出《思想者》等許多不朽的傳世之作。然而風流瀟灑的羅丹始終割舍不了對追隨許久的情婦的情愫,加之與一向追求完美的卡蜜兒之間產(chǎn)生許多藝術上的紛爭,使卡蜜兒無法忍受,終于趨向毀滅,精神錯亂后在瘋人院度過余生。
導演:John Maybury
演員:蒂爾達·斯文頓 / Mark Umbers / 丹尼爾·克雷格
類型:劇情 / 傳記
首映:1998年9月16日英國
又名:絕望的浪漫派 / 悲情的浪漫畫家
劇情介紹
影片很短,只有80多分鐘,故事也幾乎沒有,只是以結構主義方式把培根生活的各種片斷串聯(lián)起來,連綴成培根同性戀情的愛情絮語。影片大量利用玻璃和變形鏡頭,展現(xiàn)了一個扭曲變形的畫家世界,充斥著影像的碎片和怪誕的噩夢,如果不對培根這個人物有所了解,幾乎很難理解影片的細微暗示。沒有培根成就的仰視,也很少具體畫作的展示,影片反映的只是培根的精神世界,甚至這也很多是從喬治身上折射出來的。影片結束時,培根仍舊只是個謎,不知如何開始,也不知將如何結束。
導演:艾德·哈里斯
演員:詹妮弗·康納利 / 瓦爾·基爾默 / 艾德·哈里斯
類型:劇情 / 傳記
首映:2000年9月6日美國
又名:畫家波洛克
劇情介紹
波拉克作為當時西方藝術的領袖人物,以其超乎尋常的天才和膽量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抽象派油畫作品,并為行為藝術的創(chuàng)立打下了基礎。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藝術明星,但波拉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的精神激發(fā)了他原始的、充滿野性的靈感,將靈感運用于油畫作品,使他的內(nèi)心世界得以表達,但自我封閉的個性又與其形成強烈的矛盾,加上對社會、對文化的不滿,將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淵。于是,他酗酒、頹廢,卻從不停止創(chuàng)作。充滿怨憤的生活逐漸吞噬他的婚姻、事業(yè)、信仰……直到1956年的一個夏夜,44歲的波拉克走完了短暫、痛苦卻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導演:朱麗·泰莫
演員:薩爾瑪·海耶克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類型:傳記 / 劇情 / 愛情
首映:2002年10月17日加拿大
又名:揮灑烈愛 / 筆姬別戀 / Frida Kahlo
劇情介紹
弗里達(salma hayek 飾)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畫家,18歲之前她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樣,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18歲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chuàng),死里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她的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與激情。那時候她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yǎng)活自己,她前去請求畫家里維拉指導自己的畫,對方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他們結婚了?;楹笏麄兘?jīng)歷了墨西哥最動蕩的革命時期,他們狂熱地追隨著共產(chǎn)主義的腳步,甚至當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蘇聯(lián)后,他們不畏風險地予以熱情接待。弗里達與托洛斯基朦朧的愛戀,以及她的女同性戀情結讓她的感情史一樣絢爛。
導演:彼得·韋柏
演員:斯嘉麗·約翰遜 / 科林·費爾斯 / Geoff Bell
類型:文藝 / 人物傳記 / 歐洲 / 愛欲無罪
首映:2003年10月12日盧森堡
又名:戴珍珠的女孩 / 畫意私情
劇情介紹
該片是根據(jù)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改編而來的,描寫的是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楊-維梅爾(JanVermeer)的名畫《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中的少女--葛麗葉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17世紀的荷蘭小鎮(zhèn)臺夫特(Delft),年僅16歲的少女葛麗葉是個虔誠的新教徒,由于生活窘迫,無奈之下來到畫家維梅爾家中幫傭,她既要照顧維梅爾的孩子,又要與維梅爾善妒的妻子周旋。隨著時間的推移,葛麗葉被男主人的工作深深地吸引了,而維梅爾也發(fā)現(xiàn)了葛麗葉所擁有極高的藝術天賦,葛麗葉能夠理解自己的畫要表達的內(nèi)涵,而不像他的妻子對藝術一竅不通。葛麗葉開始協(xié)助維梅爾畫畫,給他提供意見并激發(fā)了維梅爾的創(chuàng)作靈感。葛麗葉深深影響了維梅爾的創(chuàng)作,甚至成為畫中的模特,葛麗葉戴著從維梅爾妻子那借來珍貴的珍珠耳環(huán),維梅爾為其畫下了傳世之作《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慢慢的,這兩人之間的感情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兩人暗生情愫。維梅爾的妻子覺察到了這兩人之間的異樣感情,百般阻撓。最終由于身份地位懸殊,葛麗葉帶著遍體鱗傷,懷著無限遺憾嫁給了苦戀她多時的屠夫。
