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人類靈魂的敘事者》系列作品300幅,
含人文,藝術,科學,宗教等世界名人現(xiàn)代肖像畫和每位大師最精彩的一句格言。
此書正在編輯。感恩師友的真情評論與推介!
蘇新平(著名當代藝術家,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旺忘望這一系列文學大師肖像,不僅是對經典肖像的復現(xiàn),更是對人類文明和思想的圖像捕捉。一幅幅極具張力的作品中所表達出深邃的文化觀和歷史觀,像一面鏡子映照著我們對于自我、對于社會的反思與警醒。
陳丹青(油畫家,作家)
“設計家”與“畫家”,在當代西方無分高下,端看作品;在中國,則蕪雜的“繪畫”與新興的“設計”,仍以不同“行業(yè)”劃界限而定尊卑--不消說,忘望的“職稱”是“平面設計家”,但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想象力,猶勝于多數(shù)“畫家”,他所做的事情,其實與西方當代熱乎乎的多媒體藝術息息相通,我寧可稱他為“制造圖象的人”。
袁文彬(天津美院油畫系主任)
旺忘望先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是中國設計界的風云人物,但他又是個跨界多領域并創(chuàng)作豐厚的藝術家。近年來他畫了一批詩人、畫家、音樂家的肖像,這批作品有他一貫的跨界思維和人文內涵,他先用馬克筆在紙上創(chuàng)作,然后又用電腦調整顏色,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作品既有傳統(tǒng)的繪畫造型又有當代的圖像化處理,畫面中的亂線涂鴉和文字書寫更增強了視覺的沖擊力和作品的可讀性。我常關注他發(fā)在朋友圈中的新作,他也謙虛地說喜歡我的作品并有受到影響。毫無疑問旺忘望先生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對人文領域的關注和對人物肖像的表現(xiàn)是我們的共通之處,很高興我們的作品能夠在精神層面有這樣的同頻與共振。
孫建平(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
最近,旺忘望老弟在癡迷地做著把西方經典作家、科學家的頭像“翻新”的工作,為此,他施展了他的十八般手藝,用馬克筆、油畫棒先畫出來,然后再輸進電腦,用photoshop提純色彩,打印后再畫,翻來覆去。將那些早已被人們熟視無睹的人像賦予了最鮮快的色彩和線條。畫面中那些具有信息時代的符號所帶來的“陌生感”令人刮目相看。我從心里向旺忘望老弟致敬,因為一直以來我似乎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只是方法和著眼點不同。所以我非常理解他的看似無聊卻意味深長的舉動和良苦用心。他就是要運用最新的材料媒介,把潛藏在自己心底的這些永遠不滅的星星——一種文人情懷重新展示出來,重新賦予新的生命,闡明他們生生不息的理想與信念,就是要向人們不厭其煩地申明,這些人給人類所建構的價值無論怎樣覆蓋、遮蔽、扭曲,其本真的東西是難以被抹殺和毀滅的。他們依然是人類精神史上最閃亮的那些明燈。由此,我對執(zhí)著與圖像與內在精神探索的旺忘望老弟致敬!
袁武(北京畫院副院長)
旺忘望的畫,新形式、新感覺、新材料、新方向、主要是新想法,開辟了一個新視角。祝探索成功。
張江舟(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深厚的人文學養(yǎng)和嫻熟掌控數(shù)碼技術的能力,使旺忘望的作品具有了豐富的精神內涵、真切的人文關懷,肆意的情緒表達和鮮活的當代品質。
曾來德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忘望是我十分敬重的藝術家。天份極高,綜合能力極強,除了他早已成就斐聲海內外的平面設計領域,他在音樂、繪畫、詩詞、文學等方面也表現(xiàn)不凡。而他打動我的是近年來他沉迷于當代書法性的繪畫探索。我以為:當代藝術多了一個旺忘望便多了一種說話,多了一個參照點,理解和不理解并不重要,因為探索就是試錯,古今如此,我們并不急于為忘望下結論。因為藝術之路還很長,明天才有結論。我看好忘望!
