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倫敦弗里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London)昨天正式開幕,展會設在由環(huán)球設計工作室(Universal Design Studio)重新設計的大型帳篷中,來自25個國家的162家畫廊參展。此次展會比以往提前一天開幕(當天的開幕時間也提早了),第一撥貴賓到場后不久,一筆筆交易就在竊竊私語聲中敲定了,一大早,現(xiàn)場氣氛令人十分激動。
這次展會與往屆弗里茲藝博會相比,有些顯而易見的變化,比如取消了專門為新興畫廊展示藝術家作品而設計的“框架”展區(qū)。而另一方面,“焦點”展區(qū)聚集了多達36家有10年以上經驗的畫廊(去年只有22家),這個區(qū)域明顯分量變重了。新設立的“現(xiàn)場”展區(qū)包括6家畫廊,專門展示表演型藝術,這標志著藝博會中有了更多舞蹈和行為藝術作品,從整個展區(qū)設計到“弗里茲計劃”(Frieze Projects)都能看出來。
本屆弗里茲藝博會的全新布局十分驚艷,這使得尋找展位比以前容易多了,另外整體規(guī)模也比去年大一些。很多參觀者認為這次展會看上去變小了,也更親切了,實際上是因為今年參展畫廊比去年多了10個。
這就是為什么弗里茲藝博會這么有意思,實際逛起來卻讓人望而生畏。所以,為了避免迷失在展會里,artnet新聞網撰稿人JJ Charlesworth以前敏銳的感知度,選擇了本年度幾個最佳展位:
下面是2014年弗里茲藝博會的概況:
1. Kate MacGarry畫廊,倫敦,A4展位
波蘭藝術家Goshka Macuga在她執(zhí)導的喜劇《一部芝加哥喜劇的籌備筆記》(Preparatory Notes for a Chicago Comedy)的演出錄像中,編撰了一個關于藝術家、收藏家和藝術史的荒誕故事,同時還展出了照片拼貼和一大塊掛毯,以擴展這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范圍。
2. 利森畫廊(Lisson Gallery),倫敦,B5展位
這個展位充斥著信息文化,科里·阿肯吉爾(Cory Arcangel)把美國女歌手及演員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數(shù)碼化,變成了一堆紙杯蛋糕,瑞安·甘德(Ryan Gander)則用他奇特的方法把圖像分類放在你無法讀取的USB存儲盤里。另一邊,喬伊斯·潘薩托(Joyce Pensato)把米奇老鼠的形象做了很大的調整。
3. Gió Marconi畫廊,米蘭,以及Meyer Riegger畫廊,柏林/卡爾斯魯厄,B2展位
電影放映機咔噠咔噠作響,軸承嘩嘩轉動,帶著一摞膠片盒上下晃動——羅莎·巴爾巴(Rosa Barba)使電影回歸到最基本的元素。
4. Workplace畫廊,蓋茨黑德/倫敦,H10展位
英國雕塑家艾瑞克·班布里奇(Eric Bainbridge)將低保真效果、生活在郊區(qū)的人們對于摩登生活的亦喜亦悲的向往、以及可笑的毛皮結合在了一起。
5. Carlos/Ishikawa畫廊,倫敦,“焦點”展區(qū)/G26展位
新一代已小有成就的男性藝術家Ed Fornieles、Oscar Murillo和Korakrit Arunanondchai把展位弄得一團亂,F(xiàn)ornieles為沒修過手指甲的人提供美甲服務??烊ヅ抨牥?。
6. Hauser & Wirth畫廊,蘇黎世/倫敦/紐約,D6展位
基本上展出了畫廊里所有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及策展人馬克·渥林格(Mark Wallinger)把Hauser &Wirth的展位變成了一個明顯患有強迫癥的收藏家的弗洛伊德式臥房。
7. Thomas Dane畫廊,倫敦,E6展位
Thomas Dane畫廊展出的新老藝術家作品對比明顯,而且十分和諧。金久義(Phillip King)的雕塑作品擺放在Michael Landy和Alexandre da Cunha的作品周圍,旁邊還掛著一幅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的照片。
8. 首爾的韓國國際畫廊(Kukje Gallery),以及紐約的Tina Kim畫廊,B6展位
首爾的韓國國際畫廊和紐約的Tina Kim畫廊共享一個展位,典型的中西交流對話風格,展出了包括楊海固(HaegueYang)和Damián Ortega的完美精致之作。
9. 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C3展位
迷幻且有點隨意——展位里擺著一個巨大的魔法蘑菇和一個巨大的骰子,孩子們可以在里面鉆來鉆去——Carsten H?ller的雕塑游樂場使高古軒的展位變成了專為好動的參觀者而設計的行為學實驗室。
10. Fortes Vilaça畫廊,圣保羅,D5展位
圣保羅的熱門畫廊Fortes Vilaça展出了經過精心遴選的巴西藝術家的作品,包括Irando Espírito Santo、José Damasceno和Rodrigo Matheus,Rodrigo的作品使用了幾何圖形、線條,頗具極簡主義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