導演:Mick Davis
演員:安迪·加西亞 / 艾爾薩·茲爾貝斯坦
類型:文藝
首映:2004年5月18日美國
劇情介紹
意大利裔畫家莫迪里亞尼(安迪·加西亞 Andy Garcia 飾)在短暫的一生中都在與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加索抗爭。生前唯一一幅擊敗畢加索的作品,其中描繪了他深愛的女人。落拓不羈的莫迪里亞尼混跡在巴黎蒙馬特高地畫家圈子里,他過著充斥著酒精、大麻與女人的放蕩生活。在一次寫生 課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摯愛珍妮(艾爾莎·澤貝斯坦 Elsa Zylberstein 飾),他邀請她做自己的模特,為珍妮創(chuàng)作了大量肖像作品。但是在一幅準備參加畫展與畢加索競爭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沒有畫。他對珍妮解釋說:當我了解你的心靈深處時,我將畫你的眼睛。他從珍妮身上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讓他持續(xù)旺盛的創(chuàng)作激情。但是,他的藝術不能像畢加索那樣被大眾所認同,不良的生活習慣讓他染上難以痊愈的結核病。就在他領取與珍妮的婚姻登記證時,遭遇了強盜,慘死在街頭。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
演員: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 賈維爾·巴爾登 / 娜塔麗·波特曼
類型:文藝 / 歐洲 / 劇情 / 歷史
首映:2006年西班牙
又名:Fantasmas de Goya, Los
劇情介紹
1792年,西班牙的最高權力由天主教掌控,為了杜絕法國革命潮流的影響,天主教重新開啟宗教裁判所來控制國內(nèi)騷亂,修道士洛倫佐(哈維爾.巴登 Javier Bardem 飾)是這場運動的領導人。謀略過人的他設法掌控宗教裁判所的最高權利。宮廷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rd 飾)是洛倫佐的朋友。因為一個模特伊內(nèi)斯(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飾),戈雅受冤被關進宗教裁判所,受到各種嚴刑拷打,他請求洛倫佐去救伊內(nèi)斯,誰知偽善的洛倫佐卻強奸了伊內(nèi)斯,并將她打入秘密地牢。二十年后,時局變遷,西班牙被法國軍隊占領。洛倫佐被西班牙教會驅逐流放,伺機卷土重來。此時的戈雅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獨自囚禁在內(nèi)心的陰暗中,這個時期卻成了他的創(chuàng)作巔峰期。法國廢除了西班牙宗教所,伊內(nèi)斯得以釋放,舉目無親的她找到幾乎已經(jīng)神經(jīng)失常的戈雅,并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在監(jiān)獄中生下的女兒。歐洲革命風云再起,當西班牙再次陷入戰(zhàn)亂中時,洛倫佐被判處死刑。
導演:Paul Morrison
演員:Javier Beltran, Robert Pattinson, Matthew McNulty, Marina Gatell
國別:英國
年代:2008
又名:少許灰燼、小塵埃發(fā)行:天馬行空
劇情介紹
這是一部關于西班牙三位后現(xiàn)代大師——大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羅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 飾),詩人加西亞·洛爾迦(哈維爾·貝爾特蘭 Javier Beltrán 飾)以及電影大師路易斯·布努艾爾(馬修·麥克諾提 Matthew McNulty 飾)年輕時代的電影。
故事發(fā)生在1922年的西班牙,當時的傳統(tǒng)價值正受到了新文化浪潮的沖擊。進步青年洛爾迦和布努艾爾是大學里的風云人物,達利則是一名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才華橫溢而又害羞局促的達利很快引起了二人的注意,他們主動結識了達利,并帶他參加各種小社團活動。漸漸地,達利性格中狂放不羈的一面深深地吸引著洛爾迦,心靈的契合和靈魂的相通使二人的關系向著愛情的方向發(fā)展。發(fā)現(xiàn)了這一切的布努艾爾把達利帶去了巴黎,二人在后現(xiàn)代藝術中盡情施展才華。兩人分道揚鑣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洛爾迦成了當時反法西斯的重要帶頭人,而達利只沉迷于名利中,不關心政治。后來,洛爾迦卻因政治斗爭而喪命,達利聞訊悲痛不已,在畫紙上瘋狂地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