張曉凌(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
旺忘望的繪畫、技術上才華過剩,而觀念上不斷自虐的藝術。他總是以自由的跨界和形式翻新來自炫,同時,又常常在觀念上陷入難以自拔的悖論狀態(tài)。觀者在他的作品中是分裂的:以視覺的愉悅進入,以痛苦的思考逃離。
蘇丹(清華美術學院副院長)
文明的肖像
旺忘望先生的這些作品實乃一本別樣的人類文明肖像集。人類文明的前行,雖說由人類共同推動和塑造,但是每每在那些由靜至動的瞬間,總會出現(xiàn)一些個體。他們思考、創(chuàng)造、實踐,開啟了一段又一段的文明歷程。該畫冊是一本肖像的狂想曲,在忠實于個人樣貌的同時,藝術家把贊美和理解融匯于筆端的表達,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無比的作品,如同天宇中燦爛的繁星,熠熠生輝。
陳雅丹(著名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旺忘望是我的學生。在校期間就勤奮好學,他性格內問,沉默寡言。畢業(yè)創(chuàng)作時別人都搞一套作品而他搞了三套,滿滿三個大玻璃柜子,表現(xiàn)出他旺盛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才華。
他的近期作品《星光璀璨——人類靈魂的敘事者》系列作品,也是激情的揮灑,訴說著莊嚴的歷史。遠古哲人、作家、藝術家、偉人們一雙雙睿智的眼神鼓舞著我、令我感動——那里面有著矢志不渝的堅定、勇敢、自強不息與人類的良知。謝謝作者!旺忘望的作品使我相信我們人類對真善美的追尋不會因滾滾污濁煙塵的包圍而消亡。
劉亞明(著名油畫家,肖像畫家,大型題材創(chuàng)作者)
旺忘望亂筆飛舞下若隱若現(xiàn)的先賢,
仿佛是征途中的一盞盞明燈,
照亮紛亂世界中砥礪前行的人類。
夏可君(哲學家、評論家與策展人)
聚集靈魂的風暴:旺忘望的數(shù)字新肖像畫
在一個數(shù)字化自媒體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拍攝自己照片傳到網絡上,可以很日常也觸屏的方式去塑造自我的認知,還可以進行圖片的精心修飾,尋找著讓自我著迷的夢幻形象,人性的自戀因為觸屏時代的個人化,而成為一種孫悟空式的變形記,無數(shù)自我在一個網絡虛擬的夢幻泡影世界中盡情地翻滾,但缺乏靈魂的告示。
但一旦一個藝術家一個設計師旺忘望,用數(shù)字來畫那些人文,藝術,科學,宗教等領域的世界名人,比如愛因斯坦,達爾文,霍金,利瑪竇,貝多芬,巴赫,希區(qū)柯克,卓別林,李小龍,梅蘭芳,還有畢加索,杜桑,博依斯,沃霍爾,高更,賈克梅蒂,以及但丁,歌德,卡夫卡,魯迅,還有尼采,叔本華,海德格爾,等等,這是旺忘望在以自己獨特的手法建構自己的圖像集(Atlas),建構自己的精神史,這些名人在旺忘望的手上、腦袋里、在他的電腦里,形成了新的能量場,靈魂的風暴在聚集,甚至要把我們纏繞進去,攪動我們疲憊的心靈,重新獲得活力。
旺忘望的數(shù)字繪畫一眼看過去就來自于一次次頭腦風暴海嘯般的沖刷,這些人類智慧的大腦,在他的描繪中,第一次獲得了新的容顏:一方面如此相似于這一個個的個體,確實是某種肖像畫,畫的就是很像,突出個體的個性,甚至可以看出他創(chuàng)造力的來源,而且頭部一般都比較結實,以顏色的鮮明強化面孔的硬朗,發(fā)出紫蘭的天光,不可磨滅的靈魂之光!因此并非漫畫也非寫實而是具有強烈表現(xiàn)變形的手法,在馬蒂斯與培根之間,在畢加索與賈科梅蒂的手法之間,但具有東方線條的線條,乃至于草書的狂放,當然具有數(shù)字時代線條的多維度穿越的糾集;因此另一方面,這些在人物面孔與背景上,反復旋轉的線條,如同梵高肖像畫基底回旋的眩暈筆觸,以網絡多維度的穿插形成了多重腦袋的疊加,好像每個人都有九個腦袋似的,似乎這是賈科梅蒂所畫無數(shù)線條的輕逸化,更為輕盈多變,要把自己的內在能量散發(fā)開來。
人物的頭像與身軀,都帶著各自獨有的表情與靈魂出竅的瞬間,旺忘望就是要賦予每一個個體“復活”一般的幽靈面孔,他們帶著各自的火焰與智慧,還要再次君臨我們的世界,帶著生命重新復活蘇醒的活靈活現(xiàn)與咄咄逼人!
這一次,這些世界名人都被置于一個網絡加速度與元宇宙的風暴世界,他們帶著各自永不枯竭的生命能量,以及大腦尚未被耗盡的精神風暴,要在我們這個時代發(fā)出新的箴言,藝術家選取了每個人一段最為精彩的語句,與之對應,這是旺忘望自己的概念藝術,這是他一個人建構的文明名人堂,這是他一個人的肖像精神史,這是他要匯聚的璀璨星光,這是他要建構的人類靈魂之新敘事。
孫鍵勇(英國圣馬丁藝術學院博士)
一個人畫誰,怎么畫,完全能呈現(xiàn)出他自已的全部!。他一定是在精神溯源,也在表達某種敬意!他這么做還說明他在尋找他自已正在消融的價值!。我理解旺忘望畫這個系列肖像的用意!他花了幾年的心血是想梳里出先于我們而去的人類精神節(jié)點上的人物和問題鏈條的提問者和解答者。從而能使自已在這個特殊的時段找到內心的平衡和力量。
旺忘望這批肖像畫風格屬表現(xiàn)性。他很好地控制了整體。他深諳肖像畫的問題是“若自足于逼真,則畫筆不能入自由之境”。所以他重復的線條和穿梭的抽象空間以及兒童般的涂鴉感都是想避開傳統(tǒng)而達到“非形似,乃神似”。他甚至說:“想讓局部全成為抽象的點,線,面”。他更用新奇的手段加強了畫面的新鮮感,陌生化和時尚性。他的方法是:先讓他的兩個小兒子在紙上隨意亂涂亂抹。他再利用這張紙“適形造形”。他說:“這個目的就是想消除受過訓練的刻意”。他用油性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水墨,美工刀處理“間隙”里的形象。他很成功。看似輕松無比的圖樣,實際上是“理性先于陳述”!。而后,他又把畫輸入計算機用Adobe photoshop和painting放肆的隨意偶然的去調配。最后一個奇艷又絢麗的效果出現(xiàn)了。這是他想要的成果。一個數(shù)字生成的最終作品!
邱華棟(作家,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
旺忘望歷時多年創(chuàng)作的這些已達280個作家、藝術家、思想家的肖像畫,辨識度極高,風格化極強,一下子就能抓住他們靈魂的形狀和特征,以眼花繚亂的線條和超現(xiàn)代的構圖,把他們的偉大,杰出和生動帶到了我們眼前,使人覺得他們距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們所創(chuàng)造出的文學藝術和思想的世界,非常親切動人,正在召喚著我們向他們靠近,而創(chuàng)作這些肖像的旺忘望本人,也因此成為位列其中的杰出當代藝術家。
查常平(博士批評家,圣經學者,《人文藝術》主編)
生活世界圖景中的神圣面容在人的生活世界圖景中,人始終離不開人神(或終極存在)關系的神圣向度與神人關系的啟示向度。歷史上,所謂的哲學家(或形而上學家)、藝術家、宗教徒,他們直接誕生于人與自我的關系性身份確定,他們間接在探究某種終極的存在本身。對于哲學家尼采而言,“超人”就是他為自己建立的一個“自我認同”的身份,“強力意志”是他信奉的原初觀念;對于藝術家畢加索而言,交織的“立體人”就是他為自己留下的身份肖像,“破疊的立體形式”是他作為藝術家的原初形式;對于圣徒特蕾莎修女而言,“活著就是愛”構成了她的人生的原初信仰,她把天父上帝在耶穌基督中所啟示出來的慈愛見證給這個世代。在科學家愛因斯坦那里,正是因為他對于宇宙基于創(chuàng)造的秩序的信仰,才推動他提出了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的理論假說。所有這些,都是在向我們的生活世界打開人神關系的神圣向度或神人關系的啟示向度,使人能夠從作為物質性的肉體生命升華為社會性的精神生命、歷史性的文化生命乃至超越時間的靈性生命。
疫情期間,當代藝術家旺忘望繪制了包括上述歷史人物的幾百張“新肖像畫”,繪制了人類歷史上多位作家、詩人、導演、戲劇家、音樂家、心理學家等的瞬間面容。通過對他們的心理的、意識的外化圖像式呈現(xiàn),這些“新肖像畫”回溯他們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的文化凝視與期盼引領。它們是旺忘望在創(chuàng)作了“找神”系列(2008)后更為深廣的推進。它們將其藝術域界從不少藝術家矚目的混現(xiàn)代的實然世界擴展到人類生活的應然世界,并把重心放在人與終極存在之間的神圣或啟示的關系向度上,值得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界的深度關注!
王洪波( 文化學者,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新聞總監(jiān))
旺忘望兄筆下的人物,有一種頗為迷幻的力量,旋轉著打入你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位置。這自然與他線條飛舞、色彩不羈的表現(xiàn)手段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種帶領觀眾與他的人物“溝通對話”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他對藝術表現(xiàn)中編碼組碼解碼系統(tǒng)的把握,更來自廣博的閱讀、寬闊的視野、細膩的生活體驗和撞擊靈魂的深沉大愛。通過他的引領,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與這些古今中外圣賢達人最近的鏈接點。
周國平(哲學家,作家)
出奇制勝的構思和拼接,強烈沖擊視覺的畫面,表明這些新作仍具有解構傳統(tǒng)的后現(xiàn)代風格。但是,在這里,解構本身不復是目的,而成了彰顯真理的一種方式,拒絕信仰的后現(xiàn)代在揚棄中奇特地證明了信仰的成立。我不把旺忘望看作一個宗教畫家,成為基督徒僅是他的精神蛻變的一個契機,別的藝術家完全可能遭遇別的契機。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對于一個現(xiàn)代藝術家來說,信仰和創(chuàng)造究竟具有怎樣的關系。
王一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我得到一幅《毛.鄧》。它由前衛(wèi)畫家旺忘望繪制成。把毛和鄧各個時期的真實照片拼貼起來,配以其它圖片資料和簡要文字說明,表達特定的構思。這套作品帶有“波普”的某些印跡,但又確實是似乎毫無政治色彩的通俗消費品。它的出現(xiàn),仿佛在向我們昭示當前中國前衛(wèi)美術的一種新變化或新命運:前衛(wèi)的后衛(wèi)化。這種新變化應當放在當前藝術分流中去解讀。在我們看來,這些通俗化外觀不僅不能掩飾而且恰恰更巧妙地施放了這部作品的前衛(wèi)氣息。通俗外觀固然使戰(zhàn)斗性或鋒芒收斂,或濃度變淡,但卻轉而它變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從而更富成效。直接的或強治的輸入轉化為漸接的或富有感召力的服膺。這種轉變正是前衛(wèi)藝術在當今藝術分流時代的新命運或新戰(zhàn)略的寫照。
林兄來美國與我聊過旺忘望,他認為以忘望的成就來說多少是被藝術界輕視了!原因是他的緩慢,松散,寡言!還有就是他的綜合并進的多才多藝一時不好定位??赡苓€有最重要的原因是:跟他有了信仰后對現(xiàn)世的運作不屑一顧有關系。其實,早在1993年他的設計已名震天下,整個90年代他是平面設計領域里的名星。電臺、報紙、雜志鋪天蓋地的報道,使他如日中天!然而就在他最火的時候卻轉型去繪畫了。他說:“設計太受限制,繪畫非常自由”。當年陳丹青就寫文疑惑:莫非比起繪畫與電影,“設計”還不夠“藝術”么?這是很有意思的情結。
多年之后,旺忘望自稱是跨界藝術家。在那個非常強調符號性和個人品牌識別度的年代,他的這個稱號,我們感到會吃虧的!人們往往會貶低他不懂“隔行如隔山”的道理。而他在紐約時卻對我說:他特煩過分的“劃界”,那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那種“術有專攻”的觀念早把性趣廣泛,鮮活直感,潛能無限的全人給悶死在教育里了!實際上,啥都玩也是“療愈”是恢復生命的感受力,是把生存給活成作品了?,F(xiàn)在的人與古時“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的全人比是無趣無味的“單面人”… …這些話現(xiàn)在回想也能印證出今天他畫的這批《星空璀璨——人類靈魂的敘事者》系列為什么能有那么多領域的人,這一定是他的廣泛興趣所致。
《星空璀璨——人類靈魂的敘事者》這套作品,眾多專家都評論了。而我看到的是旺忘望的“選材角度”是一個極有價值的角度,在今天瘟疫肆虐,戰(zhàn)爭升級的處境下,人們不得不反思存在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忘望所畫的已離世的哲人和藝術家都曾思考過這些重大的老問題,他們的探索至今還有重要價值。忘望等于利用這些肖像給大家提了個醒,那就是: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一種“文化熱”會復興,會有更多的藝術重新回到莊重的主題上,就如他早期的兩篇重要文章《談靈、魂、體的藝術》和《大師在今天的意義是率先走出虛無》里所期盼和預言的一樣。
這280個人類的頭腦,組成了靈魂星團!他們彌漫在我們的夜空,愿他們照亮我們眼下艱難而不測的前路!感謝旺忘望!
楊宏磊(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博士)
趙林兄來美國與我聊過旺忘望,他認為以忘望的成就來說多少是被藝術界輕視了!原因是他的緩慢,松散,寡言!還有就是他的綜合并進的多才多藝一時不好定位??赡苓€有最重要的原因是:跟他有了信仰后對現(xiàn)世的運作不屑一顧有關系。其實,早在1993年他的設計已名震天下,整個90年代他是平面設計領域里的名星。電臺、報紙、雜志鋪天蓋地的報道,使他如日中天!然而就在他最火的時候卻轉型去繪畫了。他說:“設計太受限制,繪畫非常自由”。當年陳丹青就寫文疑惑:莫非比起繪畫與電影,“設計”還不夠“藝術”么?這是很有意思的情結。
多年之后,旺忘望自稱是跨界藝術家。在那個非常強調符號性和個人品牌識別度的年代,他的這個稱號,我們感到會吃虧的!人們往往會貶低他不懂“隔行如隔山”的道理。而他在紐約時卻對我說:他特煩過分的“劃界”,那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那種“術有專攻”的觀念早把性趣廣泛,鮮活直感,潛能無限的全人給悶死在教育里了!實際上,啥都玩也是“療愈”是恢復生命的感受力,是把生存給活成作品了?,F(xiàn)在的人與古時“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的全人比是無趣無味的“單面人”… …這些話現(xiàn)在回想也能印證出今天他畫的這批《星空璀璨——人類靈魂的敘事者》系列為什么能有那么多領域的人,這一定是他的廣泛興趣所致。
《星空璀璨——人類靈魂的敘事者》這套作品,眾多專家都評論了。而我看到的是旺忘望的“選材角度”是一個極有價值的角度,在今天瘟疫肆虐,戰(zhàn)爭升級的處境下,人們不得不反思存在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忘望所畫的已離世的哲人和藝術家都曾思考過這些重大的老問題,他們的探索至今還有重要價值。忘望等于利用這些肖像給大家提了個醒,那就是: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一種“文化熱”會復興,會有更多的藝術重新回到莊重的主題上,就如他早期的兩篇重要文章《談靈、魂、體的藝術》和《大師在今天的意義是率先走出虛無》里所期盼和預言的一樣。
這280個人類的頭腦,組成了靈魂星團!他們彌漫在我們的夜空,愿他們照亮我們眼下艱難而不測的前路!感謝旺忘望!
北村(著名作家)
以碎片的方式仍能看到我們的真相,不能不說是旺忘望的驚人發(fā)現(xiàn)。因為有許多人都在努力,包括哈貝馬斯企圖找到那個統(tǒng)一的整體,從中建筑一個失去的上層鏡像,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整體的原則是什么呢?中國文化神學家也希望建立作為一個體糸的文化神學,來解釋當代性,事實上這是同一種對巴別塔的想象。我更理解旺忘望的角度,從一個破碎的現(xiàn)實出發(fā),用近乎招貼的方式,描繪出我們和神的距離。
劉哲(西班牙皇家圣費爾南多美術學院博士)
如果只畫一個自已喜歡的歷史人物肖像,這是常見的,一點都不新鮮。旺忘望兄畫了兩百多就產生震撼效果了!如果兩百多個人都拼在一起,做一面墻沖擊力會無比!聽他說展覽還沒計劃,先把書出來。旺忘望的這批作品時尚,潮流,很國際化。只要懂得當代藝術的人就會明白,現(xiàn)在的繪畫藝術說白了就是平面設計。你只要逛逛巴塞爾藝博會就會明白了,現(xiàn)在是越畫越平,越畫純度越高,材料越來越講究,有些都快成為工藝美術品了。所以,旺忘望順其自然地展現(xiàn)平面設計也就成為潮流性繪畫了。當然“高級灰”他也能控制。
我在國外學習多年。我的感覺是材料與觀念的關系是最核心的問題。如果未來旺忘望兄能把觀念、材料和精神統(tǒng)一考慮,走出平面做整體的傳達,也許更能出奇制勝!
余世存(著名學者,詩人,作家)
旺忘望把經典作家和科學家的頭像翻新制作,在當下有特別的意義。盡管網絡世界多為政客、猾吏、商賈、明星們的舞臺,但探索人類靈魂和宇宙奧秘的才子圣賢們,才是人生社會最可靠的參照。人類要配得上手機和智能時代,致敬并熟悉這些文明的日月星辰極有必要。
王建疆(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博導)
旺忘望的作品體現(xiàn)了別現(xiàn)代藝術的雜糅與沖突并置的特點。這一特點也被旺忘望稱作“跨界”。在看似通過拼貼的雜糅中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精神與利害之間的沖突。藝術家在對我們所熟知的事物進行解構的同時,建構了對當下社會警醒性和反思性的新體驗,從而形成巨大的張力。
解璽璋(著名作家,學者)
繪畫藝術,無論古今中外,不外乎色彩和線條兩端,能把二者發(fā)揮到極致,則非大師不能辦。旺忘望對世界和人的理解和想像,就體現(xiàn)在他對色彩和線條的獨特運用和處理之中。這些凌亂而有序的線條與晦暗而深厚的色彩,或是他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的外化。我一直以為,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止于審美,不能將藝術之意義世界混同于審美的空無境界,藝術空間不能被想像為與現(xiàn)實、歷史無關的“詩化烏托邦”,而應該引入現(xiàn)實和歷史的維度,賦予藝術以一種自由的人文理想主義的精神。所以我看旺忘望筆下的色彩和線條,就不是一種單純的色彩和線條,而是對社會現(xiàn)實和歷史的重新介入,是去除了俗常之蔽以恢復洞見和更高的人文關懷,它們帶給我的震動、啟迪,以及痛苦之澄明,是那樣的強烈,以至于經久不能平復。
唐雙寧,霜凝(畫家,詩人,光大集團董事長)
旺忘望先生近三百幅人物肖像畫,幾乎涉獵了哲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最高成就的所有大師;這些大師的大腦,匯萃了人類的最高智慧。旺忘望先生用他明艷的色彩、夸飾的造型,抓住了人物外貌的典型特征,將人物的內在情感刻劃得極為傳神。他借助信息網絡似的抽象線條,成功地在大師們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筑起了一道時空之墻,暗喻他們與凡人之間的距離和他們具有的透過迷霧看穿事物本質的目光和智慧,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主義色彩和鮮明的當代藝術特征。作為著名的平面設計大師,旺忘望先生深諳如何強化藝術效果,以此抓住觀者眼球,進而讓人過目難忘。對此,他是成功的。他在設計作品中,或在他的詩歌里,所體現(xiàn)出的哲學思考和他的人文情懷,在這批為數(shù)眾多的肖像畫里,都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
王森(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后)
在今天,不能喚起人文價值的東西啥都不是!這對應的是那些花里胡哨的視覺垃圾。沒有深刻的思考,就不會對已死去的思想者感興趣!這對應那些只捕獵時髦的精神矮子。一個有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的人,才能去搜索幾百個雙眼里的靈魂。再去描繪他。我感謝旺忘望喚起我的人文熱情,讓我憶起自己有同路人,在孤獨中有很多靈性前輩,他們會陪我戰(zhàn)勝眼前荒謬而又虛無的現(xiàn)實!
劉成杰(書法家,詩人,中辦文津俱樂部主任)
忘望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了好奇和狐疑。他從不滿足于一時的獲得,因而總是在藝術表達上嘗試新的語匯。他腦洞開張,抽絲剝繭,幻化空間,把莊重正色的人物肖像,用一條或數(shù)條線勾勒起來,色彩繽紛地飆飛在平面上。忘望把他的理解用心地傾注在筆尖上,構成了別樣的不同以往傳統(tǒng)肖像畫,使受眾者感到了別樣的味道。
一幅畫是否能真誠的表達,是和本人的真情實感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一系列文化名人肖像畫的創(chuàng)作,不是忘望的偶然為之,而是他真切地對人文主義的探求,對終極信仰的渴望。故此,做為后知后覺的我們,不要忘記,也不能忘記人類對自身靈魂的追問和探索。
慣用油彩和水粉涂抹的忘望,同時也時常操起中國傳統(tǒng)的軟筆,不知疲倦地揮灑水墨。用他獨特的視角創(chuàng)造出趣味盎然藝術畫語。你要細細品味忘望的作品,在這里有酒和詩的交融!
黃建華(詩人、攝影家,北京企業(yè)聯(lián)合會秘書長,北京市企業(yè)家協(xié)會會長)
中國版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望兄(我對旺忘望的尊稱)和我說吉狄馬加希望他出版那組幾百人的世界名人繪畫作品時,我正在驅馳千里去往大夏國都統(tǒng)萬城遺址的路上。我聽了真為他高興,我說過他應該早出版這組作品,沒想到來得這么快。也由衷敬佩吉狄馬加,是他推動在青海的德令哈建成了海子詩歌陳列館。
初見旺兄時的第一感覺,他是標準的藝術家,飄逸的卷發(fā),溫文爾雅,多才多藝,也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憂郁和燃燒著的火焰。他的標簽是跨界藝術家,設計、繪畫、寫詩、吹琴、打鼓、編輯、飲酒,年輕時多拍拖。號稱跨界的人不少,能如旺兄這樣跨了這么多樣又樣樣都有模有樣者可謂鳳毛麟角。
旺兄給過我兩個意外:一是我去他家里喝酒時,他給我看他畫的世界名人,那時大約畫了二百幅,我已經感受到那是一次超越和遠征。二是我看到了他2013年寫的文章《大師在今天的意義是率先走出虛無》(副標題是“當代藝術的虛無主義背景與出走路徑”)和2014年寫的文章《談靈、魂、體的藝術》。那個時候的旺兄已經在如大師一般發(fā)出聲音,那是一種深刻、覺醒與果敢,這組橫跨中西縱貫古今的創(chuàng)作就是其行動的一部分。旺兄以其藝術家的靈性、詩人的悲憫、畫家的熱情、哲人的深邃為偉大的人類之子集體以畫立傳,因這創(chuàng)造,這是個了不起的靈魂。
面對旺兄的三百余幅畫作,我想到了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與十四顆閃亮的星星相比,旺兄這中國版更是星光璀璨。人類是星辰海洋,如同宇宙浩瀚。舉頭遙望,夜空深邃,點點星光,如芒在背。旺兄用他的筆和矛,思與情,描繪了他看到的星空圖景,我真誠地祝愿和相信,他也是蒼穹之上一顆閃耀的星,面對無垠和亙古放出自己的星輝與光芒。
所有閃耀的心靈之火都來自不息和燃燒,這是面對虛無的永恒時最好的長矛。此時,凌晨三點,我竟然又想起統(tǒng)萬城遺址那一片黃沙綠草,還有赫連勃勃那碩大身軀眼望遠方的沙雕。
范學德(著名學者,作家)
我特別喜歡這些畫的第一稿,在群山腳下,一個小小的人,人,幾乎被山壓沒了。在大山面前,你什么也不是。無比渺小。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旺忘望把自己畫了進去,他就是那個要登山的人。正拿著望眼鏡看哪。而他的坐騎是一個個怪獸,我以為,怪獸就是邪靈或者說魔鬼的象征。這些畫居然幫助了我靈修、默想。
趙國君 (學者 文化推廣人)
旺忘望兄是我眼見的飽含人文關懷的老派藝術家。老派是入道老還有派,別看跨界的不知所蹤,那一代人的關懷意識和責任感異常明顯。所以,很難兌現(xiàn),即刻成功。不善炒作宣傳,就兀自打造手藝,骨子里倔犟的站著,不愿放棄,看得出的自尊,不肯投降。老到,正經。
人民其實是個偽概念,或是很殘酷的概念,一如作品所示,犧牲、分化,巨鯨的食材,臣民的今日版而已。人格未立的人是沒有未來的,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人生命目標很小,盼望很低,基本沉浸在成功學和縱欲的層次。蝦不是蝦,是追名逐利馬上變現(xiàn)的蝦。徹底物質化的結果是走向原子化的個人和各種虛無主義,有奶是娘,成王敗寇,再以道德大話遮掩過世,假仁波切的信仰扮演,終歸是工具、行貨,還是成為專制的幫兇。熱鬧的冰冷,認真的浪費,沒有尊嚴,也沒有盼望。于是,撒但彈冠相慶,市儈載歌載舞,人都被征收了,人文主義更無從興起。佯狂或傲慢的遮掩不是出路,有信仰才有盼望,可信仰太金貴了,新嚎叫的拼貼里是勇敢還是做作?我知旺兄是虔誠的基督徒,不敢再往上想。如此冷眼觀世,分明絕望。我們,還有盼望嗎?
郭曉勇(詩人,作家,外文局常務副局長)
常言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書畫藝術的“外行”,我想說,旺忘望“人類文明肖像”,給人以出神入化的感覺,透過“亂云飛渡”,讓人看到的是“氣定神凝”。如果借用翻譯界著名的“信、達、雅”三重境界謂之,稱其畫作所處“雅”之最高層實不為過。品讀旺忘望畫作,總有一種浩大氣象迎面而來,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氣、神”——精神、氣韻和神采,正是藝術作品追求的意境。創(chuàng)新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生命,愿他永不止步,永遠進取。